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料设计在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乳酸的最大预测值为8.16 g•L-1;丁二酮的最大预测值为77.23 mg•L-1;乙醇的最大预测值为4 259 mg•L-1;二氧化碳的最大预测值为2.12 g•L-1。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的最优组合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开菲尔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10%)、克鲁维酵母(15%)。【结论】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发酵剂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最优的发酵剂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4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2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通过对150株分离菌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获得了8组乳酸菌和5组酵母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确立了藏灵菇发酵奶中的优势菌为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开菲尔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单孢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子生态的微生物高效筛选技术,为藏灵菇纯培养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于岚  沈伟达  阳大海  曹访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89-2291,2306
[目的]考察各菌株对酸乳各项发酵指标的影响,为开发稳定的开菲尔饮品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从开菲尔粒中筛选获得的6株优势菌进行单菌及混合发酵,以1×104个/ml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单菌或多种菌以等比例混合至新鲜牛奶中,30℃培养30 h后于4℃储存10 h,测定各项发酵指标。[结果]利用2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高加索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高加索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和肠膜明串珠菌与克鲁维酵母混合发酵的风味较好。3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利用克鲁维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利用假丝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以及利用克鲁维酵母、高加索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较好。[结论]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牛奶中脂肪的降解率,但是抑制发酵乳中芳香物质的产生。2种菌混合发酵条件下所得酸乳的乳酸含量及黏度显著高于3种菌混合发酵,这可能与菌的共生过程中各菌的生长、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细菌和酵母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DGGE指纹图谱比较了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图谱相似性分析,来自不同家庭西藏灵菇中细菌群落的相似性为78%~84%, 酵母群落的相似性为80%~92%;不同地区开菲尔粒中细菌群落的相似性为50%~70%,酵母群落的相似性为50%~75%.序列比对显示,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细菌的16S rDNA的V3区序列与乳酸菌16S rDNA序列十分接近,其中最亮条带的序列与乳酸乳球菌的相似性为100%,其它共性条带所对应的为开菲尔囊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酵母的26S rDNA的D1区序列分析表明,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存在单孢酵母和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5.
以尤溪金柑试管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筛选出适合尤溪金柑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采用L3(3^4)正交表设计,研究each、甘露醇和多效唑对尤溪金柑试管苗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1.2mg·L-1 6-BA+0.05mg·L-1NAA,增殖系数最高,达10.60;生根最优培养基为:MS+0.3mg·L-1NAA十0.2mg·L-1 IBA。生根率最高达到了83.33%.保存12个月时处理C4(MS+0.44g·L-1 CaCl2+0g·L-1甘露醇+1.0mg·L-1多效唑)中尤溪金柑试管苗的存活率均为最高,达97.8%.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行离体培养关键因子优化,以满足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Firepower’的规模化生产。  方法  以火焰南天竹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生根的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白砂糖质量浓度及pH值等关键因子的研究,优化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结果  WPM+0.50 mg·L-1 6-BA+0.10 mg·L-1 NAA为火焰南天竹不定芽诱导的理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为93.8%,且生长健壮;WPM+0.75 mg·L-1 6-BA+0.10 mg·L-1 NAA为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增殖倍数3.3,新芽鲜绿色、生长良好;1/2WPM+0.50 mg·L-1 NAA+白砂糖30.0 g·L-1(pH 6.0)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南天竹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可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苦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子叶、上、下胚轴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状态与生长情况,并对悬浮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上下胚轴在添加2,4-D2.0mg·L-1+6-BA4.0mg·L-1或NAA1.0mg·L-1+6-BA4.0mg·L-1的MS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添加2,4-D0.5mg·L-1+6-BA1.0mg·L-1的继代培养基上能长势最好,添加30g·L-1蔗糖和3.0g·L-1活性炭的B5培养基有利于苦瓜悬浮细胞的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相似文献   

9.
The phosphomannose isomerase (PMI) gen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cted as selectable marker and mannose acted as selective ag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nose during the selection was stepwise increased, 5 g L-1 mannose combined with 15 g L-1 sucrose and 500 mg L-1 cefotaxime was used in the initial selection stage, t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nose was increased to 11 g L-1, the highest transformation rate was 20.0%. The integration of PMI gene was confirmed by PCR, and the result of RT-PCR assay proved that the intron of PMI gene can be excised correctly during RNA splicing. β- Glucuronidase (GUS) activity analysis confirmed the expression of GUS gene. All those means the PMI gene from yeast can be used as a selectable marker in ric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开菲尔粒中的优势菌系,为研究其共生机理以及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将开菲尔颗粒粉碎,制备成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悬液,涂布于麦芽汁、PDA、MRS和改良的TJA培养基上。然后,在30℃和37℃条件下,分别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培养7 d,挑选菌落,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分离得到9株酵母菌和9株乳酸菌。其中克鲁维酵母属2株,假丝酵母属3株,酒香酵母属4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1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2株,高加索酸奶乳杆菌3株,瑞士乳杆菌1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德氏乳杆菌乳亚种1株。[结论]开菲尔粒中共有18株优势菌,包括9株酵母菌,3株乳酸球菌和6株乳酸杆菌。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杀菌剂对荔枝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紫色硫细菌283-1的生物量,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法、最陡爬坡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研究了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铵、硫化钠、硫酸镁和无机盐6个因子对菌株283-1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和硫化钠是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并获得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乙酸钠1.45g·L-1,碳酸氢钠0.75g·L-1,氯化铵4.5g·L-1,硫酸镁0.5g·L-1,硫化钠1.05g·L-1,氯化钙0.19g·L-1,氯化钾0.34g·L-1,氯化钠50g·L-1,VB1220μg·L-1,无机盐溶液1mL·L-1。优化后菌株283-1的生物量提高了6倍,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13.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采用单一诱变(紫外线辐照法、亚硝基胍法)和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紫外)等方法进行诱变育种。经抑菌圈筛选、苯乳酸含量测定及遗传稳定性鉴定,最终由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优良突变株,其苯乳酸产量高达712 mg·L~(-1),比出发菌株246 mg·L~(-1)提高了2.89倍,为后续工业化生产苯乳酸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14.
以乳酸菌作为出发菌株,将其接入豆浆(大豆?水=1?8)进行发酵,根据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筛选出GABA的高产乳酸菌菌株,然后利用紫外线对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稳定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2为高产GABA乳酸菌菌株,GABA产量达到1.066 g·L-1.对L2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的最佳照射时间为50 s,在此照射时间下,获得高产GABA突变菌株L2-4,其在含有1% L-谷氨酸的改良MRS培养基和豆浆中的GABA产量分别为4.235和1.394 g·L-1,比原菌株的GABA产量分别提高了25.63%和30.77%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西藏开菲尔粒中细菌与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规律,需要有效提取其微生物总基因组DNA。本文通过同时添加溶菌酶与溶壁酶优化实验方案,成功获得西藏开菲尔粒中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荧光定量PCR分析提取自培养1、4、8和12周的西藏开菲尔粒的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结果显示:4个时间点细菌16S rRNA与酵母菌26S rRNA基因拷贝数均分别约为每微升107拷贝与105拷贝,表明细菌与酵母菌的数量相对稳定。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西藏开菲尔粒中细菌与酵母菌间的共生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不同营养成分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干质量的影响,以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2%、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10mg·L-1。蛹虫草菌最终菌体总干质量达到14.85g·L-1。  相似文献   

17.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产苯乳酸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产苯乳酸的7个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苯丙氨酸、吐温-80添加量为影响苯乳酸产量的关键因子,运用最陡爬坡试验法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其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确定上述3个因子的最佳水平为葡萄糖24 g.L-1,苯丙氨酸13 g.L-1,吐温-80 7.4 mL.L-1,苯乳酸产量2.13 g.L-1,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7.65倍,高于目前已有的苯乳酸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8.
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是西藏特有的托品烷生物碱药源植物.利用农杆菌C58C1(pRiA4)侵染铃铛子不同器官考察发根诱导频率,并考察了7种培养基(1/2MS,MS,1/2B5,White,WPM,B5和N6)对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真叶和茎段的发根诱导频率分别为53.33%和60.00%,子叶不能诱导出发根.PCR表明rolB和rolC基因已整合到发根的基因组中.B5培养基最适于铃铛子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积累,发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6.9±0.94g/瓶和0.44±0.06g/瓶;发根中莨菪碱质量分数为3.49±0.13mg/g.B5和1/2B5培养基中发根的东莨菪碱质量分数高于其他的培养基,分别为1.37±0.06mg/g和1.43±0.22mg/g,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5培养基中发根总生物碱产量也是最高的,为2.1±0.29mg/瓶.研究结果为利用发根规模化生产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为60 mg.L-1、Zn为1.8 mg.L-1、B为2 mg.L-1时对茄镰孢菌产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n、Mo、B在供试的3个浓度下对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产毒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最低浓度时,Cu为1.8 mg.L-1、Zn为1.2 mg.L-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毒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条件下,对大肠杆菌CD-2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培养基组成对产偶氮还原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响应面法,以单因子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Plackett-Burma设计对影响E.coli CD-2产偶氮还原酶的相关因子进行了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子:pH值、MgCl2、Na2HPO4。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design expert 7.0统计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E.coli CD-2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甘露醇2 g.L-1、氯化铵3 g.L-1、接菌量5%、pH值为6.5、KH2PO42 g.L-1、Na2HPO46 g.L-1、MgCl20.99 g.L-1,优化后的酶活达到2.429 U.mL-1,是初始酶活的2.85倍。从而增强了E.coli CD-2所产的偶氮还原酶实际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