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仅是高校对教学资源与教学水平优化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根据农林经济管理方向的国家人才培养需求,课题组通过构建参与式、参与式体验场景,让学生全景式鸟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貌,代入式分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遇到的政策障碍和现实难点,系统辨析各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典型推进路径的差异。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于农村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元宇宙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既可以解决疫情以来图书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问题,又可以将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方法 /过程]在大量的文献调研与网络调研基础上,重点探讨元宇宙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基于沉浸理论的视角构建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的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元宇宙图书馆的建设中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果 /结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虚拟数字人交换、沉浸式全景阅读与空间体验、馆员虚拟化身的交互、社群交互、读者创作与读者经济交互等五大应用场景。然而新技术发展尚未完善;元宇宙虚拟空间资源建设较难;虚拟空间读者行为缺少约束与规范;传统图书馆业务会受到冲击等问题都是构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欲走出困境,需建立科研团队丰富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实践;发挥图书馆技术专长解决资源建设问题;利用法律法规约束读者行为;积极利用服务带动传统图书馆业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WRF3.4模式,选用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7.18"山东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不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分布、降水极值出现时间以及BS、ETS评分的影响。[结果]不论是否使用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均能模拟出雨带的基本走向,但不同方案对于降水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普遍比实际降水落后2~3 h,且其降水峰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YSU方案对降水峰值的模拟效果最好。综合ETS评分和BS评分结果可知,对于降水量较小(25 mm)的模拟,不使用边界层方案反而效果最好;对于中等降水量级(25~50 mm)的模拟,使用Boulac方案比较合适;对于暴雨或特大暴雨(50 mm)的模拟,使用YSU方案效果最好。[结论]WRF模式中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能显著提高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以开发效果逼真、浏览快速的虚拟博览园漫游系统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采用3DS MAX建模,VRML增强其交互功能,在此方案下开发了博览园虚拟漫游系统,阐述了创建虚拟场景和用VRML实现交互的方法和步骤;提出VRML与PHP相结合动态生成及编辑虚拟场景、对象的方法,并阐述了具体实现过程及相应后台操作;综合运用多种优化策略对文件进行了优化。实际运行表明,由上述方法设计实现的网上虚拟博览园漫游系统浏览速度快、仿真效果逼真。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测定云南典型生态产区烟叶、典型烟叶品种的有机酸含量。[方法]应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了云南典型生态产区烟叶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试验得出,云南典型生态产区烟叶中部分有机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典型生态产区烟叶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烟叶部分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态环境对烟叶有机酸含量影响大于品种。[结论]研究可为烟叶原料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梅溪河流域土壤侵蚀多样性的分析,以期为研究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梅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以1988年、1999年、2010年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梅溪河流域不同坡度各土壤侵蚀类型面积,计算出土壤侵蚀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结果]随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以25~35°坡度带为转折点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结论]①因研究区主要为微度侵蚀及轻度侵蚀占流域总面积最大且最大比重达15.57%,土壤侵蚀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在5~35°坡度带增加表明侵蚀强度增强、侵蚀类型更为均匀、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加重,在>35°坡度带指数减小表明侵蚀强度减轻、环境得到恢复与改善。②土地利用分布及其变化与土壤侵蚀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关系密切。③土壤侵蚀问题虽得到缓解,但土壤侵蚀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变幅均不超过0.02,表明三峡库区土壤侵蚀治理强度仍需跟进。  相似文献   

8.
王露  吴中军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974-975,995
[目的]为了解IBA对其他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外加不同浓度的IBA溶液对百合切花进行瓶插处理,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处理组在第8天明显提高LAA的含量,处理组(40mg/L)与ABA在4~10d表现出协同作用,处理组(60mg/L)提前GAs峰值出现的时间,处理组(20、40、80mg/L)在4~10d抑制JA的生成。[结论]高浓度IBA对IAA、ABA的影响较大,对GA3JA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刘敏  夏松养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55-12657
[目的]研究腌制条件对鳓鱼在腌制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鳓鱼为原料,研究腌制温度、加盐量和腌制时间对鳓鱼腌制品中理化指标亚硝酸盐、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腌制条件对鳓鱼腌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TVB-N值、过氧化值的影响显著;食盐添加量越低,腌制咸鱼中亚硝酸盐的峰值出现越早并且峰值越高,TVB-N值含量越高;腌制温度越高、腌制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峰值出现越早且峰值越高,TVB-N值和过氧化值含量越高.[结论]研究对鳓鱼腌制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速度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凌芬  王国祥  刘波  许宽  周锋  杜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03-7406
[目的]研究曝气充氧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曝气条件(水曝气EW、底泥曝气ES)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无曝气措施)底泥硝化进程缓慢,2种曝气条件均促进了硝化过程启动,EW和ES组硝态氮的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5.15和3.83倍;EW和ES组上覆水中均出现了NO2--N的累积现象,累积天数分别为10、14 d,峰值分别为11.41和7.41 mg/L;2组曝气工况硝化过程进程不一致,EW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大于ES组;曝气停止后,反硝化过程明显,试验结束时EW和ES组上覆水中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26、2.82 mg/L。[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3DGIS的虚拟校园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农业大学虚拟校园为例,介绍了虚拟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三维建模上选取了中小场景,并且对模型的细节要求较高,因而选择3DMAX进行建模;在功能建设方面利用ArcGIS的分析功能优势,对三维场景进行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并能利用VBA语言进行特定功能的二次开发,从而完善三维虚拟校园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Java3D虚拟场景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冰  关泽群  张铁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328-11330
鉴于在网络上表达三维世界的需求以及Java3D良好的移植性,笔者讨论了Java3D场景结构图,并对基于Java3D开发三维虚拟场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三维场景数据存取的序列化、改进的LOD算法以及在Java3D中调用VRML场景对象;最后实现了基于Java3D的三维虚拟城市,可在网络上实时漫游,编辑与处理。试验结果证明了Java3D相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被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地区,按照植被退化程度的不同,对森林、灌丛、荒草地3种类型分别进行采样,筛选适合的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退化,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毛管孔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环境向旱生、贫瘠方向演变。以喀斯特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等指标定量评判土壤质量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3个等级。[结论]植被退化度越高,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使用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虚拟就业环境,增加角色扮演;穿插案例分析,激发创新思维;虚拟游戏体验,寓教于乐等形式让单调的讲课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获得就业的情境式体验,在情境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的虚拟实景漫游地图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场景漫游技术以虚拟全景漫游技术为基础,具备自然模拟、体验逼真的特征.以Flash ActionScript为基础,探讨了全景浏览的原理,论述了利用ActionScript实现实时交互动画的方法,并给出了关键代码.为虚拟全景在Internet应用上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从自然环境、生态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86、1999和2012年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66.536、51.941和35.160,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结论]景观破碎化指数、矿区土地塌陷面积和土地胁迫指数是对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为不利的主要指标,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