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GC/MS法对皂角种子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鉴定出16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一烯酸,α-亚油酸,二十一烷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其中子叶中含有15种脂肪酸,种皮中含有7种脂肪酸,有6种脂肪酸同时存在子叶和种皮中,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油酸,这些脂肪酸主要显著积累在子叶中,是种皮的100~200倍。此外,将皂角种子与其他油料种子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发现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高于大豆,芝麻和葵花籽,说明皂角种子同样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实验为皂角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西双版纳天然林内小叶红光树、假广子和红光树的成熟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共同含有的11种脂肪酸总含量为96.51%~99.27%,其中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碳烯酸的总含量为90.85%~95.24%。3个种11种脂肪酸含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及变异规律,评估并筛选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方法】以广西乐业、田林、凤山、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种子、种仁和种皮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种子经济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脂肪酸燃料特性因子对各种源进行评估。【结果】1)各种源间的种皮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差异均极显著(P<0. 01),此5个性状在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3. 7%,其中凤山种源除种皮含油率外,千粒质量(210. 02 g)、出仁率(68. 89%)、种子含油率[43. 23 g·(100 g)-1]和种仁含油率[56. 56 g·(100 g)-1]均最高。2)掌叶木籽油含有14种长链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高达94. 08%,种源间变异系数仅为0. 53%; 8种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1%)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98. 19%,它们在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7. 21%,其中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7. 8%)排在已知含有神经酸木本植物第4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R=0. 997);除亚麻酸外,主要脂肪酸间均呈较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脂肪酸按碳链长度22划分为2大类群,群内各组分相互促进,群间反促进;千粒质量与亚麻酸、出仁率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种子含油率与棕榈酸、亚油酸、芥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著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0. 964、0. 964、-0. 998、-0. 981、0. 995和0. 976;种子经济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种源被分为3组,其中,乐业和独山2个种源聚为一组,田林和环江2个种源聚为一组,凤山种源单独聚为一组。5)掌叶木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须分离木焦油酸和神经酸,且不能满足冷滤点-10℃要求,凤山种源各项评估数值均为最优。【结论】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籽油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籽油低温流动性较好,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离散程度和变异幅度均较小,性状稳定;种子经济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在种源间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且广西凤山为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  相似文献   

4.
乌桕籽制取生物柴油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乌桕籽为原料,进行油脂提取,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乌桕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全籽干基含油率31.54%,果仁干基含油率65.76%,总脂肪酸含量92.63%,脂肪酸平均分子量273.36 g/mol。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一定的醇油比与碱性催化剂一起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并对转化后的生物柴油与0~#柴油勾兑后,参照0~#柴油进行了理化性质测定,各项指标达到了0~#柴油的质量要求,其中十六烷值为45,馏程95%时馏出温度为352.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大豆油、甲醇和一种支链醇作为原料来制备含有脂肪酸支链醇酯的生物柴油,其中支链醇为异丙醇、异丁醇和仲丁醇中的一种.特别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和异丙醇与甲醇物质的量之比等因素对产物中脂肪酸异丙酯(IPE)含量的影响.用异丙醇和甲醇混合制备生物柴油,异丙酯的GC含量可达50%以上,但发现异丙酯的GC含量高于20%时,甘油不易分离.测定了IPE不同含量产物的黏度、冷凝点和冷滤点,发现其黏度比用纯甲酯制得的生物柴油略高,其冷凝点和冷滤点与之相比降低幅度可达5~8℃.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皮透水性测定、生活力测定、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测定等方法,对羊角槭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角槭种子呈压扁状卵圆形,由外种皮、内种皮、种胚和子叶组成,无胚乳;种子千粒质量50.88g,其中种皮占完整种子质量的79.55%以上;种子中空籽和败育种子比例达63.81%,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饱满的种子中有生活力者占56.67%;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种皮和种胚甲醇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有抑制作用,说明羊角槭种子自身含有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种子深休眠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从白花延龄草根茎中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52.24%~53.83%,其他主要脂肪酸为棕榈油酸20.14%~21.79%、油酸10.75%~12.87%、α~亚麻酸2.90%~5.60%和棕榈酸4.04%~6.77%,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9.97%~93.46%,并且大部分脂肪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多以样品3的脂肪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山西文冠果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索式抽提技术萃取了4种山西省本地产的文冠果种子油,用填充柱气相色谱研究了其脂肪酸组成,并对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等理化性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山西省4种文冠果籽油富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在91.7%-93.8%之间,其籽油可作为食用油脂和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锦鸡儿属4个种在华北、西北7个产地的种子含油率与油内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进而对种子油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种子油中不饱和脂酸含量高达90%以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10.
仿栗生物学特性及果实油脂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生物柴油原料油植物选择课题研究,通过近10年对湖南龙山县、慈利县和永定区仿栗次生林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调查、观察和测定,描述了仿栗的形态特征。采用压榨法制油,分析测定了仿栗不同部位的油脂含量及其理化性质,GC法分析了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压榨法制油,提取率高达90.91%;仿栗果实油碘价低,属不干性油;油脂中月桂酸和内豆蔻酸含量分别为2.7%、12.5%,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总和为69.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提出了把仿栗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树种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L.)的系统学研究尚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余树勋,1986;闵天禄等,1990;Philipsonetal.,1973)。近年来,本课题组陆续对浙江杜鹃花属植物开展了分类学和形态学的研究(丁炳扬等,1987;1989;1990;1995)。本文就浙江12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的果实形态、种子数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  云锦杜鹃(R.fortuneiLind1.)、猴头杜鹃(R.simiarumHance)、安徽杜鹃(R.…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 .)和糖槭 (AcernegundoL .)种子的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 :(1)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 ;(2 )马尾松种子贮藏物质以脂肪为主 ,蛋白质次之 ;(3)糖槭种子以蛋白质为主 ,脂肪次之 ;(4 ) 2树种油脂中均以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亚油酸 )为主 ;蛋白质组成主要以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为主 ;(5) 2树种种子中含有丰富的VE,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恩桉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恩桉是一种优良速生、较耐寒的纸浆材、实木用材树种。但是,它不仅无性繁殖比较困难,而且在我国很多地区不能开花结实,广西、湖南等地13年生的种子园仍不能生产种子,目前全国造林用的邓恩桉种子都完全依赖进口,增加了造林成本,限制了它在我国的发展。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参试邓恩桉种源15个,107个家系。根据该试验11个月生时的高生长量,初选出优良家系30个(其中排在前10位的是52、29、35、87、94、104、86、90、76、101),平均树高2.17m;优良种源5个,它们是17915、17909、17911、18758、18264,平均树高2.39m。此试验将为营建邓恩桉实生种子园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尾巨桉降幅为70.2%,竹柳为55.5%;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先缓慢增加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变化较小,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引起,竹柳的叶绿素(a+b)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尾巨桉。叶绿素(a/b)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均出现在干旱胁迫第9 d,且竹柳的降幅小于尾巨桉。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给湖南省杜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湖南省各县市林业科技推广站收集的杜仲产业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内杜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查。结果表明:(1)湖南省的杜仲产品主要有杜仲茶、杜仲雄花茶和杜仲籽油等种;(2)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慈利县,已有杜仲茶和杜仲籽油等产品面市,且已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经营模式;(3)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优良品种和产品原料不足、技术应用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针对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湖南杜仲产业,应确定优先发展的杜仲产品,定向培育杜仲优良品种;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同时还应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杜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seeds are susceptible to ageing, leading to declined vigour and poor germinability. To characterize biochem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is ageing, vitamin 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Scots pine seeds stored for 3–31 years were analysed. The seeds contained seven homologues of the vitamin E family: α-, β-, δ- and γ-tocopherols (T) and α-, δ- and γ-tocotrienol (T3). The major tocopherol was γ-T, constituting on average 62.1% of total vitamin E. Total vitamin E concentration was markedly lower in older seeds, e.g. 21-year-old seeds contained 52% less vitamin E than the reference for high-quality seed. The α-T concentration was affected the most by seed age, whereas the γ-T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more gradually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other E vitamers seemed to remain relatively constant during natural ageing. Ageing also induced changes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eds, e.g. a 29.6% reduction in the unsaturation/saturation ratio. These biochemical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germinability and increased electrolyte leakage.  相似文献   

17.
四川野生花椒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野生花椒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标本、图像与种子资源的采集。已采集标本166份,种子材料40份。经鉴定,初步采集到了野生花椒5种,4变种;并对采集到的种子材料播种育苗,进入资源圃保存,为花椒属植物生殖机理的研究和育种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绢毛含笑和黄兰3种含笑植物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多脉含笑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7.54%,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大根香叶烯B和朱栾倍半萜等;绢毛含笑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百分比为98.47%,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α-蒎烯、β-芳樟醇和二甲基-2,6-辛二烯醛等;黄兰鉴定出19种化合物,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93%,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B、β-芳樟醇、罗勒烯、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和异丁酸苯乙酯等;3种植物叶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在3种含笑属植物叶中均含有很多高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香料工业及医药方面都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20.
龚峥 《桉树科技》2010,(2):18-22
通过诱导桉树抗寒速生优良无性系GY66植株生根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系列培养基进行程序培养诱导组培苗生根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诱根培养方法,根诱导率可从30%~40%提高至90%左右。研究的初步结论认为:难生根桉树品系的植株在萌发不定根的过程中,极性反应是决定根器官能否发生的重要原因,经过调节极性表现的系列培养可以提高植株极性反应的水平,调整生理反应的同步性,由此达到提高生根率的目的。预计这种程序培养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难生根桉树品系的组织培养快繁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