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储玉米、地储玉米、临储玉米政策的实施,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玉米秸秆的产量也随之增多。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镁、钾、钙等营养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推进黑土地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对于还田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还田方式能够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本文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的特性进行详细介绍,从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因地制宜选择秸秆还田方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介绍了秸秆还田的方式、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阐述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实施技术、技术规范、配套技术,分析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效益及效果,提出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年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河南省焦作市广大农民普遍接受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这一作业方式。目前,焦作市玉米秸秆还田机保有量已经达到5910台,平均20hm^2玉米种植面积就有1台还田机,每年机械还田面积都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为了解决玉米秸秆还田给养牛业的饲料贮存带来的难题,焦作市的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1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18年的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时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春施肥对应处理相比,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8年累计增产玉米籽粒9.71~15.58 t/hm2,增产率为8.33%~16.19%;同时,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减少,土壤贮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18年总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未还田.不同的降水年型,对各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也存在较大影响.正常年型玉米产量最高,偏旱年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秸秆覆盖还田秋施肥对偏旱年份的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秸秆整株深埋还田技术原理该技术是指玉米成熟后 ,人工摘掉果穗 ,将生长在田间的玉米秸秆利用秸秆梳压耕翻复式机组 ,一次进地完成秸秆梳压并耕翻深埋于沟底的一种新型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它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省去秸秆粉碎、耙茬 (或施耕灭茬 )等项作业工序 ,减少机具投入 ,降低了作业成本 ,提高了作业质量 ,促进了农作物持续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整株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优势1 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整株秸秆深埋还田时测定秸秆含水率为71 2 6 % ,而秸秆粉碎后若延迟 4天耕地 ,秸秆含水率仅为 13 89%。整株还田秸秆青绿 ,含水…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大力推进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秸秆焚烧的坏处、秸秆还田的好处,指出了秸秆还田方式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粉碎还田及不还田 3种方式对土壤水肥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有显著的改土和增产作用 ;玉米整株深埋还田具有省时、节能、增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霞 《当代农机》2016,(4):66-68
介绍了实施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要点,分析了发展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山西省忻州市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制约忻州市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存在问题的途径以及搞好忻州市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