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作者提出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并对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成功的运行模式与经验,认为生态旅游农业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它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体,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旅游(rural ecotourism),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将其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形式。这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它体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农业 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观光农业的形式.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破碎,是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高坡陡,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资源有限,传统农业无法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农业在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从根本上逐步解决了城乡居民吃饭的问题,农产品价格也得以多年保持稳定.但实践证明,贵州农业生产条件与周边省份相比,并不具备优势,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农村和农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旅游开发类型。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需要一定的条件:第  相似文献   

6.
简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分析丰都县生态农业和农业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生态农业和农业旅游产业出路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红 《现代农业》2009,(2):86-88
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立足南部山区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在发展进程中,历城区柳埠镇作为南部山区旅游业的重点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加大力度,实施制度创新,完善农村旅游市场,走出了一条新型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等措施,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与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它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体,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规划设计属于生态工程范畴,应该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使生态系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的理论有多方面,包括旅游规划理论、生态规划理论和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等。现以浙江德清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生…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涵盖"休闲观光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相似文献   

11.
黄界颍  黄慧  马友华  张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65-2467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针对安徽生态省建设这一背景,在分析该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阿莉 《甘肃农业》2005,(12):125-125
都市农业生态旅游是把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进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文章在对都市农业和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科技农园和民俗观光村等,并提出开发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要正确认识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努力实现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的梅县而言,尹发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特别是特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必将带来较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开发对自然环境保护来说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考验。本文尝试对梅县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开发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为两者的相互兼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高度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是新形势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等4个方面,借用AHP分析法对蚌埠市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及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发展建议,以促进蚌埠市生态观光农业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高度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是新形势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文章采用SWOT 分析法,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等4 个方面,借用AHP 分析法对蚌埠市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及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发展建议,以促进蚌埠市生态观光农业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鞍山市都市型生态农业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述了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重点和技术路径,即生态型种植业、生态型水产-止、生态型畜牧业、生态型林业、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型农村能源业和生态型农业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将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建设,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其产业链建设,由多种开发因素构成,需正确把握其建设关键。本文从生态农业及农业生态旅游概念入手,指出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依托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进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主要是以生态农业、农业文化为基础的。相对而言,该产业具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优势。同时,还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而且也能促进农业发展,属于一种高级旅游形式。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化+"视域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AHP的新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条件的4个区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级梯队进行有层次的开发,在乌兰再格森乡建立生态渔业旅游区,并作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和重点地区,同时在本布图镇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区,在塔温觉肯乡建立工业番茄旅游区,在博斯腾湖乡建立生态果园旅游区;并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农业”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自然资源、人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的广泛参与容为一体,使旅游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