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家蚕血液酯酮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酮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酮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随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大。并观察到A-2-b带和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家蚕血液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24个家蚕品种及杂交种从三龄到后蛹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液酯酶同功酶酶谱.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中存在着丰富的酯酶同功酶酶带类型,整个试验可观察到22条酶带,根据其迁移率及染色特点可分为A、B、C、D、E五大染色区.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共有13条酶带经常显现,后蛹期主要同功酶酶带活性降低,但非主带A-1区酶带却清楚地显示出来.在幼虫阶段,酶带的数目及活性防着食下量的增多而增人.并观察到A-2-b带与B-2带的表现最为突出,推测A-2-b带可能是家蚕血液部酶同功酶的基本酶带.进一步分析表明,A-2-b带活性与大多数经济性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通过体外试验和经口添食试验表明,家蚕消化液对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消化液的强碱性或消化液中存在的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所致.因此,利用外源性消化酶的可能途径是先经酶促反应,将大量纤维素或果胶等
转变成可吸收利用的还原糖形态,然后进行给饵.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家蚕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及家蚕秋白、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天冬酰胺酶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活性变化随发育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血液中,4龄第3d、5龄第3d这两种酶均出现峰值,4龄眠前活性较低,消化液中,5龄第3d这两种酶活性均较高,不同品种这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各品种血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性均明显高于相应品种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各品种之间血液、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蛋白质代谢与茧层转换效率关系的研究李藜,陈小平,孙杰,严欲民,彭嵘(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使蚕食下的桑叶蛋白质有效地转化为茧丝物质是蚕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曾对家蚕的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品种间差异显著[1]。...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和血液中几种消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化酶的活性强弱与饲料的吸收利用有密切关系,而饲育方式、饲料组成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本试验对几种消化酶活性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中肠消化液淀粉酶、磷酸酶活性变化有明显差异,海藻糖酶以及蛋白酶等活性变化差异不大。人工饲料育,5龄蚕的食下量、消化量及茧质成绩均劣于桑叶育,但消化率、茧重转换效率及茧层转换效率高于桑叶育。 相似文献
12.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13.
家蚕幼虫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养蚕时添食蔗糖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和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测定了桑叶中核糖、木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以及蚕体对它们的消化吸收率。并用桑园搭棚遮荫的方法人为造成日照不足叶,研究了养蚕时在光照叶和遮荫叶上添食蔗糖的效果。结果,在光照叶或遮荫叶上添食蔗糖,对蚕茧和蚕种的产质量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蓝萤叶甲分离出的大型微粒子孢子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蓝萤叶甲分离收集到的大型微粒于孢子(简称蓝叶虫微粒子),感染寄生家蚕后能引起胚种传染,但初次感染后引起的胚种传染率很低,对次代蚕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小,混育感染可使下一代蚕儿大部分被感染。经过两次继代传染以后,其胚种传染率大大地提高,从而使下一代蚕儿因直接的胚种传染或间接的混育传染全部在蚕期发微粒子病而死去。 相似文献
15.
16.
家蚕抗氟性遗传的研究 Ⅰ.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对氟化物中毒的抵抗性,依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试验结果,15个中系×日系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氟优势平均为7.9023,10个中系×中系杂交组合为-0.2180。抗氟性呈部分显性遗传。杂种优势率与F_1代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两亲平均值为负相关关系,尤其是与父本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抗氟性的一般配合力,以新九、638、东34、7532四个品种较高,在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从特殊配合力效应中看到,抗氟性与茧层量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可能有互补作用,说明选育抗氟性强兼茧层重的品种或杂交组合是可能的。特殊配合力大的组合,杂种抗性一般较高,但亲本抗氟水平的高低与亲本一般配合力的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家蚕原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及稚蚕饲料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比较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中系的C27、895、2A、891、菁松和日系的皓月、明珠、7532、1A适应性较强;从脱脂豆粕粉的添加、脱脂菜籽粕粉的利用、生长促进物质和成型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现行蚕品种原种稚蚕实用化饲料配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各项成绩达到或接近桑叶育水平,饲料与稚蚕用叶成本接近,基本达到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