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每月一次的调查频度对水鸟开展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07种,累计403992只次,其中2008年调查水鸟102种,数量256385只次,2009年调查水鸟106种,数量147607只次。受威水鸟2008年度11种,17604只次,2009年度12种,10695只次。水鸟种群数量在3~5月和10~12月为高峰值,呈双曲线变化,种类4月和10月最多。2009年1~2月极度严寒的天气影响了水鸟的数量,导致数量锐减,并持续影响到2009年。最后,论文还分别对雁鸭类、秧鸡类、鸻鹬类、鸥类、鹭类、鹤类、鹳类等重点水禽种群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鄱阳湖是亚洲最大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栖息的鹤类、鹳类、鸥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等候鸟多达约70万只,全球98%以上的白鹤、70%以上的白枕鹤和80%以上的东方白鹳、60%以上的鸿雁冬季都在鄱阳湖。鄱阳湖是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天堂。  相似文献   

3.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越冬水鸟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至2014年连续6年的12月对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越冬水鸟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目11科39种,主要类群为鸻鹬类、鹭类、鸭类和鸥类。保护区的越冬水鸟物种数量年际变化不大,在26~32种间波动,其中22种记录于所有年份;而水鸟数量年际间有比较大的波动,最少为1204只,最多达到5399只,近年来水鸟数量有下降的趋势。结合保护区现状提出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对福清兴化湾水鸟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9科17属2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额雁3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鸟类有小鸊、大鷉白鹭、白鹭、苍鹭、普通鸬鹚、银鸥、黑嘴鸥、白腰杓鹬等8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20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9种。种群组成以鸻鹬类、鹭类和雁鸭类为主,水鸟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有24种;结合地理区系分析,冬候鸟以古北种为主,夏候鸟和留鸟均为东洋种,旅鸟都为古北种。水鸟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场和淤泥质海滩2种生境中。同时,对福清兴化湾湿地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南京湿地水鸟种群与分布进行了调查,南京地区共有水鸟7目17科88种,以雁鸭类、鸻鹬类和鹭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占优势,占总数的45.5%.区系组成古北界种类为主,占67.0%.石臼湖、绿水湾以及七里河等地是水鸟主要的分布区.同时,对南京地区湿地及水鸟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崇明岛的最东端,保护着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5类鸟类类群作为代表性物种的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系统也使保护区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图中的保护区滩涂植被主要由芦苇、藨草和海三菱藨草组成,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摄影/董大正  相似文献   

7.
<正>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鸻鹬类的重要越冬地。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数量超过40万只,其中鸻鹬类数量超过7万只,是仅次于雁鸭类的第二大水鸟类群。鸻鹬类主要包括鹬科和鸻科鸟类,为中小型涉禽,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鸻鹬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8条相对固定的鸻鹬类迁飞路线,中国位  相似文献   

8.
2011和2015年的冬季,对杭州湾滩南岸滩涂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鸟总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优势种群以鸻鹬类为主。比较不同水鸟类群数量之间的差异,发现雁鸭类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Z=-1.999),鸻鹬类无显著增加,白骨顶数量减少明显。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与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发现2次调查间并无明显差异。观察发现,部分自然滩涂被围垦区取代,成为部分水鸟的次选栖息生境,但是滩涂湿地依然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建议限制围垦范围和管理围垦区合理水位是维持水鸟种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进行鸟类多样性与其生境选择的研讨,评价了该生态旅游区的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通过普查不同景观类型、观察并记录鸟类种类、栖息生境、行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水鸟对养殖塘、芦苇丛、人工湿地的嗜好程度差别不大,鸬鹚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养殖塘,鹭类和雁鸭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盐沼生境,鹤、秧鸡类水鸟主要分布在盐沼生境,研究结果对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0-1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在辽宁省40处湿地开展了秋季迁徙季节水鸟调查。共发现水鸟55种,隶属于7目13科25属,种类以雁形目22种和鸻形目19种居多,鲣鸟目1种最少。统计水鸟种群数量总计264 980只,数量超过30 000只的水鸟有4科,分别是鸭科101 345只、鸻科41 353只、鹬科34 956只、鸥科77 03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秋沙鸭、白鹤、黑嘴鸥、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鸿雁、大天鹅、小天鹅、花脸鸭、斑头秋沙鸭、灰鹤、白腰杓鹬、大杓鹬、白琵鹭9种,种群数量总计32 096只。按照种类超过10种或者种群数量超过10 000只,或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的划分标准,秋季迁徙水鸟重要分布地点有15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现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鸟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类则多在沼泽和浅水水域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6~2008年对张家口坝上黄盖淖湿地鸟类的调查,记录到湿地鸟类7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9种;本区湿地鸟类完全为旅鸟和夏候鸟组成,旅鸟以雁鸭类为优势种群,夏候鸟以鸻鹬类为优势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本区小天鹅种群迁徙路线稳定,种群数量大,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夏候鸟记录有蓑羽鹤、...  相似文献   

14.
闽江河口湿地鸟类监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1月—2004年4月,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及生境进行监测,调查共发现鸟类12目26科80种和亚种,其中水禽8目12科54种和亚种。该湿地鸟类主要以越冬和迁徙停歇鸟类为主,越冬水禽约2万只,主要是雁鸭类、鹬类、鹭类和鸥类。最多录得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15只,卷羽鹈鹕(Pelecanusphilippensisccrispus)29只,鸿雁(Ansercygnoides)1000多只。发现福建鸟类新记录白领翡翠(Halcyonchlorisarmstrongi)和黄脚银鸥(Laruscachinnans)。  相似文献   

15.
2005-2009年对兴化湾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4种,隶属7目13科,以鸽鹬类、鸥类和雁鸭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和旅鸟为主;拥有多种珍稀濒危水鸟,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有10种、IUCN名录的有7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有9种。水鸟主要分布在江镜华侨农场、赤港华侨农场水产池塘和周边滩涂。同时,针对兴化湾水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珍禽     
《森林与人类》2009,(9):38-39
安徽是迁徙水禽的故乡。由于安徽处在东亚一澳大利亚口鹬类、东北亚鹤类、东亚雁鸭类的迁徙路线上。淮河和长江在皖境内的湖泊湿地为水鸟的迁徙停歇和越冬提供丰富的食物,每年到安徽越冬停歇的水鸟有100余种数十万只。  相似文献   

17.
<正>在鄱阳湖,雁鸭类和鸻鹬类是越冬候鸟的优势类群,历年平均数量分别约31.5万和6.7万只,分别占鄱阳湖越冬水鸟总数量的74.4%和14.8%。鹤类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类群。鄱阳湖主要分布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其中,白鹤属于极度濒危物种,近年来主要在鄱阳湖及其周边越冬,鄱阳湖已经成为白鹤的避难所。为什么鄱阳湖能够吸引这么多的水鸟来此栖息呢?这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水文节律和广袤的湿地面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调查报道岱海的鸟类资源,并对湿地鸟类的保护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共观察记录到68种鸟类,录属于14目27科50属。鸟类组成以鸻鹬类、雁鸭类和鸥类为主体类群。候鸟有56种,占总数的82.4%,其中夏候鸟有43种,旅鸟有13种;留鸟12种,占总数的17.6%。55种繁殖鸟类中古北种有3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69.1%,区系上明显以古北界成分为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白尾鹞、红脚隼、属世界受胁鸟类鸿雁以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未定濒危级别种黑尾滕鹬等7种。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在福清市江镜华侨农场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4种,隶属于10目29科,该区域鸟类区系呈现东洋种和古北种混杂,但以古北界种类为主;从居留型来看,冬候乌占主体;列入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9种,福建省重点保护16种;种群数量最多的是鹆鹬类、鸥类、雁鸭类和鹭科等鸟类。建议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积极引导农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加强农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泸沽湖越冬水禽种群数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沽湖是中国国家重要湿地,是云南众多候鸟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沿湖和竹地海子等地设置16个观察点进行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泸沽湖越冬水禽6目7科25种,占云南省已记录水鸟种类134种的18.66%,其中鸭科14种、秧鸡科2种、??科3种、鸥科1种、鹬科2种、鹤科1种及鹭科2种,数量最高达28 000多只;与历史数据相比,泸沽湖的越冬水禽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所增加。分析认为,旅游业的开展给当地水禽带来不利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湖滨浅水沼泽湿地丧失,食物可利用度下降导致水鸟种群数量下降。藉此,提出加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调整农作物结构,延长封湖禁渔期等保护泸沽湖越冬水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