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Pb2+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Pb^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Pb^2+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0,1.66,1.41mg/L;Pb^2+对蝌蚪的安全浓度(SC)为0.13mg/L,蝌蚪的死亡率随Pb^2+浓度的升高和染Pb^2+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蝌蚪的平均全长和体重逐渐降低,死亡率和畸形率提高,血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现象明显,说明低浓度的Pb^2+污染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钙、镁对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急性中毒试验法,研究水环境钙、镁对中国林蛙蝌蚪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表现为双向剂量效应,Ca2 质量浓度对蝌蚪24h半致死值为2.6mg/L及139.6mg/L,其95%置信限分别为1.9~3.6mg/L和123.6~156.9mg/L;48h半致死值为4.0mg/L及121.4mg/L,95%置信限分别为3.5~4.7mg/L和102.4~140.8mg/L;生存的安全值为27.5mg/L。镁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表现为单向剂量效应,Mg2 质量浓度对蝌蚪24h、48h半致死值分别为331.4mg/L及209.6mg/L,95%置信限分别为199.6~481.0mg/L和173.5~246.2mg/L;生存的安全值25.2mg/L。钙、镁混合物对蝌蚪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单向剂量效应,Ca2 Mg2 总质量浓度对蝌蚪24h、48h半致死值分别为330.9mg/L及267.9mg/L,95%置信限分别为286.8~355.0mg/L和252.4~282.9mg/L;生存的安全值52.7mg/L。Ca2 、Mg2 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蝌蚪养殖水环境Ca2 、Mg2 质量浓度及Ca2 Mg2 总质量浓度应分别控制在20~50mg/L、20~80mg/L和50~150mg/L。  相似文献   

3.
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研究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SC)为1.55 mg/L,同时蝌蚪的死亡率随着Cr6 浓度的升高和Cr6 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r6 浓度的升高,蝌蚪的平均尾长、全长和体重的日增长值逐渐降低,成蛙率和存活率也明显减少,说明Cr6 污染在安全浓度以下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同时观察了低浓度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致畸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Cr6 能导致蝌蚪四肢和内脏发育的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的单一毒性影响。【结果】中华蟾蜍蝌蚪在稻瘟灵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7.885、25.181、23.366和22.551mg/L,安全浓度(SC)为6.283mg/L;在乐果中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52.321、38.998、29.319和24.115mg/L,安全浓度(SC)为6.500mg/L。【结论】稻瘟灵和乐果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低毒性农药,本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7.2±0.8)℃的室内条件下,采用单因子急性中毒试验法,研究体长为(18.7±2.4)mm的长白山林蛙蝌蚪对水环境Ca2+质量浓度的适应性,探讨蝌蚪养殖水体Ca2+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水环境Ca2+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呈双向剂量效应.蝌蚪对水环境14.0 mg/L以下和425.7 mg/L以上的Ca2+质量浓度的适应性都较差,48 h死亡率均在50%以上;其低浓度组(0.1-113.5 mg/L)的24 h、48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7.6mg/L及43.4 mg/L;高浓度组(425.7-1560.9 mg/L)的24 h、48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67.5mg/L及361.3 mg/L.适宜蝌蚪生存的水环境Ca2+质量浓度为96.6-248.7 mg/L;蝌蚪对水环境Ca2+质量浓度的最高耐受限为1 122.6 mg/L,最低耐受限0.9 mg/L.蝌蚪养殖水体的Ca2+质量浓度应控制在100-300 mg/L.  相似文献   

6.
以体长(5.56±0.31)cm、体质量(2.67±0.40)g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28.1±0.6℃条件下,开展了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虫腈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20mg/L(95%置信限[0.009,0.066])、0.017mg/L(95%置信限[0.007,0.064])、0.010mg/L(95%置信限[0.004,0.041])、0.004mg/L(95%置信限[0.002,0.017]);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5.500mg/L(95%置信限[150.453,372.135])、142.233mg/L(95%置信限[64.565,190.985])、62.517mg/L(95%置信限[25.136,102.825])、28.708mg/L(95%置信限[12.759,46.174])。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4mg/L、2.8708mg/L,2种农药的毒性大小为氟虫腈、乐果。最后,还就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杀虫剂敌敌畏(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1~22℃条件下,DDVP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4.82,102.33,81.28,51.29 mg/L,并呈线性关系,安全浓度(SC)为5.13 mg/L;敌敌畏对云南小狭口蛙蝌蚪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敌敌畏浓度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氮对西伯利亚鲟的急性毒性作用强度,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养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种的急性毒性。【结果】在pH(7.4±0.1)、水温(20±0.2)℃、、溶解氧5.4~5.8mg/L条件下氨氮对西伯利亚鲟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13.25,365.40,289.24,280.94mg/L,安全浓度为28.1mg/L;非离子氨对西伯利亚鲟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4,3.57,2.83,2.75mg/L,安全浓度为0.28mg/L。【结论】非离子氨对西伯利亚鲟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①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②硫酸铜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2.5、1.6mg/L,安全浓度(SC)为0.16mg/L;高锰酸钾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4、3.95、3.04mg/L,安全浓度(SC)为0.304mg/L;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都应慎用或者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pH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探讨蝌蚪对pH的适应能力,提高蝌蚪养殖效果及其雌性比例。结果表明,pH对蝌蚪96h存活率没有影响,其急性毒性效应的24h、48h、72h和96h半致死值(LpH50),碱性范围分别为10.30、10.15、10.01及9.94,酸性范围分别为3.92、4.07、4.11及4.15。中国林蛙蝌蚪对pH的适应范围为4.27-9.74,最高耐受限为10.73,最低耐受限为3.72。蝌蚪养殖及其雌性诱导的水环境pH宜控制在6.0-8.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重金属Cd2+及它们共存时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S、Cd2+对蝌蚪的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43、4.21 mg/L.在单一毒性试验基础上,应用相加指数法按毒性单位1∶1和浓度单位1∶1分别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 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 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两种杀虫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7.279、35.515、35.006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423、62.781、62.301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锐高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05、15.315、13.749mg/L,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24、48、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441、28.797、25.898mg/L,两种杀虫剂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宇  杨再福  魏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38-8540
[目的]研究3种农药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顺序为三唑磷〉敌百虫〉吡虫啉。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92、5.83、4.12和2.98mg/L,7.48、5.98、4.67和3.69mg/L,365.90、307.70、257.10和217.90mg/L。联合急性毒性试验表明,3种农药进行两两共存对泽蛙蝌蚪的24、48h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评价这3种农药混配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6.
敌百虫对沼泽绿牛蛙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温27.5 ̄29℃时,敌百虫对沼泽绿牛蛙蝌蚪24,48,96h的LC50分别为25.70,16.22,7.94mg/L。估算安全质量浓度为0.79mg/L。敌百虫可作为防治牛蛙某些寄生虫病和敌害生物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汞对泽蛙蝌蚪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泽蛙蝌蚪在24h和48h的Hg^2+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0.304mg/L和0.226mg/L,泽蛙蝌蚪对汞的毒性极为敏感,可作为农田生态环境的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pH7.85、水温8℃条件下,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白斑狗鱼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强,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35.26、27.24、24.92mg/L,安全浓度为2.492mg/L;非离子氨对白斑狗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13、0.471、0.364ms/L、0.333mg/L,安全浓度为O.033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