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亮 《森林防火》2022,(1):63-67
每到森林防火期,滨州市护林员开始提前准备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并根据滨州气候特点,适时开展打烧防火隔离带350 km,推进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工作。滨州市采取“113311”式防火隔离带打设安全操作规程和“三三两两”式组合防灭火法则,进行打烧防火隔离带,提升森林防火能力、锻炼护林员综合素质,持续推进打烧防火隔离带,降低了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火灾隐患,为滨州市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屏障。通过探讨打烧隔离带新方式及时总结滨州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把森林分割成小块状,阻止森林火灾蔓延。林业发达的国家很重视开辟防火隔离带。对此,我国、我省也十分重视,开辟防火隔离带是国内、省内防止林火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大面积天然林、次生林、人工与灌木、荒山毗连地  相似文献   

3.
建立森林防火阻隔网络 ,是预防发生大火灾的有效措施。目前建立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的手段有营造耐火树种的防火林带 ;有计划烧除可燃物建立防火隔离带 ;有机耕铲除可燃植被建立防火隔离带 ;有人工铲除可烧植被建立防火隔离带 ;有应用化学除草剂杀除可燃植被建立防火隔离带。应用化学药剂除草建立防火隔离带 ,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而且省工、省钱效果快。我国森林防火部门早在 50年代就开始研究、筛选适合除林区多年生杂草灌木的杀草谱广、灭生性强的除草剂。 70年代美国孟山都公司和 80年代的美国杜邦、陶氏等公司 ,都与我国合作进行除草剂应…  相似文献   

4.
在森林防火的科学用火中,通常要打烧防火隔离带以保安全,但难度也较大,同时费工又费时。有时不慎也会跑火。能否寻找一种新的烧除技术,不用打防火隔离带就能达到烧除目的,既省事又安全呢。对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摸索出一套新的防火用火技术——雨后点烧。雨后点烧的理论依据雨后点烧,就是在雨后的一定时间内,对紧靠林缘的地块,道旁进行烧除,可不打防火隔离带。主要利用雨后林内与林外的明显湿度差,使火烧只  相似文献   

5.
打、烧防火隔离带是森林防火中打、防森林火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的扑救过程中,防火隔离带得到广泛的应用。初步统计,仅在东部火区(塔河林业局)9600千米~2的经营面积中共推、打、烧的防火隔离带主要有三条,总长度达600多公里。其中的一条从樟岭起沿塔樟公路,经盘古、蒙克山、瓦拉干、绣峰转向东,沿绣峰二支线,接二十站,再沿嫩漠公路经二十一站、二十二站直至兴安渡口。这条隔离带长约300多公里,呈椭圆状围绕在整个东部火区。打、烧的目的是战术性防、灭火,控制火势,灭、防林火冲击和蔓延。另外两条长约300多公里。是战略性防、灭  相似文献   

6.
近四年来,红河州的森林防火工作,在抓好多种防范措施的同时,重点抓了计划烧除试验推广工作。1987年12月至1990年1月。共进行林内烧除6.93万公顷,烧除防火隔离带1840公里,对降低火灾隐患,预防森林  相似文献   

7.
牟同保 《森林防火》2014,(1):40-42,48
针对山东省林区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在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山东省推广建设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一)森林防火隔离带设置要与主风方向垂直。首先应找出林区的主风方向,在最前端与主风方向垂直处开设第一条防火隔离带。此处是林场的前缘,设置防火隔离带保护的面积最大,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嵊州市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嵊州市林场、嵊州市南山水库管理局林场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森林防火隔离带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对原有阔叶树种的保护,并使已建森林防火隔离带在各重点区域各自形成—个封闭系统。  相似文献   

10.
颜元庭  张伟 《林业科技》1994,19(3):27-29
森林防火引燃弹,是由专用发射器发射,点燃森林地表可燃物的火种。它与发射器组成中长距离的便携式点火工具。这种工具适用于点放迎面火、森林防火计划烧除、扑火人员自救等。其特点是引燃率高、点燃速度快、安全可靠,能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了点烧人员的劳动强度。 森林防火引燃弹的外形是个圆柱体,底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市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消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世昆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6):96-98,102
介绍曲靖市1987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性、日内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火源发生情况.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利用"3S"技术提高森林防火水平;建设防火隔离带;开展计划烧除;完善防火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教育;严格火源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东北、内蒙古林区物候点烧技术应用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候点烧技术是我国当前开设防火隔离带、国境防火带,降低林内可燃物载量、预防重大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但近年由于计划烧除时跑火造成森林火灾,使人们对物候点烧技术产生争议。本文是在对东北、内蒙古林区开展物候点烧技术相关事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四省(区)开展物候点烧取得的显著成效,阐述点烧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跑火的主要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并对今后如何加强物候点烧技术的安全性、科学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介绍了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性包括提升森林火灾预防能力和提升防火措施的有效性,并从注重森林防火规划、全面排查可燃物质、定期清除杂草3方面阐述了营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策略。最后,总结了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包括使用耐火性树种、设置防火隔离带、修建防火墙、清理落叶、修剪树枝、扩大营林覆盖面等。  相似文献   

14.
计划烧除是在人为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用低强度的火烧除天然可燃物,为防火、育林、放牧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等一个或几个目标而获得一定的预期效果的新技术。去冬,我州在部分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实施计划烧除59750.9公顷,烧防火隔离带12公里,烧牧场500公顷,对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收到很好的效果,深受林区干部群众和林业职工的欢迎。我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有83km的边界线,为有效堵截蒙古国草原火的侵入,在9月15日秋季防火期到来之前,阿尔山林业局抓紧时间在国境线上开设机耕防火隔离带,使国境线防火隔离带平均宽度达到100m,重点险段拓宽至300m,筑起了一道“黑色长城”。同时,为防止家火上山和林火蔓延,阿尔山林业局还开设了城镇、村屯防火隔离带、林缘防火隔离带。积极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一年一度的防火期间,徽州区在与黄山景区交界的杨村乡梅川村胡川村民组海拨750多米的山顶上,采用控掘机施工,兴建了一条长7.5公里、宽20米的森林防火隔离带,形成一道天然的森林防火隔离带、保护带屏障,能有效隔断意外引发的林火蔓廷,确保区县交界处山场的森林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搞好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关键,只有加强防火宣传教育,严格控制和管理野外火源,有计划地建设森林防火各项基础措施,不断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才能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特别在防火期内,在林区必须禁止野外用火,如真有特殊情况需要用火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各类生产用火: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田埂、烧秸稞、炼山造林和火烧防火隔离带等生产性用火,必须到县级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办理生产用火许可证。经批准进行生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人员和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2、林副业生产用火: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阐述了吉林省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如何加强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地处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下风头,同时境内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水平分布明显,有近8000公里的林草植被过渡带,受西伯利亚低压和蒙古国高压的控制,草原植被多处于森林植被上风头。因此,外火入境和境内草原火烧入林区是引发森林大火的主要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我区依靠科技进步,重点加强了防火阻隔网建设,全区每年开设国境机耕防火隔离带2167公里,林缘机耕防火隔离带8000余公里,同时在林区的河塘、铁路、公路周围及林区周围等地区火烧防火隔离带1万余公里,90%以上的境外火和60%以上的…  相似文献   

20.
火灾对森林的危害极大。开设防火隔离带是控制火灾发生与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开设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认为开设防火隔离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隔离地面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防止火势蔓延 ;②为扑救森林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作为消灭火灾的控制线 ;③可利用防火隔离带作为交通道路 ,便于林内巡逻和扑救火灾 ;在林内防火隔离带和林业生产相结合 ,用作集材道 ;④边境防火隔离带可阻止境外火侵入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防火隔离带犹如一条护卫长城。二、开设防火隔离带的时间 :每年开设防火隔离带的时间从7月中旬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