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是国内重要黑嘴鸥繁殖地之一。1992年首次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了黑嘴鸥。通过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的一系列科研工作,我们调查了黑嘴鸥的种群数量、分布及繁殖地:近几年,我们开展了黑嘴鸥的环志及DNA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
黑嘴鸥栖息繁殖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嘴鸥栖息繁殖情况的调查阎理钦(山东省林业厅)吕卷章(东营市林业局)黑嘴鸥Larussaunodersi(Swinhoe)是世界上稀有的鸥类。据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估计,全世界其数量不超过2000只,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沿海和内陆少数几个湖泊,只在中国繁...  相似文献   

3.
经过20余年的不间断监测,科研工作者积累了大量黑嘴鸥繁殖地和数量变化的数据,作者根据所搜集数据和黑嘴鸥生境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影响黑嘴鸥繁殖地及其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黑嘴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利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潮河河口是黑嘴鸥三处集中繁殖地。从1998年开始,作者对三处繁殖地进行连续跟踪调查,掌握了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及其繁殖生境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广利河口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锐减,由1998年的460只至2007年已无繁殖种群,其原因是滩涂围垦、养殖池灌水利用,繁殖地已丧失。潮河河口是2002年发现的黑嘴鸥繁殖地,2002~2005年间有繁殖种群300只以上,2006年后数量锐减并在2008年无繁殖种群,繁殖地丧失的原因是滩涂围垦。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1998~2006年间有繁殖种群200~330只,2007年后数量镜增,其主要原因是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工程形成黑嘴鸥新的繁殖地,但新繁殖地水位没有有效控制造成黑嘴鸥繁殖数量波动。对黑嘴鸥繁殖生境研究发现,自然生境由于围垦,黑嘴鸥繁殖地大部分丧失,人工生境虽然被黑嘴鸥繁殖利用但水位控制是影响其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在2002~2008年间,黑嘴鸥繁殖种群最高数量为839只,最低数量为413只。在环志跟踪中发现,黄河三角洲繁殖黑嘴鸥在日本九洲越冬。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点布设法对2019年辽河口湿地保护区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底质土壤理化性质、底栖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对比分析黑嘴鸥繁殖习性和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①黑嘴鸥繁殖栖息地的植被为单一的翅碱蓬群落植被,翅碱蓬高度为4.3 ~42.6 cm,覆盖率为20% ~ 100%.底部沉积物为滨海盐渍土,...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黑嘴鸥的生境评估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嘴鸥是世界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仅于7000只左右,分布区限于东亚地区,中国是黑嘴鸥重要繁殖地,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已知的三大繁殖地之一,其在保护黑嘴鸥方面的地位引起国际、国内社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 黑嘴鸥(Lafus Saundersi)属鸥形目,鸥科鸟类,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全世界仅存2000余只,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鸥类之一。1984年,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施泽荣同志首次在保护区的沿海滩涂上找到黑嘴鸥的巢。1989年,辽宁鸟类研究中心的同志在盘锦进行湿地鸟类区系调查时,于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2个黑嘴鸥的巢,4枚卵。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9.
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东方白鹳重要的繁殖地,从2005年有2对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湿地恢复区内成功繁殖5只幼鸟开始,到2011年8月调查结束,共有89对东方白鹳成功繁殖幼鸟235只。在未来保护行动中应加强东方白鹳数量动态监测,开展繁殖栖息地选择研究,实施越冬地保护措施,吸引社区参与管理,保护东方白鹳及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保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方白鹳是国家I级、全球性易危鸟类。2005年,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繁殖成功,证实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方面的重要性。为保护这一重要繁殖地,本文作者对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因素,提出科学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区芦苇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黄河淡水补给为契机,引蓄黄河水,实施芦苇复壮工程,通过人工挖水道、越冬季收割芦苇措施,提高湿地恢复区内芦苇质量,使芦苇和水域均匀分布,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了湿地景观;开阔的水域为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游禽提供了栖息、觅食的安全场所。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文 《林业科技》2015,40(3):52-55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将成为保护湿地的长效机制.本文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概述了保护区基本情况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湿地退化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阐述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湿地,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实现公共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相关法规条例,创建适合本地区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强调加强监督管理和宣教工作,促进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芦竹(Aroundo donax L.)为多年生常绿植物,抗干旱,具一定的耐盐碱能力,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生长。本文结合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芦竹引种和造林试验以及其它文献资料,简要介绍了芦竹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以来,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对1 200 hm2的湿地开展网格法湿地恢复,同时在湿地恢复区观测湿地水文、植物、鸟类等指标,并与2007年(恢复前)和2010年(恢复后)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恢复前,湿地水域面积比例为0.53%,恢复后增加到11.82%;湿地野生高等植物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14种和20种;湿地野生鸟类在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47种和64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每月一次的调查频度对水鸟开展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07种,累计403992只次,其中2008年调查水鸟102种,数量256385只次,2009年调查水鸟106种,数量147607只次。受威水鸟2008年度11种,17604只次,2009年度12种,10695只次。水鸟种群数量在3~5月和10~12月为高峰值,呈双曲线变化,种类4月和10月最多。2009年1~2月极度严寒的天气影响了水鸟的数量,导致数量锐减,并持续影响到2009年。最后,论文还分别对雁鸭类、秧鸡类、鸻鹬类、鸥类、鹭类、鹤类、鹳类等重点水禽种群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至澳大利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12月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处,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94万公顷,缓冲区1.12万公顷,实验区8.24万公顷。其区域分两部分: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公顷。  相似文献   

17.
柽柳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新疆引进13种柽柳,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自然分布的中国柽柳为对照,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经过6年的试验观察,得出细穗、短穗、沙生、短毛、紫杆5种柽柳造林第2年即全部死亡,这些种类的柽柳在本地不能存活和正常生长,引种不成功。长穗、甘肃、山川、白花、多枝、刚毛6种柽柳的存活率和生长量较差,需要做进一步的驯化试验。多花和甘蒙2种柽柳的存活率较高,并能正常生长发育,可作为引种成功的柽柳资源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的欧洲人造板联合会(European Panel Federation,EPF)年度大会在意大利举行.出席大会的160多位代表大部分来自欧洲人造板行业,还有供应公司的代表.代表来自23个国家,包括欧洲以外的印度、新加坡和美国.大会公开部分的议题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木质人造板及其家具产品的机遇”.大会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中耐盐植物生长及脱盐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植物种植之前,对种植区土壤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漫灌淋盐,降低土壤含盐量。选定了5种耐盐景观植物,柽柳、盐地碱蓬、千屈菜、芙蓉葵和绒毛白蜡在试验区进行了种植,对生长指标进行了监测和脱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在盐渍土中生长正常,且景观效果好。各植物脱盐效果约4.57%~6.32%,盐地碱蓬脱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的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质,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和美学价值、旅游、科普教育等。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分布不均,水分补给差,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溃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固,生态功能脆弱。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