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筛胸梳爪叩甲监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害虫预测预报是进行害虫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治决策的基础,使用有效的监测技术能准确地预测林间害虫发生的时间、种群动态等重要参数,可为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当前,我国已有近百种重要害虫建立了系统的监测技术[1]。金针虫是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昆虫幼虫的通称,广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2-3]。金针虫隐蔽性强,且能随环境变化改变活动及危害深度,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频振式杀虫灯在测报与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振式杀虫灯可以准确预测雪毒蛾Stilpnotia salicis (Linnaeus)的发生期与发生量,据此绘制了成虫羽化曲线图,为适时防治该害虫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该灯能诱杀多种农林害虫,是防治害虫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 ,害虫综合防治的思想被广泛接受 ,害虫防治策略或某一种害虫防治方案存在的风险性成为广大农林业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这对害虫防治工作 ,特别是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拓展了害虫预测预报领域的研究空间 ,也为人们重新审视害虫预测预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1 前期应用情况1.1 计算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工作在中国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操作系统单一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在DOS系统平台下用BASIC语言等程序设计语言编…  相似文献   

4.
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主要是根据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通过一定阶段的虫情调查,以及对影响害虫生活的主要环境因子的分析,来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动向,便于我们事先做好防治的准备,掌握有利时机,及时开展防治。实践证明,及时而准确的预测预报,可以使害虫的防治工作取得主动权,节省劳力、费用,提高效果,特别是林区面积辽阔、地形  相似文献   

5.
侧柏金银蛾(Argyresthia sabinae Moriuli)是危害柏树的主要害虫,为有效防治此害虫危害,对其发生期的监测、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营林措施、物理、无公害药剂及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玉山县危害竹子的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列举了8种竹子害虫的危害特点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加强检疫、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和应用白僵菌防治技术等控制竹子害虫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种群数量的有关因子的系统研究,应用一元回归预测法和发生期期距预测法,可以对同一虫态间或不同虫态间发生期的始、盛、末进行预测;根据害虫发生量与上一代害虫虫口基数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即可预测出翌年林分幼虫的发生量及危害等级,即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又为该虫的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森林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森防工作的实际,论述了害虫测报在防治中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森林害虫测报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测报的现状,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确定主要害虫防治指标,加快微机应用步伐,实现微机联网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森林害虫测报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我国桉树害虫现状,预测了今后10年内桉树害虫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策略,编出了桉树害虫名录281种,隶属于10目58科.名录包括了害虫的中名、学名、分布范围、危害树种、危害部位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一、害虫的预测预报主要是根据害虫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从害虫数量变化与影响害虫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中,找出害虫发生发展规律,推测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预测预报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防治工作中的盲目性和浪费现象的必要手段,对控制虫灾和减少林木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发动群众,建立测报网,责成专人,坚持常年测报。对严重林木害虫(如松毛虫)要建立虫情档案。当虫情急剧变化时,应会同调查,及时发出预报,进行联防联治。测报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寄主时,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1和1:2为宜.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为寄主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50为宜,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6 d.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会影响到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相似文献   

12.
廊坊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mry)在廊坊地区是新传入检疫性林业害虫,通过对其在廊坊生物学特性调查,提出防治措施。美国白蛾在廊坊地区1a发生3代,存在世代交替现象,各代成虫产卵量、孵化规、幼虫和蛹历期不同,均以第2代产卵量大和历期短。防治上采取综合防治、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治。  相似文献   

13.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14.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害虫。自2006年7月首次传入淄博市高青县、桓台县以来,疫情已经扩散蔓延至全市8个区县(除沂源县),77个乡镇(办),疫情严重时达到92个乡镇(办)。通过调查美国白蛾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发生、危害及防控现状,分析了在防控美国白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当前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利用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生物防治的特性,操作方便,效果好,具有延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7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强  周超  王伟  慕卫  胡延萍 《林业科学》2012,48(4):167-17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始发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Liuetal.,2006),为害行道树、花卉、果树和大田作物等。1979年中朝边境首次发现后,由北向南逐年扩展,京、津、辽、冀、鲁均有暴发历史(魏晓棠等,2006)。由于成虫具有较强飞行扩散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20.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美国白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具有寄生率高、繁殖能力强、雌雄性比大且替代寄主易得等特点。本文旨在探索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人工繁育的可能性,通过前期结果平均寄生率71.56%、平均羽化量6064.8头,可知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湖北进行人工繁育时可行的,为后期大规模繁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