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酒炙知母的炮制工艺,为酒知母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果苷含量、知母皂苷BⅡ含量为指标,以炒制时间、闷润时间、炒制温度为考察的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选出知母最佳酒炙工艺。结果优选出知母最佳酒炙的工艺为:称取知母100g,加18g黄酒,拌匀,闷润0.5小时,80℃下炒制20min,取出,晾干。结论本实验可为酒炙知母炮制工艺的进一步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酒炙龙胆的炮制工艺,为酒龙胆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胆苦苷含量、浸出物量为指标,对加酒量进行单因素考察;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闷润时间为考察的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选出龙胆最佳酒炙工艺。结果优选出龙胆最佳酒炙的工艺为:龙胆100g,加15g黄酒,拌匀,闷润1小时,100℃下炒制25min。结论本实验可为酒炙龙胆炮制工艺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 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 0.017%、水分不得超过 10.0%、总灰分不得超过 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 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前期醋两头尖饮片最佳炮制工艺研究参数,建立醋两头尖饮片质量标准。方法对10批不同来源的醋两头尖饮片进行外观性状观察、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测定醋两头尖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依据10批不同来源的醋两头尖饮片测定结果,制定醋两头尖饮片质量标准。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强、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醋两头尖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五味子采用炒制、醋制、酒制等8种炮制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运用分光光度计法,得到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鞣质的含量。结果鞣质含量最高的为醋制五味子(28.79%),含量最低的是炒五味子(2.04%),其他几种炮制品分别是酒蒸(13.39%)、清蒸(4.64%)、生品(4.31%)、盐蒸(3.66%)、炒炭(2.61%)、炒焦(2.11%)。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五味子中鞣质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化妆品作用温和、安全、刺激性小,目前市场上以三七为主具有抗炎祛痘功效的化妆品较少,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我们将对三七精华液进行研究与开发。以三七、黄芩和苦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药材配方工艺进行优化,以各样品的pH值和抑菌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找出一组最佳的药材配方。并对其样品进行脱色,之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药材的最佳配方为三七:黄芩:苦参=3:3:2,根据2015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七皂苷的含量不得少于5.0%,黄芩苷的含量不得少于9.0%,苦参碱的含量不得少于1.2%。配方中三种药材的含量分别达到了7.7%、9.3%、1.3%,都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所以配方中三七皂苷、苦生碱和黄芩苷的含量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的配方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具有潜在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参考地方标准对三七花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以指导各药厂生产及为药典中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用检测方法分别对三七花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及相关检测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初步拟定三七花水分含量不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7.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9.0%,人参皂苷Rb2、Rb3含量分别不得少于1.0%和3.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含量测定部分尚需进一步考察方法,除此之外,该实验所探讨的其他部分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要求,能够对三七花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草种衣剂对一年生甘草中根长、根干重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为甘草包衣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根长,烘干后测量根干重的方法,甘草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根部粉末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析。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为流动相A,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甘草种衣剂可以增加一年生甘草根长、根干重和甘草酸含量,包衣组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比未包衣组的增加了0.01%。结论甘草种衣剂可以促进增加甘草根长和根干重,进而促进甘草根部的生长,HPLC法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可用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甘草种衣剂可以提高甘草中甘草酸含量,进而提高了甘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比较三种炮制方法对朝鲜淫羊藿中主要成分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含量。采用HPLC比较淫羊藿苷的含量。以ODS-C18(4.6mm×250mm,5um)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UV检测波长270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比较总黄酮的含量。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在27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朝鲜淫羊藿中的总黄酮的含量。HPLC测定淫羊藿苷在0.1~1.4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紫外分光光度仪在0.222mg~0.518mg范围内,淫羊藿苷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0%,RSD=2.47%,r=0.9991。淫羊藿饮片经加热炮制后其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及总黄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加热可能促使淫羊藿苷及总黄酮分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0.1%NaHCO350%EtOH作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以甘草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甘草苷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0,超声温度为90℃,超声时间90min。通过此工艺,甘草苷纯品提取率可达1.16%。  相似文献   

11.
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甘草酸与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以及二者的药理作用。可为以后更深入系统研究甘草酸与甘草苷的药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为二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冷浸法、索氏回流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液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保健食品参红咀嚼片的质量,研究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对矫味剂、填充剂、润湿剂、润滑剂进行考察,优选最佳制剂成型工艺;通过对参红咀嚼片性状、人参薄层鉴别、制剂项下检查、人参总皂苷含量等测定,制定质量标准。结果确定参红咀嚼片的成型工艺:取药材提取物,按提取物粉末-无水乳糖-柠檬酸-阿斯巴甜(333:167:10:1)加入辅料,混匀,以95%乙醇制颗粒,55℃下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压片,即得;参红咀嚼片中人参药材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并确定其含人参总皂苷不得少于64mg。结论参红咀嚼片成型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适合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0.1%NaHCO3-50%EtOH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以甘草酸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甘草酸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乌拉尔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0,超声温度为90℃,超声时间150min。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纯品提取率可达5.19%。  相似文献   

15.
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HPLC法对淡豆豉炮制前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索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炮制对淡豆豉中异黄酮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炮制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降低,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升高。淡豆豉炮制后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苷元类成分含量升高,提示淡豆豉的炮制存在由苷向苷元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研制。选取葡萄糖添加量、料液比以及酵母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并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和葡萄糖添加量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接种量的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炮制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8.5%、料液比1∶2.4、接种量10%,炮制周期为6 d。炮制过程中糖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产量分别达到964.51和1 123.28μg·g-1。本研究为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谢锋  张宏杰  朱华 《茶叶通讯》2021,48(3):514-5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条件为考察因素,以茶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浓茶汁制备工艺优选;制备茶汁制三十六荡炮制品,测定其炮制前后的LD50,比较其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浓茶汁制备方法为回流提取优于浸泡提取,三种茶叶茶多酚提取率为绿茶>黑茶>红茶;浓茶汁提取工艺为50 g茶叶加水量400 mL,提取时间为40 min,温度为95℃;三十六荡经浓茶汁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有差异,其毒性大小依次为红茶炮制品>原药材>绿茶炮制品.三十六荡经绿茶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茶汁解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防风药液中有效成分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的影响,探讨防风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结果:防风的有效成分升麻素苷浓度在0.1-0.8mg/mL、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浓度在0.1-0.5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r=0.9997)。防风煎煮20min升麻素苷含量以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为4.712mg/g和1.860mg/g,煎煮25min为7.316mg/g和3.472mg/g,煎煮30min为7.564mg/g和3.472mg/g,煎煮35min为5.828mg/g和3.472mg/g,煎煮40min为5.456mg/g和2.976mg/g,煎煮45min为5.332mg/g和2.356mg/g,煎煮50min为4.588mg/g和1.860mg/g,煎煮55min为3.844mg/g和1.736mg/g,煎煮60min为3.224mg/g和1.736mg/g。结论:防风饮片煎煮30min时,其有效成分升麻素苷的含量最高,在煎煮25~35min时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最高且基本稳定,表明煎煮30min时有效成分总溶出率最高,同时,如果煎煮时间过低,其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而且,如果煎煮过程过长,同样会降低其主要成分的溶出率;故临床应用防风以先煎10min为宜。药喷雾技术,以便遏制西洋参病虫害,确保苗株健壮,促成西洋参种植业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9种不同方法对天麻进行炮制,考察炮制前后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生品和各炮制品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并对不同炮制品进行DPPH法抗氧化实验。结果炮制后姜炙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炒黄后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低;醋炙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最高;炒焦后的天麻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最低;炒炭后的天麻抗氧化效果高于其他炮制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天麻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是有影响的,各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建立淡豆豉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UV法测定总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4.6 mm,5.0μm);甲醇-0.1%冰醋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1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261 nm波长测定淡豆豉提取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79和14.87 min,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0%和100.53%。总异黄酮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44~7.2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26%。该法简便易行,能够用于评价淡豆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