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之一,与其他一些地方良种黄牛一样,其许多特征和特性是国外某些品种不可比拟的。鲁西黄牛除了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适应性良好外,还具有早熟、肉用性能好、皮薄肉细嫩鲜美等特点,其屠宰指标接近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而鲁西黄牛骨量小(骨肉比为1:5.62),  相似文献   

2.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日)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日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牛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牛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钙磷营养代谢为主线,检测了当地土壤、饲料中钙、磷的含量;探讨了骨软病黄牛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RO)以及甲状旁腺素(PTH)等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低磷对黄牛骨骼的影响以及与各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土壤、饲料低磷是引起黄牛骨软病的直接病因;制订了防治措施并进行了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丹麦红牛对当地黄牛的改良效果,选择1胎次以上当地能繁黄牛50头,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丹麦红牛冻精杂交,乙组本交,在同等饲喂条件下测定初生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丹杂F1代牛初生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当地黄牛(P〈0.01)。表明丹麦红牛冻精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5个地方黄牛及青海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367头黄牛与牦牛的类血管生长因子4基因的第5外显子(ANGPTL4exon5)序列进行SNP检测,并分析该SNP与黄牛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个新的SNP多态位点(NC007305:g.C4899T),并检测出CC、TT和CT3种基因型。黄牛和牦牛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分析显示,黄牛TT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399.096±32.946)kg、体斜长(147.447±4.456)cm、胸围(175.188±5.814)cm和腹围(204.657±7.113)cm,显著大于CT基因型个体,依次为(275.636±51.266)kg、(126.470±6.933)cm、(154.031±9.047)cm、(178.911±11.069)cm,其余各项指标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该位点有可能作为黄牛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青海牦牛群体中没有发现与该基因座多态显著相关的性状。  相似文献   

6.
魏磊  杜永才  王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48-8649,8666
[目的]研究皖北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起源进化。[方法]采集50个皖北黄牛和14个地方黄牛品种的血样,根据黄牛MHC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对50个皖北黄牛个体和14个地方黄牛品种个体的MHC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检测MHC单倍型及核苷酸多态性指标,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检测到7种MHC基因单倍型,核苷酸多态位点24个,占分析位点的7.86%,包括18个转换,1个颠换,5个转换/颠换。皖北黄牛品种单倍型间的序列差异在0.26%4.53%之间,单倍型多样度(H)为0.6020.617,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120.019。[结论]皖北黄牛的遗传多样性不丰富,与鲁西黄牛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二者聚为姐妹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在所做的2对引物中研究表明:在第18外显子处没有发现多态性;在第9外显子处发现多态性,在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群体中都有AA、AB、BB3种基因型。在西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西门塔尔牛)、红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红安格斯)中A为优势基因,在重庆山地黄牛中B为优势基因。通过对各遗传多态性指标分析发现,重庆山地黄牛、西杂牛、红杂牛处于平衡状态,几个品种牛踟均在0.250~0.500,处于中度多态;几个品种牛的杂合度都偏高。  相似文献   

8.
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利木赞牛的品种特性人手,在中国西部两个黄牛群体(秦川牛和固原牛)引进利木赞牛进行黄牛改良的过程中,通过体尺测定试验(秦川牛、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杂交牛各项体尺指标和体重均得到明显改善(P〈O.01或P〈0.05),尤其杂交牛的肉用指数(BPI)均得到极显著的提高(P〈0.01),表明两个黄牛群体在肉用性能改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原牛提高的程度比秦川牛更加明显;通过育肥屠宰试验(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利木赞杂交牛平均日增重比固原牛增加20%,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58%和27.62%,充分显示了利木赞牛杂交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大通牦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分析其组成及含量,并与当地大通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大通牦牛肌间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低于大通黄牛(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极显著高于大通黄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大通黄牛无明显差异(P〉0.05)。大通牦牛PUFA/SFA和n-6/n-3PUFA均在推荐比例之内。[结论]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构成优于当地黄牛,营养价值更高,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对供试牛瘤胃液样本基因组DNA进行V3~V4区扩增及测序,对所得序列处理后进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并利用Tax4Fun对菌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KEGG功能注释。【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牛和娟姗牛(P<0.05)。门分类水平上,犏牛瘤胃液中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髌骨细菌门和纤维菌门显著高于黄牛(P<0.05),脱硫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属分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所属的各菌群中,犏牛瘤胃液中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低于黄牛(P<0.05);理研菌科_RC9菌群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犏牛和娟姗牛瘤胃中克里斯氏菌科_R-7菌群、瘤胃菌科_NK4A214菌群、g_norank_f_UCG-011和未分类毛螺菌科显著高于黄牛(P<0.05)。瘤胃菌群功能预测发现,犏牛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翻译二级通路上的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但与娟姗牛差异不显著(P>0.05);黄牛二级通路中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丰度显著高于犏牛和娟姗牛(P<0.05)。【结论】犏牛和黄牛间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娟姗牛菌群组成介于犏牛和黄牛之间;犏牛瘤胃菌群发酵最具优势,可能为其适应高原地区严酷的生存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行延边黄牛冻精解冻温度、离心速度及精卵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延边黄牛体外受精效果影响的研究,旨在找出适用于延边黄牛体外受精的技术体系,为延边黄牛体外胚胎的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39℃下解冻精子,其顶体反应率和受精率分别为85.47%和75.85%,高于37,38和40℃等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1500r/min离心速度对精子进行离心处理,其顶体反应率和受精率分别为82.47%和72.15%,高于900和1800r/min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精卵共培养24h时卵母细胞受精率为75.33%,高于6和12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钙蛋白酶I(CAPNl)基因4685位点对肉质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草原红牛、延边黄牛CAPNl基因第14内含予区468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嫩度进行分析,验证该位点在吉林省地方品种牛中的作用。[结果]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检测指标(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剪切力、滴水损失等)密切相关,均表现为T等位基因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嫩度水平,但该位点与pH无关。4685位点与屠宰性状(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等)无关,仅与眼肌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CAPNl基因4685住点与肉质嫩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鲁西黄牛作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除了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适应性良好外,还具有早熟、肉用性能好、皮薄肉细嫩鲜美等特点,其屠宰指标接近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山东省黄牛改良繁育区划》指出:"为保持鲁西黄牛的优良特性,适应生产和改良的需要,应坚持本品种选育为主、导入外血为辅的原则。在选育区的边沿地带,导入利木赞血统,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试验,改善鲁西黄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黄牛(Bos taurus)种间杂交利用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以云南黄牛(大理黄牛、德宏黄牛,n=379)和西本杂(西门塔尔牛♂×云南黄牛♀,n=136)为母本,大额牛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母牛在输精后约60 d,通过直肠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并对妊娠母牛进行跟踪调查,统计产犊数,测定云南黄牛及杂种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体尺,观察调查杂种牛的主要外貌特征。【结果】①用大额牛冷冻精液累计输精515头母牛,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73.98%和92.13%,其中黄牛母本的平均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为68.87%和90.81%,西本杂母本的受胎率和产犊率分别达88.24%和95.00%。②大西本杂(大额牛♂×西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分别为22.86、103.86、142.40、176.21和243.25 kg,比云南黄牛的11.73、82.42、108.37、124.60和132.10 kg提高94.89%(P<0.01)、26.01%(P<0.01)、31.40%(P<0.01)、41.42%(P<0.01)和84.14%(P<0.01),比大本杂(大额牛♂×云南黄牛♀)的17.70、102.19 、134.81、161.43和201.91 kg提高29.15%(P<0.01)、1.63%(P>0.05)、5.63%(P>0.05)、9.16%(P<0.05)和20.47%(P<0.01);大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亦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50.90%(P<0.05)、23.99%(P<0.01)、24.40%(P<0.01)、29.56%(P<0.01)和52.85%(P<0.01);大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301.90 g,极显著高于大本杂的264.67 g和黄牛的164.89 g(P<0.01),大本杂平均日增重亦极显著高于云南黄牛 (P<0.01);大本杂的初生、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8.21%、3.87%和4.20%,以初生重的杂种优势率最高。③初生时,大西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同龄云南黄牛提高8.38%(P<0.05)和8.34%(P<0.05),大本杂的体高和胸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8%(P<0.05)和7.23%(P<0.05)。在6月龄,大西本杂的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5.88%(P<0.05)、16.50%(P<0.05)、9.81%(P<0.05)和29.48%(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0.89%(P<0.05)、11.10%(P<0.05)和21.23%(P<0.05)。在12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82%(P<0.05)、30.64%(P<0.05)、31.16%(P<0.01)、29.95%(P<0.01)和26.63%(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1.41%(P<0.05)、13.34%(P<0.01)和21.86%(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分别比大本杂提高33.20%(P<0.05)、31.43%(P<0.05)、17.72%(P<0.01)和14.65%(P<0.01);在24月龄,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33.30%(P<0.01)、31.69%(P<0.01)、38.83%(P<0.01)、32.12%(P<0.01)和41.60%(P<0.05);大本杂的胸围、腹围和管围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22.69%(P<0.01)、24.42%(P<0.01)和40.92%(P<0.05);大西本杂的体斜长、体高、胸围分别比大本杂的明显提高38.72%(P<0.01)、27.83%(P<0.01)和13.16%(P<0.01)。表明杂种牛在初生时体高和胸围优势明显,6月龄以后以胸围、腹围和管围生长较为明显;特别是三元杂的体斜长、体高和胸围生长从12月龄开始明显地超过二元杂。④大额牛与大理黄牛杂交F1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大额牛与德宏黄牛杂交F1(P<0.05),但两者的各体尺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大额牛与两地黄牛杂交效果基本一致。⑤成年杂种的外貌特征和主要习性与大额牛的非常相近。【结论】大额牛和云南黄牛种间杂交可行,杂种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且三元杂优于二元杂;F1代母牛可育,但公牛可能不育;大额牛与黄牛杂交利用潜力大,推广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安格斯牛与湘西黄牛屠宰性能和肉营养品质的差异,为丰富湘西黄牛和安格斯牛育种数据,开展湘西黄牛品种改良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初始重基本一致的纯种湘西黄牛与安格斯牛种各30头,统一标准饲养条件单栏饲喂,于6、18和30月龄分批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安格斯牛和湘西黄牛的屠宰性能逐渐提高,在30月龄时安格斯牛屠宰率可达49.98%,熟肉率67.56%,眼肌面积4333.49 mm2,剪切力44.13 N;而湘西黄牛屠宰率为48.98%,熟肉率65.94%,眼肌面积4042.78 mm2,剪切力50.18 N。在同一年龄阶段,安格斯牛与湘西黄牛屠宰率、滴水率、失水率及粗蛋白、铜(Cu)、铁(Fe)和锌(Z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眼肌面积和剪切力在各年龄阶段均差异显著(P<0.05,下同)。安格斯牛总氨基酸(TAA)含量在18.61%~19.11%,必需氨基酸(EAA)在7.70%~7.95%;湘西黄牛总氨基酸含量在18.28%~19.43%,必需氨基酸在7.27%~7.82%,同一年龄阶段2个牛种间差异不显著;3个年龄阶段的EAA/TAA均在40.00%左右,但同一年龄阶段2个牛种间差异显著。安格斯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在44.51%~49.5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1.93%~37.7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3.03%~23.19%;湘西黄牛肉中饱和脂肪含量在47.22%~49.70%,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2.41%~39.5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2.89%~19.33%,在同一年龄阶段安格斯牛肉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湘西黄牛,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湘西黄牛。【结论】湘西黄牛与安格斯牛在屠宰率和肉品质方面基本一致,适合生产制作优质高端牛肉。该结论也为引进安格斯牛来改良湘西黄牛提高本地牛品种的个体大小及屠宰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薛乾  俞红贤  荆海霞  张勤文  魏青  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64-1416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为初生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及改良甲苯胺蓝色染法,对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向后呈显著增多趋势(P〈0.05),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1日龄黄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而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少。2种动物相同小肠肠段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P〈0.05),1日龄牦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1日龄黄牛,但其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黄牛。[结论]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利木赞牛为父本,延边黄牛为母本,得到利延杂交F1牛,将其生长性能与役肉兼用型延边黄牛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从6~24月龄的体重、各项体尺指标,利延杂交F1牛均极显著高于延边黄牛,说明利延杂交F1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比延边黄牛快,且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近几年来安徽省青阳县耕牛青杠(栎属植物)树叶中毒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统计资料表明,该县耕牛青杠树叶中毒主要发生于4~5月份,且东北中部地区水牛的发病率高于西南部黄牛的发病率(P<0.01),而西南部黄牛的病死率高于东北中部水牛的病死率(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青杠树叶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供港南阳黄牛的现状与对策布登付(南阳农校黄牛育肥试验场,南阳473050)樊丽(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南阳黄牛是我国的优良地方良种之一,以肉质好、皮张优良而深受港方所喜爱。做好供港活牛工作,不仅对香港“九七”后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提高了南阳...  相似文献   

20.
预测黄牛及其改良牛牛肉嫩度的胴体性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国内主要地方品种黄牛及其改良牛共362头的活体与胴体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剪发力值与胴体长、年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的相关性显著(P<0.05)。以剪切力值为因变量,以所有测定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期找出能够精确预测剪切力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黄牛及其改良牛肉剪切力值的方程决定系数较小。因此,只能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年龄与大理石花纹等性状预测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