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英德是个古老的茶区,产茶历史悠久。 英德又是一个新兴的茶区。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于1959 年创制了著名的"英德红茶",是全国第二套红碎茶出口样, 曾出口到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取外汇做出过重大 贡献,被茶叶专家称之为红茶"后起之秀",是我国红茶中 的一朵新花。  相似文献   

2.
一、略二、茶叶生产的区划和规划问题我国茶叶生产历史很久,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种的原产地。全国现有十八个省(区)900多个县(市)产茶,南到海南岛,北到山东蓬莱县,东到台湾省,西到西藏昌都地区,茶区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气候多变,茶树品种与产茶种类丰富多彩,是世界产茶各国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云南省的一大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去年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茶叶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的两项政策:一是产茶的生产队(初制所、茶场)以一九七八年交售给国家毛茶数量为基数,超交部分的级内茶实行斤茶斤粮奖励办法(原定茶叶奖售粮照给)。二是各精制茶厂把部份利润返还给产茶社队。省政府制定的这两项政策,调动了茶区广大社员多产茶、产好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茶区  相似文献   

4.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是我国重点产茶省。继1978年第一个实现年产茶一百万担省以后,1979年茶叶又获丰收,年产茶一百三十万担。浙江省茶叶持续增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广大茶区普及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种茶、科学治虫密切相关。浙江省茶区植保联系点是省农业局委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年7月建立的。建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产茶兴盛的时期,自开元年间(8世纪上叶)起,特别是765年陆羽《茶经》问世后,“人间相学事新茶”,全国茶叶生产逐渐蓬勃发展,产茶州郡达80多处,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花色品目繁多。《茶经·六之饮》将唐代茶叶分为饼茶、散茶、粗茶、末茶四类,基本上都是蒸青绿茶,每类有多种多样的花色,茶的风味各自不同,体现了茶区人民无穷  相似文献   

7.
(一) 浙江杭州茶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茶区,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对支援国家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改善山区群众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1982年全地区产茶53.8万担,是1966年以来连续第17个丰收年。剖析茶叶连年增产情况,可以看出杭州地区茶叶生产发展的趋势。 1966年茶园面积21.38万亩,茶叶产量13.79万担。从1966年到1970年,茶叶产量每年平均递增11480  相似文献   

8.
我社是一个重点茶区,年产茶4100多担(其中集体产茶占55%,个体产茶占45%)。近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社有1800多户社员,发展了新茶园1500多亩。根据茶叶生产的新形势,如何抓好这些个体户的茶叶生产与技术指导工作,两年来,我站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临沂地区是个新茶区,仅十几年栽茶历史。全区现有茶园六万余苗。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各种茶树病虫害相继发生和蔓延,茶叶瘿螨现已成为主要虫害,据调查日照、莒县、莒南、临沭、沂水等各个产茶县均有发生,为害后可使茶叶减产二、三成。为了夺取茶叶高产,必须加强对茶叶瘿螨的防治。我站近年来观察、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涟源地区是我省主产茶区,茶叶是本区经济作物生产的大头;其中涟源、新化、双丰三县是全省老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邵东系新扩茶区,发展速度快。一九七四年全国茶叶会议上确定涟源、新化、双丰、邵东为全国年产茶五万担的基地县,广大茶区干部和群众,坚持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目前全区拥有茶园面积三十余万亩,一九八○年总产茶叶一十七万五千多担,总产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四,茶叶均价比上年提高一十四元九角,增长百分之二十三;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涟源地区茶园单产低于全省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集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样品和对应茶鲜叶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试验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4.0~6.5;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2.28 mg/kg,远高于富硒茶园的土壤标准;茶园土壤剖面中各土层之间全硒含量在1.85~1.95 mg/kg,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茶园茶叶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66 mg/kg,枝条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58 mg/kg;茶鲜叶、茶树枝条与土壤全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霞浦县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群山环抱,茶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锌地质背景,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名优绿茶优越产区。全县茶园面积5066hm^2,茶叶产量3000t以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无性良种占91%,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绿茶名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县广大茶区不断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名茶创新,先后研制成功20多个名优绿茶,其中13个评为省、部级名茶。本文以霞浦县开发绿茶名茶技术实践为依据,探讨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代,光山是古淮南著名产茶县,茶圣陆羽《茶经》名句"淮南(茶),以光州上",在光山县茶区家喻户晓。在当代,光山县是国家划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尤其是近年来,光山县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为契机,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大力实施茶叶发展战略,力促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2011~2015年,光山县连续多年被信阳市政府授予"茶  相似文献   

14.
浙江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勍  张哲 《中国茶叶》2006,28(4):22-23
浙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就是产茶大省,龙井茶更是享誉海内外。据业务统计,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48.3万亩,居全国第二位;茶叶产值49.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名优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共出口茶叶18.96万吨,创汇2.93亿美元。浙江省现与世界上约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浙江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其他茶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20,(5)
正遵义是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先后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等称号。全市茶叶主要种植在丘陵宽谷盆地、中山峡谷等15度以下的缓坡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茶叶产区土层深厚,PH值4.5~5.5,土壤中富含锌硒锶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生产优质茶叶的良好基础。其"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遵义茶"嫩、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无性系良种达99%以  相似文献   

16.
二月茶情     
《茶世界》2016,(3)
正为及时掌握全国春茶生产动态,研判市场发展趋势,指导2016年全国茶叶生产,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自2016年1月起向全国18个产茶省行业社团开展了春茶调研工作,现将二月茶情汇总如下:一、天气状况平稳自2016年1月中下旬霸王级寒潮造成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后,全国各主要产茶区气候普遍平稳。进入2月,各茶区的最低气温都升至零度以上,个别地区的最高气温持续在10℃-20℃之  相似文献   

17.
正江北茶区的山东省,自1966年开始"南茶北引",获得初步成功后,日照绿茶、崂山茶和胶南茶等山东产茶异军突起,产销两旺。现有茶园总面积27万亩,茶叶总产量311.50万公斤,茶叶总产值9.8亿元,已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的茶园集中分布区。但是,夏茶产量虽然占全年总产量的46.55%,而夏茶产值仅占全年总产值的26.09%。为了提高夏茶产值乃至茶园  相似文献   

18.
霞浦是福建省重点茶区之一。气候、土壤宜茶,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14个乡镇有13个产茶。1990年产茶1500多吨,总产值一千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3%,是我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两税”收入三百多万元,占县税收的12.6%强,在霞浦国民经济中占一定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县是个老茶区,全县有二十三个公社,社社产茶,现有茶园八万六千多亩。去年产茶二万九千八百多担,比一九六五年增长一点零四倍,等于解放前夕一九四九年的二点五九倍。随着茶叶产量的逐年增加。茶叶初制机械设备虽有发展,但与茶叶生产迅速发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文化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梓金 《福建茶叶》2000,(Z1):12-13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南安县莲花峰石刻“莲花茶襟” (公元 376年 )。陆羽《茶经》对福建建州等地产茶有“往往得之 ,其味极佳”之誉。八世纪福建列入全国主要茶区 ,为茶税主要来源之一。宋代采造茶叶供皇室饮用的贡焙 ,由江苏阳羡改设在福建建安 (今建瓯市 )的北苑。北苑贡茶经蔡襄等人的倡导 ,茶叶采制技艺的精湛 ,品饮的考究 ,“莫不胜造其极” (《大观茶论》)。与此同时 ,品尝 ,评比茶叶的“斗茶之风”更风靡全国。这时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论述北苑茶采制技艺、品饮艺术的著作与诗文空前繁盛。以著名的蔡襄《茶录》 ,范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