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序言: 啤酒大麦是啤酒工业的重要原料,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啤酒大麦以产量高,品质好,销路广,经济效益显著而发展很快。积极发展大麦生产,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发展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河西地区优质啤酒大麦生产的发展,根据1986—1988年开展的《啤酒大麦引种及丰产栽培试验示范》课题的试验示范结果,提出“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1986-1987年度,莆田县承担省、市大面积大麦丰产栽培示范,面积12500亩,品种选用莆大麦4号。收成前,经省、市,县、乡(镇)四级组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224.7公斤,比现有当家种矮早三、早熟3号平均亩产186.8-195.1公斤,增长15.2-20.3%,本文根据莆大麦4号的示范栽培有关数据综合分析了生育动态和提出了主要丰  相似文献   

3.
<正> 以大麦为前茬高经济效益复种技术开发研究,从1985年开始试验,到1986年,全省大麦开发面积已达4144亩,遍布于20个市、县,其中铁岭、海城、台安、凌原四个重点市、县开发面积为1285亩,单产达175.3公斤/由;同时继续进行了优良品种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进行了大麦高产栽培规律和复种下茬的研究,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麦在浙江省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谷类作物之一。本世纪30年代在全省大麦种植面积425.7万亩,平均亩产72.14公斤,总产30.71万吨。以后种植面积和亩产有起伏。1949年种植面积240.2万亩,平均亩产40公斤,总产9.55万吨。近年来(1987~1991年5年平均)种植380.2万亩、总产78.61万吨、亩产706.6公斤,总产比1949年增加7.23倍,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大麦的栽培历史及生产概况大麦是最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甘肃民乐县东灰山遗址中碳化大麦籽位和武成汉墓出土的大麦籽粒都是新石器时期的遗物.1991年在敦煌市甜水井又出土西汉至魏晋时期的大麦,可见大麦在我省已栽培历史较久.大麦在我省分布很广,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但种植面积最大的还在本省青藏高原区和河西地区.用年代全省播种面积约13.5万亩,目前约130万亩.其中50%分布在甘肃西南高寒冷凉区局青藏高原裸大麦区.本区以种植裸大麦(青稞)为主,一般都分布在3000米以上,最高限为4750米.本区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6.
大麦是福建省主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最大种植面积曾达116.8万亩,仅次于水稻、甘薯、小麦,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第四位。随着畜牧业、啤酒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麦生产显得十分必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省大麦的亩产量,从四十年代末(1949年)的60.5公斤,发展到八十年代超过100公斤,高的年份曾达145公斤以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是与引进、选育和推广大麦良种分不开的,其中在六十年代主要推广了“六棱乌肚”和“六棱白肚”两个地方良种,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大面积推广引进“早熟三号”、“矮早三”和本省育成的“莆大麦4号”品种,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拟利  相似文献   

7.
豫大麦一号(原名驻选二棱)系河南驻马店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从早熟三号中选出的优良变异单穗培育而成。该品种经省、地、黄河流域区试和大面积生产鉴定,表现抗倒、抗病、优质、丰产。据三年二十个点次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1.4公斤,比对照早熟三号增产19.0%,比尺八大麦增产20.13%,比当地芒大麦增产62.4%。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8公斤,比对照早熟三号、尺八大麦、农家品种平均增产27.1%,亩增产57.5公斤,  相似文献   

8.
大麦在甘肃农垦以高产、优质、经济效益显著而发展很快,播种面积己接近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单产由1985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40公斤。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我们于1987—1989年在甘肃河西垦区开展了大麦氮磷配合施肥的试验示范研究,对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大麦氮磷配合的最最佳施肥量,最佳的比以及施肥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区域性土壤大麦氮磷配合施肥的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示范、示范面积21万亩,平均  相似文献   

9.
河南信阳地区提出了该地区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600公斤以上的最佳栽培模式为:适栽组合应以汕优63为主;苗栽1.8~2万穴,两段育秧,亩施纯氮10~18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多效唑160克左右;普及一喷三防技术.1992年在固始县,罗山县、满川县共推广7.13万亩,增产1263.36万公斤,增收884.3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黄河流域冬大麦区,从1949-1979年长期沿用多棱形农家品种,不抗倒伏,产量长期在五十到一百五十公斤徘徊,高产村平均亩产250公斤,形成国内有名大麦低产区.由于低产,大麦种植面积由3200万亩下降到400~500万亩,有些地区大麦几乎绝迹.从1978年以来,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各地引进大量品种(系)和开展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大麦生产现状大麦包括皮大麦、裸大麦。根据考古资料,大麦在世界上已有一万七千年(埃及)栽培历史,我国也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大麦栽培面积,三十年代达6738千公顷(1931—1937年),总产170亿斤,单产166斤,总产居当时世界各国大麦总产的首位(此数不包括东北三省、西藏、西康、广西、台湾、新疆等省区)。四十年代中期,仍有9105万亩,总产125亿斤;五十年代初下降到5809万亩,总产69亿斤;1957年曾向升到8107万亩,随后又下降;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2.
邯郸大麦生产,是国内啤酒工业优质大麦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从1964年以来,啤酒大麦生产出现了三高二低,波浪式的发展,1964~1977年,啤酒工业的大麦原料以国内生产为主、促进了邯郸大麦生产的发展,全区种植面积三十万亩左右,总产3万吨左右,最高的1971年大麦面积曾发展到40万亩,总产3.5万吨。1978年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大麦收购价格偏低,造成大麦种植面积由40万亩下降到2.7万亩,总产由3.5万吨,下降到2500吨。1983年实行议购议销后,大麦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比小麦高5—10%,又促进了大麦生产发展。全区由2.7万亩,回升到二十万亩左右。总产由2500吨回升到4万吨。1987年进  相似文献   

13.
信阳地区推行杂交稻大面积技术联产集团承包,1989年面积突破105.56万亩,平均单产557.6公斤,比常规稻亩增174公斤,共增稻谷1.873亿公斤。主要措施是: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广泛开展技术联产承包;二、纵横协作,切实搞好综合服务;三、选准优良组合,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四、狠抓技术培训,开屏千亩丰产示范;五、推广模式栽培,抓住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信阳地区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指导苎麻生产,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与光山县共同协作,为突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展了苎麻种子育苗技术及当年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小面积试验亩产75公斤,大面积(8万亩)亩产30公斤。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开始,湖南省连续三年组织山区玉米覆膜丰产栽培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86年在龙山、慈利进行小面积玉米覆膜栽培试验,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38.6公斤和482.7公斤,比露地栽培玉米每市增产190.6公斤和84.7公斤。1987年扩大列11个县试验示范,面积增加到1.76万亩,在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仍然获得亩产288.1公斤的好收成,比露地栽培的玉米每亩增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信阳地区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指导苎麻生产,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与光山县共同协作,为突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展了苎麻种子育苗技术及当年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小面积试验亩产75公斤,大面积(3万亩)亩产30公斤。1986年光  相似文献   

17.
我省大豆面积大,近年来大豆始终徘徊在亩产90——100公斤的水平。1992年10月7—9日笔者在灵壁县韦集镇双龙村,为期3天,考察了该地大面积丰产的现场,得到了很大的启发。1315.5亩夏大豆目前已收获脱粒完毕,经风干扬净逐户统计共获实产236640公斤。平均亩产达179.9公斤。其中亩产在80—125公斤范围占119亩;亩产在126—175公斤范围占508亩;亩产在176—225公斤范围占509亩;亩产在226—275公斤范围占154.5亩;亩产在276—300公斤范围占25亩。亩产276公斤以上的产量均是在油菜茬的田块获得的。由于该村推行丰产栽培是第一年,少数农户因施肥不当引起疯长,或瘦田稀播,或缺苗断垄,导致产量不高。1993年在栽培技术上,只要严要求高标准,单产尚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迅速扭转过去黑龙江省甜菜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局面,把科研成果及丰产经验迅速地变成生产力,推动甜菜生产的发展,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在安达县有关单位密切配合下,于一九八一年在松嫩平原中部干旱、盐碱地区的安达县万宝山公社爱国、曙光、福民大队和羊草公社的新生、青尤山大队的一万零四十亩的甜菜面积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平均亩产两吨零三十五公斤的成果,含糖率超过了予计的十六度指标。其中,亩产超三吨的面积占万亩田的3.3%,亩产超两吨半的面积占万亩田的9.6%,亩产超两吨的面积占万亩田的43.1%。由于采用了综合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广了单项科研成果,培养了大面积高产典型,总结出一套切实  相似文献   

19.
我县大麦生产起于1983年冬,从开发至大面积推广已有8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来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亩之间,但单产却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83年以来我县先后引进了早熟三号、矮早兰、浙农大3号、76—25、秀79—2等品种,它们的适应性、丰产性、转化途径等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我县的大麦生产也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过渡,作为啤酒原料的二棱大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六棱大麦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二棱大麦“盐辐矮早三”盐“75—21”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占全县麦子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82年增加14.6万亩,总产达1.17亿斤。而六棱大麦(主要为尺八大麦)由22.52万亩缩小到6.4万亩。仅此一年计算,全县增收大麦差价500多万元。我县的二棱大麦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点迟,在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用种过多,群体发展不够协调、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产量差异较大,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