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GGE双标图法,对11份硫苷组分不同甘蓝型油菜进行4×7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旨在对各杂交组合的硫苷组分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其配合力较低的亲本组合来满足降低后代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要求.结果显示:1对于2-羟-3-丁烯基而言,亲本一般配合力(GCA)较低的是父本D21R,D1R和母本D3AB,特殊配合力(SCA)较低的是父本91R,56R和母本D3AB,SCA较低的组合有S3×R3,S3×R7和S1×R3等;2对于3-丁烯基而言,亲本GCA较低的是父本15R,91R和母本Gd1AB,D3AB,SCA较低的是父本D1R,D21R和母本D3AB,SCA较低的组合有S3×R3,S3×R7和S1×R7等;3对父本GCA而言,3-丁烯基、4-羟-3-吲哚甲基、苯乙基、4-戊烯基与2-羟-3-丁烯基呈正相关,苯乙基、4-戊烯基与4-羟-3-吲哚甲基呈负相关.对母本GCA而言,3-丁烯基、4-戊烯基与2-羟-3-丁烯基呈正相关,苯乙基、4-羟-3-吲哚甲基与2-羟-3-丁烯基呈负相关;4各杂交组合硫苷组分的表型关系中,亲本针对各组分GCA的相关性与母本配合力效应双标图中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选用D3AB作母本、D21R及D1R作为父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油菜籽中硫代葡糖苷的质量摩尔浓度.  相似文献   

2.
3.
在海拔3900—3980米左右高海拔区域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小面积栽培试验,该些品种能正常成熟均比当地品种产量高。填补了我区3900米高海拔区域无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种植的空白,对进一步在高海拔地区试种并逐步推行甘蓝型油菜品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精细整地、适期播种 ,施足基肥 ,合理密植、精细条播 ,田间管理 ,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甘南州甘蓝型杂交油菜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苍溪县是油菜种植大县。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机械化不断推广、免耕技术的应用,油菜栽培技术发生了一定变化。通过3年来的实践探索,对苍溪县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推广应用,对苍溪县油菜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配合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集成云南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组织了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产区,开展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密度及磷肥用量3个因素极显著影响小区产量,同时各地区油菜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助于提高小区产量,但是过大的种植密度和磷肥用量有降低小区产量的趋势.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7.
张奇 《甘肃农业》2004,(3):58-58
张掖市是甘肃省油菜主产区之一 ,其中山丹、民乐两县被列入全省 6个油菜生产基地之内 ,成为我市的油菜主产区。 1 991年全市种植面积为2 9 .61万亩 ,之后几年稳定在 2 5万亩左右。 1 996年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迅猛 ,粮食面积逐年压缩 ,经济作物比重上升。 1 996年全市油菜种植总面积达到 33 .2万亩 ,总产量 51 69.43万公斤 ,单产 2 32 8.6kg/h ,商品率高达 84% ,仅山丹、民乐两县就种植 2 2 .8万亩 ,占全市总面积的68% ,总产量 2 958.1 1万公斤 ,占全市总产量的57% ,据调查 ,种植油菜纯收入一般可达 1 .92万元 /h ,其中山区正茬油…  相似文献   

8.
9.
高寒山区发展油菜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积极引进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产量较常规种提高20%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根据生产实践,提出播种时间、种植密度、肥料的施用、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优质油菜在高海拔地区的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茬口选择、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择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内容,为油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6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不育系同恢复系按NC (6×5)设计配成的3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杂种产量优势、特殊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23个RAPD引物在6个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间共扩增出89条多态性条带,据此计算出亲本间的相似系数为0.2706~0.6164。聚类分析将参试的6个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分为4组,第1组包括6个保持系和1个恢复系C5,第2组包括C1和C42个恢复系,第3组包括1个恢复系C2,第4组包括1个恢复系C3,亲本分组结果与其地理来源关系不大;方差分析表明,组合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与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但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都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不能根据亲本RAPD遗传距离的大小预测杂种产量及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的灰色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置30个杂交组合,对这些杂交组合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2 a重复鉴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3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30个油菜杂交组合中,有8个一等组合,15个二等组合,7个三等组合;在亲本方面,以L451和L89作母本较好,以L161、秦油3号作父本较好,杂交后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杂交优势,其中L89×L161的杂交优势最高,L161可作为亲和力较高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型油菜5种同质异核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5种恢复系、15种杂交F1为试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各不育系与其近等基因系——保持系的EST、POD同工酶酶谱较为相似,而5种不育系间及5对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差异无规律可循。聚类结果表明聚在一起的类群均有亲缘关系。同工酶表现为明显的共显性,EST尤为明显,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特殊条带,杂种F1综合了双亲条带,因而也有与每一亲本不同之处。说明共显性的EST等同工酶可用于分析亲缘关系、建立品种指纹及鉴定杂交种纯度等。  相似文献   

14.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期播种、异地播种、控光控温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501-8S育性的变化规律;利用501-8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正反交,F1自交、回交等,研究了其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501-8S是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属高温不育类型,日均温在12.5~17.5℃育性发生转换,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501-8S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不育材料Shaan-GMS的转育系220AB和对照(6CA×220)F1为试材,分析了不育株和可育株不同大小花蕾及其雄蕊中同工酶和水溶性蛋白的电泳图谱。结果显示:与可育株的花蕾和不育株小花蕾及其雄蕊相比,不育株较大花蕾及其雄蕊的酯酶、水溶性蛋白条带数目减少,一些条带分子迁移率增大;两种不育类型花蕾中过氧化氢酶谱差别不大;220A大花蕾雄蕊的α-淀粉酶增加了5条新带,在(6CA×220)F1不育株的大花蕾雄蕊中,α-淀粉酶也增加了2条新带。说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发生过程与雄蕊中脂类、蛋白质和糖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提高胚状体成苗效率,缩短DH群体构建的时间。【方法】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5964个子叶形胚状体为材料,研究了胚状体长度、培养基分装方式、琼脂质量浓度、低温处理时间与胚状体成苗的关系。【结果】胚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影响其形态发育;长度为3~4mm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60.1%;分装方式Ⅲ,即分装20min后封口,培养基凝固后表面没有积水的培养基出苗最好,成苗率达到65.2%;随琼脂质量浓度的增加,胚状体成苗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琼脂质量浓度为12g/L时的成苗率最高,达到61.3%;4℃低温处理14d可使胚状体一次成苗率提高到65.5%。【结论】缺氧和低温处理影响胚状体的形态发育;胚状体发育程度影响成苗率;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成苗;琼脂质量浓度通过影响培养基中可利用水的分配、培养瓶内湿度以及乙烯浓度影响小孢子胚成苗率;低温可能通过影响胚状体内源激素水平起到提高成苗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花对黄花是一对由不完全显性基因(WW)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状;利用集群分离法(BSA)对该白花基因进行RAPD分析,在1 20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引物S1092(5-CCC AGG CTA C-3),在白花基因库和黄花基因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10921250;对该分离群体及其姊妹系和其他白花油菜进行的单株验证表明,S-10921250与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为0.84 cM。  相似文献   

19.
QTL Analysis of the Oil Content and the Hull Content in Brassica napus 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QTLs of the oil content and the hull content were analyzed in Brassica napus L. By constructing the linkage map. The F26 RIL population with 188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GH06 × P147, was used as the mapping population. The SRAP, SSR, AFLP, and TRAP marker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linkage map, and th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to identify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ssociated with the oil content and the hull content. 300 markers were integrated into 19 linkage groups, covering 1 248.5 cM in total. Seven QTLs were foun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il content with the single contribution to phenotypic variance ranging from 3.73 to 10.46%; four QTLs were found for the hull content with the single contribution to phenotypic variance ranging from 4.89 to 6.84%. The yellow-seeded Brassica napus L.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er oil content and the hull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il content. In addition, the SRAP marker is good for detecting QTL.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77份甘蓝型油菜材料中筛选出1份Shaan-GMS的恢复材料"96-803",对其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Shaan-GMS育性恢复遗传机制符合2对核基因互作控制假说,假设不育基因为Ms,其对应的隐性可育等位基因为ms,Rf为Ms的显性抑制基因,rf为Rf的隐性等位基因,基因型Ms-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7种基因型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则Shaan-GMS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的基因型为msmsRfRf,隐性测交系"84004"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和其他8份材料的测交结果表明,Shaan-GMS同6CA恢保关系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