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从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死亡率和保护率等方面探索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预防效果的量效关系并据此进行剂量筛选。将21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即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6.60 g/kg剂量组、13.20 g/kg剂量组、26.40 g/kg剂量组、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尾鱼。各剂量试验组饲喂含不同剂量三黄连散的饲料,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并于第8天,各剂量试验组和感染组腹腔注射浓度为5.40×107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攻毒后12 h,感染对照组和剂量组都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伴随急性死亡。感染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始终保持较高分值,不同剂量药物组评分均低于感染对照组,13.20 g/kg剂量组和26.40 g/kg剂量组评分呈现出平稳且下降的趋势。无乳链球菌感染对照组的罗非鱼死亡率为73.33%,1.67 g/kg剂量组、3.30 g/kg剂量组和6.60 g/kg剂量组死亡率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13.20 g/kg和26....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黄芩水提物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作用机制,试验将104尾体重60 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防治组和模型组,每组26尾。阴性对照组和防治组均饲喂含5%黄芩水提物的日粮,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于饲喂后第8天进行攻毒试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防治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浓度为1.5×109 cfu/mL的无乳链球菌菌液,0.3 mL/尾,观察10 d,试验过程中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对濒死的试验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并对死亡试验鱼进行剖检,攻毒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的死亡率及5%黄芩水提物对防治组的保护率,并对其他试验鱼进行尾静脉采血。对各组血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通过构建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筛选差异代谢物,导入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后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攻毒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食欲佳,未出现异常症状,死亡率均为0,剖检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表破溃出血,眼球突出,机体失去平衡,出现侧游...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预防效果,试验将健康无感染的罗非鱼900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0条,分别为不处理对照组(不给药对照)、受试药物组(在饲料中添加三黄连合剂40mL/kg饲料,连用7d)及对照药物组(在饲料中添加三黄散0.5g/kg体重,连用7d),用药后第7d随机抽取30条罗非鱼检测各项指标,并于第8d同居感染无乳链球菌,观察7d,以感染临床症状评价结合药物保护率综合评价三黄连合剂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连续给药7d后,各组之间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依据建立的同居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模型,结合临床症状评分及保护率统计,发现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本试验表明,三黄连合剂(40mL/kg),拌饵投喂罗非鱼,连用7d,安全性好,且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三黄连散对人工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预防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3.2 g的三黄连散为推荐剂量,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立三黄连散试验组、中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组,每组300尾罗非鱼,连续用药7 d后,每组随机取30尾,测定增重率、器官指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用药后第8天,采用同居感染的方法感染鱼群,于感染后第14天计算保护率。结果表明,给药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黄连散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提高,器官指数和多项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明显升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总体无明显异常,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保护率为43.67%。综上提示,三黄连散能够提高罗非鱼机体抵抗力,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抗菌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及其抗菌力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奥尼罗非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梯度的液体酶制剂(0、0.1、0.2和0.4 mL/kg的饲料)。结果表明:(1)非淀粉多糖酶对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2)添加非淀粉多糖酶0.2 mL/kg和0.4 mL/kg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白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和血清的杀菌能力(P<0.01),试验组各组织溶菌酶活力也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内生菌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鱼类疾病的作用效果,分为2部分:体外抑菌试验和攻毒试验.试验所用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质量浓度为890万CFU/mL,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液质量浓度为780万CF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蒲公英内生菌对体外培养的2种细菌均有显著抑制效果,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4.50 mm,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0.53 mm.攻毒试验以黄河鲤鱼为试验鱼,注射量为0.2 mL/尾.攻毒试验设5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组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攻毒试验显示,迟缓爱德华氏菌攻毒后投喂含有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累积病死率显著高于未注射致病菌的对照组,低于注射致病菌投喂普通饲料的试验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组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投喂蒲公英内生菌饲料组试验鱼累计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预防作用,通过给罗非鱼投喂添加含中药复方提取物"三黄连合剂"的饲料,观察中药复方提取物对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罗非鱼保护作用,并以氟苯尼考作为抗生素药物对照。结果表明,给药组罗非鱼攻毒后死亡率明显小于感染不给药对照组。30 m L/kg、60 m L/kg、120 m L/kg"三黄连合剂"添加组、0.05 g/kg氟苯尼考添加组的罗非鱼死亡率分别为低于对照组的25(p0.05)、25(p0.05)、33.33(p0.01)和45.83(p0.01)个百分点;保护率分别为26.08%、34.78%、47.82%和26.08%。其中以120m L/kg添加剂量保护效果较好,30 m L/kg"三黄连合剂"保护效果与0.05 g/kg氟苯尼考相当。本试验结果说明,三黄连合剂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600尾奥尼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00、1000、1500、2000 U/kg的植酸酶.连续投喂70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0~1500 U/kg植酸酶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干物质及磷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0 U/kg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肠道蛋白酶与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外观正常、体质健壮、平均体重(19.32±0.23) g的吉富罗非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15%(0.15%组)和0.20%(0.20%组) APS。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0%组、0.15%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7 d,试验组吉富罗非鱼血清中的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使用无乳链球菌攻毒10 d后,0.20%组罗非鱼的免疫护率最高(61.25%),0.15%组次之(56.41%)。研究表明,从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吉富罗非鱼生产中建议添加0.15%的APS。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最佳药物剂量2 g/kg的山豆根多糖(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SSP)添加到罗非鱼饲料中,验证该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作用效果。将罗非鱼分为山豆根多糖组(在饲料中添加2 g/kg的山豆根多糖)、黄芪多糖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20 mg/kg的黄芪多糖)和空白对照组(投喂罗非鱼基础饲料)。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100尾罗非鱼,连续养殖30 d后,对各试验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LYMPH)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血清中白蛋白(ALB)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其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豆根多糖组极显著提高了罗非鱼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1)。试验说明,2 g/kg的山豆根多糖添加到饲料中投喂30 d,能有效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并通过增加淋巴细胞比例、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苋山黄”复方制剂对罗非鱼的安全性。将36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和5倍剂量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空白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1、3、5倍推荐剂量的“苋山黄”复方制剂(即5、15、25 g/kg)。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5倍推荐剂量范围内的“苋山黄”复方制剂能够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对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剖检未见内脏明显病变,肝脾组织切片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完整,无可见病理变化。研究表明,“苋山黄”复方制剂分别按照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饲喂罗非鱼30 d未见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且能够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评价三黄连散对罗非鱼的安全性,选择150尾健康的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1、3、5、10倍推荐剂量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试验期14 d.三黄连散拌料连续给药7 d,分别于第8 d和第15 d检查各组器官指数、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器官指数均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WCP)对长江鲟幼鱼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50尾10月龄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S0.1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1 g/kg)、APS0.2组(按体重添加黄芪多糖0.2 g/kg)、WCP0.1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1 g/kg)和WCP0.2组(按体重添加茯苓多糖0.2 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各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鱼体重量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用水稀释成糊状,每天灌服1次,连续投喂20 d。试验第20天每个重复随机选取5尾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补体4(C4)、碱性磷酸酶(AKP)、γ干扰素(IFN-γ)、溶菌酶(LZM)、抗菌肽(TP)]、抗应激指标[皮质醇(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褪黑素(MT)]、肠道消化...  相似文献   

14.
以初始体质量为(4.9±0.33)g的罗非鱼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生长、饲料系数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处理组分别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10万、100万和1 000万CFU/g的饲料,投喂持续8周,观察生长效果。生长试验结束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试验,观察鱼死亡情况,计算成活率。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提高鱼体的抗病力,该试验环境下最佳添加水平为100万CFU/g。  相似文献   

15.
利用鱼类补偿生长原理,在广西大化县岩滩库区开展不同投喂模式对网箱养殖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研究,以期减少库区罗非鱼网箱养殖由于投喂过量造成的水质污染。投喂方式分别为T0(每天投喂)、T1(饥饿1 d+投喂3 d)、T2(饥饿1 d+投喂5 d)、T3(饥饿1 d+投喂7 d),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08:00、13:00和18:00,记录每天投喂量。收获时每个网箱随机选择30尾罗非鱼,测量体长、体重、内脏重,根据每个网箱的平均体重和总产量估算收获总尾数。试验结果表明,饥饿1 d+投喂5 d的投喂模式较为适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镉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将18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镉含量分别为0、0.10%、0.25%、0.50%、1.00%和2.00%的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记录96 h鱼的病死率及中毒症状,并计算96 h半致死量(LD50)和安全限量.结果表明:罗非鱼饲料镉急性中毒症状与水环境中重金属致鱼中毒症状类似;饲料镉对罗非鱼的96h LD50为(49.67±6.11) mg/kg体质量(BW),安全限量为0.47 mg/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马口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7.5±0.3)g的健康马口鱼,驯养2周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共计360尾。6组马口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1、0.2、0.4、0.6、0.8 g/kg茶多酚粉末的试验饲料,连续投喂8周后对马口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免疫指标进行测定。饲养结束后,对各组马口鱼进行攻毒试验,对疾病感染情况下马口鱼的存活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6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提高马口鱼的增重率(P0.05),0.2~0.8 g/kg的茶多酚显著提高其肥满度(P0.05),0.2~0.8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降低体组织中脂肪含量;0.2~0.8 g/kg的茶多酚能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YZ)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醇(MDA)的含量,0.2~0.4 g/kg的茶多酚可显著降低病原菌的侵袭。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改善马口鱼生长性能,促进天然免疫反应和抗病力,饲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以0.2~0.4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高剂量(26.40 g/kg)、中剂量(13.20 g/kg)和低剂量(6.60 g/kg)的三黄连散饲喂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旨在明确三黄连散对罗非鱼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的三黄连散保护率分别为77.77%和55.55%,且与市售三黄散相比,效果较稳定。研究表明,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铅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尾全雄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4.44±3.82)g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铅添加水平为0和800 mg/kg的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饲料铅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铅胁迫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800 mg/kg的饲料铅胁迫可降低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23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鸡640羽随机均分为6个不同剂量用药组、1个疫苗对照和1个空白对照组,另取60羽设1个疫苗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3羽份/羽),37日龄二免。在免疫的同时,6个用药组分别饮水添加6种浓度的的归芪饮,0.5mL/羽,每天1次,连续3d;给药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群精神、活动、采食、饮水和发病死亡情况;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2天翼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DV-HI抗体效价;于首次免疫后第8周选取0.5g/mL、1g/mL、1.5g/mL、2g/mL4个剂量组(50羽/组),1个疫苗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空白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疫苗对照组(30羽/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同时,进行了体外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给药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各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多明显或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g/mL剂量组鸡只末重显著增加,1g/mL、1.5g/mL剂量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g/mL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5g/mL组的攻毒保护率最高,其次为1g/mL剂量组;体外试验结果也显示,归芪饮在合适的剂量可以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表明归芪饮临床应用安全,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确实,可以将1-2g/mL剂量作为临床试验应用剂量,1g/m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