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在黄土高原干旱区建立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验证覆膜精量穴播技术的可靠性,试验选用WL343紫花苜蓿进行覆黑膜和露地分组精量穴播,对比分析了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覆黑膜组紫花苜蓿第2年返青出苗时间比露地组提早14~17 d,出苗期缩短4 d,第1茬苜蓿刈割时间提早21 d,越冬率提高15.75百分点,返青出苗数差异显著(P0.05);覆黑膜组组杂草物种类、数量和产量较露地分别降低50.00%、71.88%和70.00%,差异均显著(P0.05);覆黑膜组紫花苜蓿两年各茬株高和产草量均明显高于露地组,第2年总产草量达到5.37 kg/m~2,较露地组提高34.59%,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紫花苜蓿覆膜精量穴播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减少水分流失,提早返青和刈割时间,提高越冬率和返青出苗率,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紫花苜蓿生长株高和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 < 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 ×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适合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地区生长的紫花苜蓿新品系,本文针对青藏高原高寒高海拔区域特点,通过紫花苜蓿新品系选育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分析苜蓿攻克技术难题和综合返青不良的机理,提出对策和栽培技术要点,为青藏高原建立高产优质苜蓿饲草基地奠定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干旱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增强紫花苜蓿防御冻害能力,提高其越冬返青率,确保草地建植一次成功,推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采用了随机取样调查与田间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苜蓿品种耐寒性低及冬前植株生长不良是苜蓿越冬死亡的内在因素;根茎覆土浅、播期过晚、刈割迟、留茬高度低、冬季管理不善,是苜蓿越冬死亡的人为栽培管理因素;冬春季干旱、土壤水分差、寒潮大风降温使温差悬殊、冷热交替变化剧烈,是苜蓿越冬死亡的生境因素,据此提出了提高干旱地区紫花苜蓿越冬返青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塑料大棚(简称大棚)种植饲草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赛乌苏嘎查设施农业基地大棚内对8个苜蓿品种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干鲜比及产草量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保加利亚紫花苜蓿和乌审旗紫花苜蓿最适宜作为大棚苜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九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紫花苜蓿及杂种苜蓿与国产关中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低平地带,正常年份牧草产量各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多雨年份,7,8月形成湿热气候,造成所试品种减产,而公农2号苜蓿对湿热气候的耐力远胜过其他品种。国产3个品种春季返青都较引入品种早,生长速度以引入的Europe最快,国产的3个品种,在长日照下的头茬草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素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从国内外大量引入优质高产苜蓿品种,在全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使全省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随着优质苜蓿干草在生产优质乳和促进奶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被不断的认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正逐步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草产品加工企业也重新开展苜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又名紫苜蓿,习惯上人们称之为苜蓿。作为牧草,紫花苜蓿很早便在我国栽培种植,只是在种植面积上还不是太大。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紫花苜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一些地方已开始着手大面积种植,这样做无疑是一件好事,它既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温暖、比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一般情况下,当气温到达5~6℃时,首猪的种子就可以发芽。7~9℃苜蓿即开始返青生长。在土质疏松、富含钾、钙的土壤里苜蓿生长良好,可以说苜蓿在各种土壤中均可种植,只…  相似文献   

10.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青时的根颈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寒区苜蓿的生长,促进了苜蓿根颈、根颈芽和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当年,垄沟覆膜下苜蓿的自然株高可达41.2 cm,2级分枝数达25.1个,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975.44和249.37 kg/hm2,均显著高于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处理(P<0.05)。与垄沟种植方式相比,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的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74%,干草产量提高了73.2%。垄沟覆膜处理下苜蓿单株根颈返青芽数(17.0个/株)和根颈直径(9.87 mm)分别是垄沟处理(6.5个/株,2.00 mm)的2.63和4.94倍。垄沟覆膜和平膜全覆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为3.37和3.35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覆土处理(4.71 cm)与垄沟处理(4.73 cm)。垄沟覆膜处理下的苜蓿单株根体积(9.288 cm3/株)、根表面积(466.287 cm2/株)、根系生物量(7.76 g/株)、主根长度(85.55 cm)、主根直径(8.36 mm)和侧根数(26.27个)均显著高于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处理和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和垄沟覆膜+覆土处理间的根颈芽数、根颈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处理间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根颈粗、根颈芽、主根深、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提高了苜蓿产草量,建议在类似甘肃天祝高寒区的地区使用垄沟覆膜技术建植苜蓿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生产中由于留茬高度不当造成的紫花苜蓿返青率及翌年干草质量降低的问题,本试验以"WL354HQ"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留茬高度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储藏性营养物质含量、返青率及翌年第一茬干草质量的影响,确定当地适宜留茬高度。结果表明:全年刈割中,不同处理的苜蓿根干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主根直径、根干重和侧根总数均增加,但根颈分枝数减少。末茬刈割高度8~11 cm处理的苜蓿根内储藏性营养物质、返青率和翌年第一茬苜蓿干草质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综合分析认为,凌海地区紫花苜蓿第一、二、三茬适宜留茬高度为5~8 cm,第四茬适宜留茬高度为8~11 c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轻度盐碱地和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摸索,提出了该类地区苜蓿种植的技术要点。对敖汉苜蓿、中苜1号、阿尔冈金和金皇后4个品种的出芽率、出苗率、返青情况及产草量进行了测定。苜蓿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望有效缓解"粮草矛盾",并对开发新的饲草生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黄花苜蓿(M.falcata)是半湿润地区放牧场有价值的成分。有关苜蓿对干旱地区放牧场的畜牧生产和改良半干旱地区草原作用的文献还不是太多。Townsend 等(1975)认为苜蓿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的大平原的干旱地区是最理想的豆科饲用植物之一。Herrey(1960)曾报导,在怀俄明州羔羊收益之所以增加,是由于在天然草地上播种了苜蓿和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的结果。干旱地区引入栽培的“Nomad”苜蓿,最成功的技术之一就是用于改良美国东南部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畜牧业重要的饲草,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黑土台镇有适宜苜蓿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苜蓿的历史长。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本研究以丰隆苜蓿(试验组)、准格尔苜蓿(对照组)和中苜一号(对照组) 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开展区域品种评比试验。试验从适应性、产量、品质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适应性分析,丰隆苜蓿和准格尔苜蓿越冬率高,返青早,初花期早,成熟早,生育期短,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从生物学特性分析,准格尔苜蓿和丰隆苜蓿产量高于中苜一号;从品质分析,丰隆苜蓿品质最优,中苜一号次之,准格尔苜蓿较低。综合结果为丰隆苜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更适宜在丰镇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苜蓿的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良好的饲草饲料。苜蓿作为饲料可以直接青饲,也可以放牧,还可以调制加工成青贮料、青干草、颗粒料。苜蓿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合理的饲喂可以达到良好的饲喂效果,显著的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苜蓿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是重要的饲草饲料,其中紫花苜蓿优点是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6.
于华北高寒干旱地区引种16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抗旱性、产量、越冬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5种苜蓿越冬率达90%以上,3种苜蓿越冬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17.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瓜州县紫花苜蓿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耕作、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寒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华北高寒干旱地区引种16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抗旱性、产量、越冬率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5种苜蓿越冬率达90%以上,3种苜蓿越冬率在70%-80%之间。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饲草,富含苜蓿多糖、皂甙、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对动物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畜产品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紫花苜蓿活性成分在蛋鸡和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