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敲打巢框清除巢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从事养蜂近 40年 ,现把我治疗巢虫的方法介绍给蜂友们 ,如遇到巢虫危害 ,请按此方法试一下 :此法适用于活框饲养的蜂群 ,做法是 :在一个气温适宜的晴天 ,将被害蜂群的巢脾提出 ,脱蜂 ,用 1支牙签粗细的竹、木或草棍 ,把巢虫走过凸起的蜡盖划破 ,以露出白头为度 ,两面划完后 ,取 1根中指粗的木棒 ,约 2 0cm长 ,一手提框 ,一手拿棒 ,脾面倾斜 ,用木棒敲打巢框的侧面木质部位 ,用力是关键。用快、慢、轻、重的敲法 ,巢虫受到震动后 ,离脾落地 ,翻面再敲 ,直到不落虫为止。最严重的只需 3次就完全除尽 ,每天 2次或 1次均可。巢虫寄生在巢房… 相似文献
3.
向非鸣禽雀鹰的耳蜗内注入CB-HRP溶液,结果发现在同侧的听神经内有许多的标记纤维;同侧的角状核及巨细胞核内有较密集的标记终末。表明由耳蜗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听神经后,分别投射到耳蜗核的两对亚核,即角状核和巨细胞核。 相似文献
4.
向非鸣禽雀鹰(Accipiternisus)的耳蜗内注入CB—HRP溶液,结果发现在同侧的听神经内有许多的标记纤维;同侧的角状核及巨细胞核内有较密集的标记终末。表明由耳蜗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听神经后,分别投射到耳蜗核的两对亚核,即角状核和巨细胞核。尼氏染色法表明,角状核和巨细胞核有不同的核团形态和细胞组成。提示这两对耳蜗亚核可能具有不同的听觉和定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6.
1 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蜂群的危害巢虫也称绵虫、蛀蜡虫 ,是蜡螟的幼虫 ,属蜡螟科。常见的有大蜡螟、小蜡螟。蜡螟的发育周期因气温高低而不同 ,即气温高发育快 ,反之发育慢。在 30~ 4 0℃条件下为 6 0天左右。但在低温环境里 ,则可延续 3~ 4个月。因此 ,蜡螟在一年中繁殖 2~ 4代不等。蜡螟卵发育所需的时间 ,直接与温度有关。在2 7℃左右时 ,约为 5天 ;10℃左右时约需 5周 ;幼虫发育的时间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异 ,可由 1个月到 5个月。蜡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 30~ 35℃ ,也是繁殖蜂群巢内的正常温度。而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蜡螟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标准巢框的上框由宽 35×厚 2 0mm木料做成 ,从承受蜜脾和摇蜜来考虑 ,显然有点大材小用。蜂农有将其改为宽 2 5mm左右 ,但在紧脾时容易挤死蜜蜂 ,甚至伤王。有的将其改为厚 1 0~ 1 5mm ,但两边条不好固定 ,摇蜜时时有损坏。我们从养蜂途径考虑 ,从上框上面中间距两边条30mm打两个 1 8× 1 2 0mm孔 (打透 ) ,然后将废饮料盒剪成 1 4 0× 35mm长方形片钉在框梁下盖住长方孔缝隙用蜂蜡堵住 ,再在槽的两侧打几个直径 2mm小孔(通气用 ) ,一个 1 5× 4 5mm长方孔 (供蜜蜂出入 ) ,装上巢础 ,让蜜蜂造脾。—经改制后标准尺寸未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