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选育和定向选择,选育出2个大型茧品种,进而与引进的大型茧纯种、纯系配成多个单交型和四元杂交型,再进行系统选择,选育出国内领先水平的柞蚕大型茧四元杂交种丰杂3号。其4个亲本品种易繁好养;丰杂3号,茧型大,性状稳定,茧丝质优,产丝量多;杂种优势显著,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3.
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技术进步、成果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柞蚕新品种选育在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及目前二化性地区主要应用的部分实用品种,提出了目前柞蚕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以青黄蚕强健农家品种和大型茧"选大一号"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选育与系统选育技术,经11年22代育成饲料转化率高、抗病性新品种"高新一号"。该品种对NPV抗病力比"选大一号"高6.6倍,龄期47.9d,全茧量11.36g,茧层量1.30g,千粒重11.35kg,虫蛹统一生命率97.50%,5龄茧重转化率23.00%,5龄茧层转化率为2.64%,收蚁结茧率33.92%,平均单蛾收茧118粒,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P0.05)水平。  相似文献   

6.
柞蚕新品种“选大4号”是以选大2号为基础材料,经6年12代系统分离选育,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新品种。新品种秋季:全茧量12.62g,千粒茧重12.35kg,虫蛹统一生命率93.11%。  相似文献   

7.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高寒地区(主要为二化一放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杂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质量11.24kg,茧层量1.28g,平均每把产茧量1461.25kg,分剐比对照种提高8.91%、18.52%和39.87%;茧丝长1246.42m,解舒丝长656.46m,分别比对照种长165.21m和177.70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5龄幼虫能抵御突变低温(3~8℃)等特点。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杂一号200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8.
柞蚕丰杂3号,2004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鉴定,是国内首次研究的大型茧四元杂交种。四个亲本(911、912、882、选大)及其两个单交种(911×912)、(882×选大)易繁好养,抗病抗逆性强。该品种具有茧大、蛹大、产丝量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产量比普通四元杂交种增加30.5%。2002~2004年3年间在辽宁省13个市县及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推广应用,累计87.79万hm~2,新增经济效益31378.22万元。  相似文献   

9.
柞蚕新品种以提高茧层率、抗性为主要育种指标,注重全茧量与孵化率等经济性状的相关性,采取大交大、优中选优、淘汰头尾留中间等选育措施。历经7年14代的杂交系统选育,育成了两个多丝量柞蚕新品种。品种DW(青黄系)千粒茧重11.57kg,全茧量12.06g,茧层率12.22%,虫蛹统一生命率95.87%;GH(黄系)千粒茧重11.52kg,全茧量11.95g,茧层率12.66%,虫蛹统一生命率90.37%。  相似文献   

10.
任淑文  王建科 《蚕业科学》1999,25(4):266-266
80年代末,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柞蚕茧生产逐步由工业型用茧向食用型用茧等多用途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我们采用系统分离的方法,经过6年8代的选育,于1996年育成丝、蛹兼用的大茧品种91S84。1 选育方法与经过  1989年秋,从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保育母种及品种保育材料中,结合蛾区成绩,选择出青六号品种优良个体100粒,全茧量平均132g,茧层量15g。制种时采取分级交配的方法,即将雌茧分成全茧量140~14.9g、茧层量16~1.7g为低档,全茧量150~15.9g、茧层量17~1.8g为中档,全茧量160g以上,茧层量18g以上为高档3个档次;雄茧分成全茧量100…  相似文献   

11.
川草2号老芒麦选育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sibiricusL,cv。chuancaoNo。2)品种,原品系编号为812189(下同),于1990年定名为川草2号老芒麦,它是根据我所1980年拟定的禾草育种计划,针对以若尔盖高原为主体的川西北高原寒温气候地域主栽禾草老芒麦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良提高,经系统选择育成的继川草1号老芒麦之后的又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由三个入选的优良株(穗)系混合组成,经过系统的育种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是一个适宜本气候地域栽培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不但优于红原原有的本地老芒麦,且优于川草1号老芒麦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辽宁省柞蚕新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缘于柞蚕茧应用市场由缫丝为主转变为鲜蛹食用为主的消费需求,阐述了选育柞蚕高营养价值实用新品种的必要性。根据柞蚕遗传与生理生化原理和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论证了选育柞蚕高营养价值实用新品种的可能性。基于本研究团队前期的科研数据、育种素材的储备及研究条件,分析了选育柞蚕高营养价值实用新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柞蚕新品种"吉青"是以"选大二号"为基础材料,利用杂交育种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青蚕大型茧新品种。其全茧量13.04g,千粒茧重12.36kg,虫蛹统一生命率92.97%,纯种较选大二号和吉柞88-2增产5%以上;与吉柞88-2、选大二号杂交,增产幅度达16.7%~22.5%。  相似文献   

14.
柞蚕新品种永青是以“青六号”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育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具有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新品种。选育结果:全茧量12.47g,千粒茧重11.99kg,虫蛹统一生命率94.81%;与吉柞88-2、方山黄杂交,增产幅度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二化一放地区柞蚕大型白茧新品种大白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柞蚕纯种"青黄一号"群体中分离出的浅色茧个体为基础材料,以茧白色为表型标记,采用系统分离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地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大型白茧新品种大白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第一对照种扎兰屯1号和第二对照种白茧8344,其中千粒茧重11.68 kg,茧层量1.42 g,平均每把产茧量1 562.50 kg,分别比第一对照种提高18.70%、22.34%和37.27%,比第二对照种提高38.22%、29.41%和53.38%;茧丝长1 248.42 m,解舒丝长744.93 m,分别比第一对照种增长167.21 m和273.31 m,分别比第二对照种增长216.98 m和271.91 m;生丝白度为54.8%,比第二对照种高2.9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茧型大而白、强健好养、高产稳产、茧丝质优良、5龄幼虫能抵御突变的低温(3~8℃)和杂交性能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吴迪  孙勇  刘冰 《北方蚕业》2021,42(2):18-22
为解决我国北方二化性柞蚕产区柞蚕品种辨识度低等问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具有幼虫期典型体色性状的8822和具有成虫期典型标记性状的H 8701为亲本,选育出兼具幼虫期和成虫期典型性状特征的柞蚕新品种墨玉.新品种幼虫体背为宝石绿色,成虫前翅前缘脉呈黑紫色.新品种具有对北方低温多湿气候适应性强,茧型中等,抗病丰产等优点,繁种试验比对照品种抗大春季增产9.08%、秋季增产9.87%.  相似文献   

17.
二化一放蚕区柞蚕杂交种呼伦贝尔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离和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伦贝尔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重11.24 kg,茧层量1.28 g,平均每把产茧量1461.12 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91%、16.67%和39.87%;茧丝长1246.42 m,解舒丝长656.46 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165.21 m和177.70 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甜饲3号(品系名为“LC1994-16-2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以G06A为母本,LC-1-16-2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饲用甜菜杂交种。在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饲用甜菜品种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139.88和135.40 t/hm2,分别比甜饲2号(CK)增产8.47%和10.47%;平均生物产量分别为240.07和185.49 t/hm2,较CK增产11.00%和6.83%;平均含糖率7.66%和8.14%,较CK降低1.14和1.30个百分点。该品种经过品质分析和抗病鉴定干物质11.6%,总灰分11.1%,蛋白质13.2%,粗纤维4.3%,粗脂肪0.55%,无氮浸出物70.9%,还含有少量的磷和钙,含糖率为7%~8%,品质优良;株高70~73 cm,叶覆盖面宽83 cm,块根肥大,呈近圆形,根头适中,根沟浅,根皮较光滑,根肉白色,肉质细,耐密植宜机收;抗(耐)甜菜褐斑病和黄化毒病。适宜甘肃省海拔2800 m以下地区及北方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柞蚕多丝量新品种方山黄2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山黄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法,经过5年10代的选择与培育,育成了柞蚕二代性、多丝量新品种方山黄2号。实验室秋茧平均茧层量1.49g,茧层率16.61%。农村中试成绩茧层率为15.65%,鲜茧出丝率9.42%,经过3年的生产鉴定,方山黄2号孵化率在95%以上,幼虫生命率97%以上,公斤卵产茧量比方山黄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试验基地,对在适应性观察中表现较好的引进虉草"川草3号"与对照品种"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于2001~2004年进行了物候期、抗逆性、越冬率、茎叶比及产草量等方面的观测对比,结果表明:"川草3号"虉草在生产性能、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和野生虉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