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能源供需矛盾,降低中国汽车的整体油耗水平.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轿车的平均油耗水平,中国即将实施更为严格的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标准,即第三阶段油耗标准。首先研究了即将实施的第三阶段油耗标准限值以及具体的管理办法,包括适用范围、车型油耗目标值、评价方法、核算范围、核算主体以及核算的具体方法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第三阶段油耗政策法规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乘用车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小功率非道路柴油机实施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美国环保署(EPA)非道路柴油机现行第四阶段排放法规及执行情况比较,说明小功率段柴油机国三排放标准是全球最严法规之一,分析给出8 k W以下柴油机实现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以KJ186FA柴油机为例,通过采用改进燃烧过程和降低机油消耗的机内净化+DOC技术来降低柴油机排放,初次试验柴油机整机CO、HC+NOX、PM排放分别为0.97 g/k W·h、5.71 g/kW·h、0.46 g/kW·h,在有效寿命期内产品完全能满足中国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能够实现风速风向和道路坡度补偿的车辆道路滑行阻力虚拟测试系统,以满足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并提高滑行测试精度和效率的测试要求。首先,以美国SAE J-2263法规和我国六阶段油耗测试标准为基础,设计了以美国NI嵌入式控制器cRIO为核心的测试系统,对风向风速、道路坡度、轮胎压力温度等测试方法和传感器布置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其次,从分段滑行数据拼接、风速校正、异常数据剔除,以及基于本测试系统的滑行模型构建等方面给出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将设计的测试系统应用于某乘用车上并进行了系统的滑行试验,试验验证了测试系统工作可靠,测试精度达到设计要求。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风速风向和道路补偿后的试验车空载滑行阻力重复性为2.2%,与不进行补偿的滑行阻力的系统偏差为3.7%。滑行阻力测试系统有效提高了滑行测试精度,为转毂台架上进行整车性能试验补偿整车阻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某乘用车行人保护的安全性能,介绍了《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和《欧盟行人保护法规》中的关于行人保护的评定方法,对该型乘用车进行了碰撞试验,得到了该型乘用车行人碰撞保护的测试结果。分别建立了保险杠及相关组件对行人腿部保护方面和发动机盖罩对行人头部保护方面的人车模型,分析了行人腿部碰撞结果和行人头部碰撞结果。试验和建模分析得出:该乘用车型行人碰撞保护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资讯/国内     
《农村机械化》2010,(2):20-23
2010年1月1日起汽车油耗将明白标识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销售的35t及以下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须加贴“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注明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下的油耗。且其油耗数据不由厂家提供的“理论油耗”说了算,需到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进口汽车可由质检部门指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并报工信部备案。  相似文献   

6.
一项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28日正式出台,并将于明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是中国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首次对3.5吨以下的轻型载客车辆按载车  相似文献   

7.
一项旨在控制汽车油耗、节约石油能源的《乘用车燃料消耗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28日正式出台,并将于明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的燃烧技术是在化学反应以及能量之间转换的重要过程,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当前,针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并没有过深入性的研究,比如燃烧中碳粒的全面形成等。严格的法规以及油耗指标对内燃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新型的概念在内燃机发展中也具有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缸柴油机电控系统ECU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经济性的要求,电控化是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就单缸柴油机ECU的性能匹配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软件模块设计进行了探讨。经测试,改进后的柴油机的排放指标达到了欧Ⅱ标准,且性能和油耗得到了改善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吕品 《农村机械化》2012,(1):170-171
如同安全带、气囊以及ESP一样,TPMS胎压监测系统的重要性,正逐渐被驾驶者所认可。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条例FMVSS第138条早已规定了所有新出厂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