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葡萄中糖基化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磊  李丹丹  王鹤霖  张雅丽 《园艺学报》2017,44(9):1693-1703
葡萄果实与葡萄酒的颜色由其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决定,而花色苷是由花色素经过糖基化修饰转变而成,所以糖基化修饰在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葡萄果实中的糖基化花色苷主要包括花色素的3–O–葡萄糖基和3,5–O–双葡萄糖基,即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糖基化花色苷的组成是决定红葡萄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糖基化花色苷在葡萄果实中的组成及其对葡萄酒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花色素单糖苷和花色素双糖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葡萄果实糖基化花色苷合成的调控机理的全面揭示和优质红色酿酒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摘 要: 归纳了牡丹的花色、花色素组成、花色与花色素组成的关系、色斑演化、花色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牡丹基于色素组成的化学分类的最新成果, 并就今后牡丹花色研究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杜鹃花因花朵繁茂、花色多样、观花期长而被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利用。本文介绍了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花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公园开发利用杜鹃花资源的优势和现存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杜鹃花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醉芙蓉为材料,对花冠的日周期变色规律进行了调查,其花色由6:00的白色转为12:00的浅红,15:00以后变为深红色.用比色法对不同时间的花瓣进行了原花色素和花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9:00以前的花冠虽然无色,但原花色素相对含量较高;11:00前后,由于原花色素开始转化为花色素,此时原花色素与花色素的含量差异减小;17:00以后,原花色素大多转为花色素,使花冠变为深红色.在花冠变色的过程中,光周期和花瓣水分对花冠变色无影响.因此推测,芙蓉花的变色可能是由于花瓣中的原花青素转化为花色素引起的,且这种呈色不具光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苹果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果实颜色是影响消费者需求重要的品质性状,苹果的红色是由花色素苷积累水平决定的,花色素苷是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类。文章综述了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结构基因、调控基因、环境因素、管理措施和组织机构对花色苷积累的影响,目的是为实现优质果实品质提供新的方法,包括视觉上的吸引力和营养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花色模式植物—非洲紫罗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非洲紫罗兰形态特征以及研究进展,从分子水平上概述了建立花色模式植物—非洲紫罗兰所应具备的基因工程技术条件,阐述了花色素种类、花色影响因素和花色改变途径,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向剑锋  周建军 《花卉》1991,(收录汇总):28-30
湖南九嶷山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丰富,根据调查统计,有杜鹃花属植物16种,隶属于5亚属7组8亚组。对该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生活型、生境及分布、花期与花色、资源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区域杜鹃花属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迎红杜鹃的花色素组成及花色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的花色素组成,调查了其在开花过程中花色、花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了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彩度变小,由红紫(70B)变为淡紫红色(84B)。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在520 nm和350 nm波长下,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5种花青苷、8种黄酮醇和2种芳香酸,推定出了其中10种化合物。花青苷:锦葵素 3-阿拉伯糖苷-5-葡萄糖苷;黄酮醇:杨梅黄素3-半乳糖苷和杨梅黄素3-鼠李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两种槲皮素-鼠李糖苷以及山奈酚3-鼠李糖苷;芳香酸: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未检测到酰基化色素及5-O-甲基化黄酮醇。在6个开花阶段中,虽然花色变化明显,但花色素种类不变,其含量在各阶段差异极显著。从小蕾期到初开期,总花青苷含量(TA)和总黄酮醇含量(TF)迅速减少,花开放后变化平稳。基于花色素组成信息,探讨了耐寒杜鹃的花色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不同花色百合色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杂种系共20种不同花色的百合品种为试材,采用花色描述、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色素种类的差异;采用GB/12291-90法、pH示差法、NaNO_2-AlCl_3比色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以期为百合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和培育新花色百合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色系的花色素种类差异明显,黄色系和橙色系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系主要含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但部分品种仅含有类胡萝卜素;白色系中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相同色系间花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热辣"(‘Batistero’)中花青素含量最高,"黑人蒙特"(‘Monte Negro’)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天堂"(‘White Heaven’)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类黄酮作为葡萄果实中一类重要次生代谢物质,进一步研究其合成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以会同黑果刺葡萄(Vitis davidii‘1338’)为试材,通过qRT-PCR分析VdMYB14在6个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皮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VdMYB14蛋白与其他类黄酮相关MYB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VdMYB14在细胞中的位置。在烟草中异源表达VdMYB14基因,验证其对类黄酮合成的调控功能。【结果】VdMYB14蛋白与苹果花色苷合成负调控因子MdMYB111同源度较高,亚细胞定位发现VdMYB14定位在细胞核中。与野生型相比,VdMYB14转基因烟草株系的花中原花色素含量增加,花色苷积累减少。过表达VdMYB14烟草花中,原花色素合成关键基因NtLAR和NtANR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NtUFGT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VdMYB14基因能够促进原花色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抑制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导致类黄酮前体物质倾向于原花色素合成途径,从而抑制花色苷合成,促进原花色素积累。  相似文献   

11.
苏家乐  刘晓青  李畅  何丽斯  陈璐 《园艺学报》2012,39(12):2555-2556
 ‘胭脂蜜’是在石岩杜鹃(Rhododendron obtusum)品种‘大鸳鸯锦’中发现的芽变新品种,花冠直径4 ~ 6 cm,花萼瓣化为套筒,植株大小中等,耐高温高湿,长势强健。花色由母本的白色撒玫红条纹变异为纯正艳丽的玫红色。  相似文献   

12.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明显,居群内具多态性,居群间具多型性.花色呈梯度变异,特别是普洱居群花色变异式样最为丰富.研究认为,花色变异与基因突变、传粉机制等因素有关.花色变异研究为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为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13.
应用ViewGIS3.0制图软件和电子地图[1]现场勾绘花卉基地[2]界线进行面积计算和花卉基地分布图绘制,与传统的手工方法比较,其优点是:计算面积速度快、准确率高,基地分布图线条流畅、颜色均匀、图面鲜艳。该图不仅是推介、宣传花卉基地及其花卉产品的重要用图,而且对指导花卉基地总体规划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钟原 《园艺学报》2016,43(5):947-956
为了科学界定紫斑牡丹的花色,利用色差仪对466个紫斑牡丹单株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和CIELab颜色体系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将紫斑牡丹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色、蓝色、红色、紫色和黑色等8大色系,并划分出每类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5.
‘霞绣’是‘秋霞’杜鹃与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yrum Sweet)杂交育成的杜鹃花新品种。花紫红色(Red Purple Group-N65A);单瓣,5裂,瓣圆,上部裂片有醒目深紫色斑点;花径4.5~5.0cm。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美观;耐高温高湿,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棚室盆栽和露地栽培应用。自然始花期较早,为3月上中旬,持续20~25 d。  相似文献   

16.
以19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连续两年在盛花期测量花色参数,将所测的CIELab表色空间的L*、a*、b*值转化成蒙塞尔颜色系统的H(Hue)、V(Value)、C(Chroma)值,然后根据L*、a*、b*值系统聚类分析,结合H、V、C值,比对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每种花色进行定性描述.结果 表明:通...  相似文献   

17.
林辰松  刘畅  王磊 《北方园艺》2010,(12):121-122
为了使人们更加了解礼仪插花,从花材选择、造型设计以及色彩配置等方面介绍了礼仪插花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8.
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的RAPD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APD方法对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以期为桔梗花色的鉴定提供分子依据。采用BSA法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7个引物。结果引物OPG02在检测的紫花桔梗个体中均能各自扩增出一条580bp左右的特异带,而在白花桔梗中则未见。表明该RAPD标记具有紫花桔梗特异性,可用于鉴别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  相似文献   

19.
观赏向日葵的花色多样性及其与花青苷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分光色差仪测定法将36份观赏向日葵的花色分为两大类,即黄色系和红色系。红色系向日葵的花色变异较小;黄色系向日葵的花色变异较大。黄色系向日葵又可分为柠檬黄色和橙黄色两个亚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中含有的花青苷共有9种,但这9种花青苷中只有其中的一种在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对红色向日葵花瓣的花青苷提取液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发现,花青苷元类型主要是矢车菊素,其糖苷类型主要是和葡萄糖、鼠李糖和/或阿拉伯糖结合的配糖体;而在纯黄色的向日葵中未检测到这些花青苷,说明矢车菊类花青苷是红色向日葵舌状花显现红色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观赏海棠花色时序动态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ite 色差计对97 个观赏海棠品种大蕾期(S1)、盛开期(S2)、末花期(S3)3 个阶 段的花色进行了测定,开展了品种群间的花色关系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旨在为挖掘和创制海棠特异种 质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采用Origin7.0 软件构建了观赏海棠品种群花色在CIELCH 色空间中的三维动态 分布图,结果表明:在开花进程中,各品种花色在L*(亮度)、C*(饱和度)和h*(色调角)三个维度皆 呈规律性空间分布特点和阶段性变化趋势,所有品种的L*值持续上升而C*值持续下降,L *值高而C *值低 的品种权重显著增加;在h *维度方向,h * 值呈增大趋势,分布在红色区域(h *值0 ~ 20°)的品种权重由大 蕾期的85.6%下降至末花期的52.6%,而分布在黄色区域(h *值90° ~ 110°)的品种权重由大蕾期的2.1% 上升到末花期的28.9%。采用SAS6.12 软件构建了花色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2.17 和 1.69 处,97 个海棠品种可以划分为3 大色系和6 个子色系类群,即紫红色系(含紫红、暗紫红和灰紫红 3 个子色系)、粉色系(粉红和白粉2 个子色系)和白色系类群,色系/子色系类群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色 彩参数特征。3 大色系品种花色淡化程度及淡化快慢节律差异显著,在大蕾期-盛开期-末花期的开花进 程中,白色系品种呈现由紫红-白(或稍带粉)-白色先快后慢的节律快速淡化为白色,粉色系品种由 紫红-粉-淡粉(或近白色)匀速淡化,紫红色系品种(A3 除外)呈现由紫红-紫红-淡紫红先慢后快 的节律淡化,总淡化程度显著低于粉花色系。在6 个子色系中,色彩稳定性最强的是暗紫红子色系(A2) 和紫红子色系(A1-1),始终保持较高的饱和度,而粉花子色系色彩稳定性则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