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全国各地采集豆豉样品,经富集培养并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获得一株形态与现存产纤溶酶微生物差异较大的菌株HS9。通过传统方法、化学方法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HS9进行分类鉴定,属于Pseudomonas aeruqinosa,是未见报道的产豆豉纤溶酶菌株。发酵培养HS9获得粗酶,经20%~70%硫酸铵梯度盐析、SephadexG-75凝胶过滤以及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酶。通过SDS-PAGE了解该酶分子量约为34kD,pH8.0~8.5时酶活性最高,最适作用温度48℃,作用方式为直接水解纤维蛋白,胃蛋白酶抑制剂在工作浓度1μmol/L时能完全抑制其活性,推测该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是一种新型的豆豉纤溶酶。  相似文献   

2.
Bacillus subtilis γ-DES36纤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活性纤溶酶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γ-DES36为发酵菌株,研究其纤溶酶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接种量、碳源、氮源、碳氮比、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等单因素研究,使用麦芽糖和胰胨时纤溶酶活性达2900 IU/mL左右。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价的碳氮源麸皮和豆粕粉。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纤溶酶的优化液体发酵条件为:麸皮1%,麦芽糖1%,胰胨0.25%,豆粕粉1.5%,吐温40 0.15%,酵母膏0.1%,K2HPO4 0.25%,KH2PO4 0.1%,复合无机盐0.2 mL/(100 mL),接种量1%,发酵液纤溶酶酶活达到2300 IU/mL。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了解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以便从源头上提高原料乳品质,该文针对中国原料乳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奶牛品种、胎次、养殖模式及挤奶时间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纤溶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奶牛品种及胎次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牧场养殖、1、4胎和娟珊牛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显著低于养殖小区、2、3胎及荷斯坦牛乳中的纤溶酶活性;挤奶时间对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巴氏杀菌(75℃、15 s)仅可使原料乳中纤溶酶活性下降25%;半胱氨酸对乳中纤溶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根据纤溶酶活性对原料乳进行品质评价及分级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CELⅠ酶是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技术中的关键酶,能够特异识别并切割单碱基错配和扭曲的DNA异源双链。实验从芹菜(Apium graveolens)中提取了CELⅠ酶,采用SDS-PAGE检测在43kD处有主带。以杂合双链作为底物,检测了CELⅠ酶的错配切割活性,结果表明CELⅠ酶可在不同材料的DNA所形成的异源双链的错配处准确切割。通过CELⅠ酶的提取、活性分析以及在水稻基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为基因多态性检测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蚯蚓对As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其P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石门县的As矿区附近采集不同程度As污染的农田土壤,分别设置添加秸秆、接种蚯蚓等处理,研究蚯蚓对As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其P养分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浓度As土壤的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中、低浓度As土壤,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有效P含量则与之相反。蚯蚓+20g秸秆处理在50d时脱氢酶活性最高,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是秸秆处理在100d时最高,且接种蚯蚓和施用秸秆有利于土壤P素的释放。结果表明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有利于改善As污染土壤的养分供给,从而改善根际营养。  相似文献   

6.
对氧磷酶是一种与高密度脂肪酸高度相关的脂酶,且被认为在脂肪代谢和心血管病发生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对氧磷酶1基因的酶切多态性与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基于这一目标,应用RFLP技术对18头安格斯,23头晋南牛,20头利木赞,28头鲁西牛,26头秦川牛,29头西门塔尔牛和29头夏洛莱牛进行了基因型分型,SAS 9.1的GLM过程中的Duncan’s 检验对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coRⅤ位点与体重、日增重、眼肌面积和嫩度之间存在显著生物学相关,并且AG基因型个体与其它基因型相比在日增重和嫩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AA基因型个体相对于其它基因型具有较大的眼肌面积(p< 0.05)。而AluⅠ位点则与体重、净肉重和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p< 0.05).且AA型个体相对来说均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 0.05)。品种间的比较表明,除实验牛始重相对趋于一致外,国外肉牛专门化品种在其它方面均优于国内品种。因此,本实验所研究的两个位点可作为牛肉多汁性(嫩度)的标记,为肉牛的选种提供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RFLP技术对7个牛品种进行了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的EcoRV和Alu Ⅰ酶切多态性检测;SAS 9.1的GLM过程中的Duncan's检验对不同基因型与部分性状之间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coR Ⅴ位点与体重、日增重、眼肌面积和嫩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G基因型个体与其它基因型相比在日增重和嫩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AA基因型个体相对于其它基因型具有较大的眼肌面积(P<0.05);Alu Ⅰ位点则与体重、净肉重和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P<0.05),AA型个体相对来说均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品种间的比较表明,除实验牛始重相对趋于一致外,国外肉牛专门化品种在其它方面均优于国内品种.研究结果提示两个位点可尝试作为牛肉多汁性(嫩度)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BoLA-DRB3基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它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抗原与免疫应答,与抗病性密切相关。其第2外显子是编码抗原的主要功能区。本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3个群体的DRB3基因第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检测到A、B和C 3个等位基因,出现6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鲁西牛和晋南牛在该酶切位点均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南阳牛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结合测序,结果显示在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155、156和157位的碱基产生突变使得产生HaeⅢ酶切多态。序列比对后发现有13.70%的核苷酸发生突变,相对应有14.61%的氨基酸发生了替代。  相似文献   

9.
BoLA-DRB3基因是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它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抗原与免疫应答和抗病性密切相关。其第2外显子编码抗原的主要功能区。实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鲁西牛、南阳牛和晋南牛3个群体的BoLA-DRB3基因第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检测到A、B和C3个等位基因,出现6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鲁西牛和晋南牛在HaeⅢ酶切位点均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南阳牛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结合测序,结果显示在BoLA-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155、156和157位的碱基产生突变使得产生HaeⅢ酶切多态。序列比对后发现有13.70%的核苷酸发生突变,相对应有14.61%的氨基酸发生了替代。  相似文献   

10.
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是一种含锌的单链蛋白酶,能有效地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溶素(Endolysin)是双链DNA噬菌体所特有,是一类胞壁质水解酶,具有广泛的抗菌效果.内溶素与抗生素之间有高效的协同作用.本研究通过BTX电转染和AMAXA核转染的方法将含有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和内溶素(Endolysin)两个目的基因(Seq2和Seq3)及绿色荧光蛋白(enhencedgreen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新霉素(neomycin,neo)两个标记基因的载体pBC1-seq2+seq3-EGFP-neo,导入牛(Bos taurus)胎儿成纤维细胞,经荧光观察、G418筛选和PCR鉴定后建立稳定转染的单克隆阳性细胞系.以其作为核供体,体细胞核移植制备转基因胚胎.通过4组不同转染程序(A-023,V-013,V-023和T-016)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转染参数T-016最适合本实验,其AMAXA转染效率(20.11%)为BTX电转染转染效率的5倍.转基因囊胚率为(20.08±4.19)%,并发育正常.本研究建立了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筛选出高效的转染参数,并获得了含溶葡球菌酶、内溶素的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囊胚,为制备抗乳房炎转基因牛及寻找防治奶牛乳房炎新途径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Earthworm casts and digestive tract contents were simultaneously examined, using the same methods, in a recently formed humus profile in a mountain spruce forest. Earthworm species had distinct diets and an earthworm foodweb could be distinguished. Lumbricus terrestris and Aporrectodea icterica were distinct from the other species examined: the former to some extent as a litter consumer, and both species because they excavated mineral material which was deposited within new top layers of the mull humus. Aporrectodea nocturna and Aporrectodea caliginosa both had a non-specific soil feeding mode. Most of the species enriched the humus profile with amorphous organic matter finely incorporated within a mineral matrix. Besides different food selection, a network of burrows was produc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different burrowing behaviour of each earthworm species. Received: 2 January 1997  相似文献   

12.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 mus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rt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ug·L^-1;混合藻组(14.47±1.22)ug·L^-1;蓝藻组(29.47±2.43)u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中暴露15d后再移人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MC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IJ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及霞多丽(Chardonnay)为试材,采用in silico克隆和分子克隆相结合的策略,从果实中克隆到分支酸合成酶基因,命名为VvCS。该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1312bp,编码436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46.9kD,等电点为7.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vCS的DNA全长7117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定位于葡萄的第13号染色体上。VvCS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来源的分支酸合成酶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75%左右;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vCS在葡萄果实、茎、叶和叶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与盛花后5周的果实相比,盛花后11周果实各部位中VvCS表达丰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浓度的苦楝树皮和叶、隆缘桉叶和乌桕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进行处理,15d后评价三种提取物对菟丝子和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在低浓度时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在高浓度(0.25g/mL)下,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和菟丝子的损伤程度分别达到了64%和70%,苦楝树皮提取物对菟丝子损伤程度为78%,但对大豆幼苗仅为7%。桉树叶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均导致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最高值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2.37倍和2.0倍;但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不同,桉树叶提取物使大豆幼苗POD活性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8倍,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则是CAT活性升高,最大值为对照组的1.58倍,提示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较强的伤害作用与其较低的C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于Cd2+污染条件下的小麦苗喂养中华稻蝗的慢性染毒方法,研究了Cd2+胁迫对中华稻蝗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的作用下,中华稻蝗体内SOD、CAT、GPx活性和H2O2浓度均发生变化,表明Cd2+可导致中华稻蝗体内产生ROS。SOD、CAT、GPx3种酶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Cd2+浓度在这3种酶的耐受范围内,酶活性提高,反之酶活性降低。Cd2+与抗氧化系统间的关系复杂,SOD、CAT、GPx共同承担清除ROS、保护中华稻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蚯蚓黏液对黑麦草幼苗生长及其对菲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志明  马丽丽  胡飞龙  胡锋 《土壤》2013,45(6):1091-1096
以50 mg/kg菲人工污染黄棕壤为供试土壤,设置添加蚯蚓黏液处理和不添加蚯蚓黏液对照((CK)),研究蚯蚓黏液对黑麦草幼苗生长及吸收菲的影响,添加蚯蚓黏液处理根据蚯蚓黏液浓度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蚯蚓黏液原液浓度的2/8,3/8,1/2和1倍。结果显示:①蚯蚓黏液促进了黑麦草幼苗的生长,根系鲜重比对照增加了33.6% ~ 146%,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鲜重比对照增加了12.4% ~ 35.8% 和34.5% ~ 59.6%;②显著降低了根部菲的浓度,约23.0% ~ 49.0%,促进了黑麦草对菲的吸收,使吸收量比对照增加了约62.8%;③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对菲的富集系数,与对照相比降低约33.7% ~ 52.6%,提高了菲在黑麦草体内的传输系数,约54.0% ~ 102.0%。  相似文献   

17.
孙月  潘彦硕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土壤》2021,53(2):313-320
采集农田土壤,设置添加木质素和蚯蚓不同组合处理的黑麦草盆栽试验,在测定植物生物量的基础上,结合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木质素和蚯蚓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质素显著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而蚯蚓能够缓解木质素的抑制作用,促进黑麦草生长.木质素明显抑制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并改变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菲芘复合污染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宿主植物为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土样中菲和芘起始浓度分别为203.4mg·kg^-1和107.5mg·kg^-1。结果表明,植物增加了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使三叶草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20-60d分别增加19.6%-72.0%和29.7%-90.6%,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3.3%-12.2%和7.8%-34.7%,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接种Glomus mosseae使黑麦草根际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8.0%-43.1%,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供试的两种AMF对三叶草根际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30d前有显著差异。AM真菌作用的性质与宿主植物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化学组成及其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斌  李根  刘满强  蒋洋杨  焦加国  陈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3,45(2):313-318
蚓粪已经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对蚓粪化学成分及性状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和对照土壤之间的化学组成及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蚓粪和对照土壤相比,有着更高的pH和电导率值,且差异显著(P<0.05);蚓粪比对照土壤有着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更少的多酚类物质,差异分别达31.36~ 33.81 mg/kg和4.28 ~ 5.08 mg/kg;同时,蚓粪内酸解氨基酸含量要比对照土壤高出3.84~5.06mg/g;植物激素GA3相对于对照土壤增幅达35%~ 114%,而IAA的增幅则为78%~236%.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样生物量的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和爱胜蚓(赤子爱胜蚓)对蚓粪pH值、碳水化合物和多酚含量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对蚓粪电导率、植物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爱胜蚓要显著大于环毛蚓.总之,蚓粪的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对照土壤相比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蚓粪也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硒(Se4+、Se6+)对连续种植小白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硒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而高浓度硒对4种土壤酶均产生抑制作用;外源硒对脲酶及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外源Se4+及Se6+浓度与土壤脲酶活性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同浓度两个价态硒差异显著(P〈0.05),说明脲酶可作为土壤硒污染程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指标;而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只能表征一定时间段内土壤硒污染的程度。土壤酶的ED5(0生态剂量)均随硒施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脲酶的ED50值最小,Se6+的ED50小于Se4+,生态毒性大于Se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