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IBD)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和高度接触性病毒性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呈世界性流行。IBD病毒有两个血清型 ,即血清 1型病毒和血清 2型病毒。血清 1型病毒能使鸡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我国流行的多属血清 1型病毒 ,血清 1型病毒又分不同的变异株或血清亚型。近年来国内有关 IBDV对雏鸭的感染 ,并引起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暴发疾病的报道 ,我们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我们在 IBD诊断试剂盒的研制过程中 ,通过雏鸡法氏囊繁殖病毒 ,制备兔抗 IBDV高免血清 ,这样…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该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侵害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美国鹧鸪(石鸡)在解剖和生理上与鸡相似,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效治疗鸡法氏囊病的高免卵黄抗体,也对临床上出现类似IBD症状的美国鹧鸪有疗效,为了进一步确定美国鹧鸪对IBDV的易感性而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4.
中草药制剂对鸡人工感染IBD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160羽20日龄血清IBDV抗体为阴性健康的罗曼蛋鸡公雏,随机分成8组。在攻毒前或出现症状后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瘟毒杀-1和瘟毒杀-2,研究瘟毒杀对人工感染IBD的防治与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瘟毒杀-1、瘟毒杀-2对人工感染IBD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低、高剂量防治组保护率分别达到95%、100%和95%、95%,与IBDV卵黄抗体的治疗效果相仿或略强。瘟毒杀可延缓死亡高峰出现的时间。日粮中添加1.5%瘟毒杀-1对人工感染IBD防治保护率可达到100%、优于瘟毒杀-2;日粮中添加2%瘟毒杀-1对人工感染IBD治愈率达到95%,与IB-DV卵黄抗体一致。综合评价,由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与板蓝根、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组成的瘟毒杀-1防治人工感染IBD的效果。优于由板蓝根、黄连、蒲公英、双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组成的瘟毒杀-2。瘟毒杀-1的防治剂量以1.5%、治疗剂量以2%拌料较佳。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幼龄鸡法氏囊的损伤。该病在新饲养区域流行的初期或发生毒力超强毒株感染(vvIBDv)往往表现典型症状,但老饲养区域使用疫苗免疫后以及弱毒株、变异株的感染则多表现为非典型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针对雏鸡前期3周龄以前发生的非典型IBD展开讨论,虽然非典型IBD不会造成大量鸡只的死亡和淘汰,但是病毒前期感染往往诱发严重的免疫抑制,使鸡只对其他传染性病原易感性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四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黑龙江省分离的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易感鸡接种,用病理学技术进行了致病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基保H3,H4株毒力高于H1,H2株,且有迅速致法氏囊萎缩的特性;H3,H4株引起试验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下降(P〈0.05),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H3,H4株接种50日龄D78疫苗免疫病,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50%,60%,传统疫苗不能提供以分保护。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而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病,容易引起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常与其它传染病并发感染,给养鸡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例,经采取防治措施,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扶正解毒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设扶正解毒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扶正解毒散对照组、黄芪多糖对照组(黄芪多糖口服液)、阳性对照组(攻毒不给药)、阴性对照组(不攻毒不给药)。结果显示,扶正解毒颗粒低、高剂量组鸡成活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扶正解毒颗粒中、高剂量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扶正解毒颗粒各剂量组免疫器官指数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扶正解毒颗粒各剂量组病变指数均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扶正解毒颗粒各剂量组法氏囊病毒含量均低于扶正解毒散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结果表明,扶正解毒颗粒对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从河南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等方法,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命名为HB/11株。序列分析表明,HB/11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左右;HB/11株VP2高变区基因含有七肽基序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动物回归试验表明,30日龄鸡群接种该毒株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剖检可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因此该病毒为IB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法氏囊组织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5代后,均能不同程度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并通过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理化特性测定等试验证实七株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此基础上将7个浙江地芡的IBDV野毒株,1个四川地区的IBDV野毒株和2个疫苗毒株经病毒-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获得了抗原性不同的五个亚型毒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5.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J801株)的单克隆抗体。3株单抗与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CompetitiveELISA表明、3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位点互不重叠。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3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位点都位于VP2b上。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凝血功能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只健康白来航雏鸡于50日龄 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理毒强化株。分别于攻毒前(即攻毒0h),攻毒后24h,48h和72h随机抽承5只鸡,心脏采血,对其6项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攻毒后24h血浆再钙化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48h不凝;72h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7.
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健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3):271-273
本试验对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患鸡的休克相关症候群做了动态检测,并观察了补液治疗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IBD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休克相关症候群,补液治疗不仅能减轻休克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降低患鸡的死亡率。此结果表明低血容量性休克在IB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构成IBD患鸡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清除剂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用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处理实验性传染法氏囊病患鸡,以探讨自由基清除剂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自理过的IBD患鸡,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凝血功能障碍均比攻毒对照组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时血细胞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感染IBDV免疫和未免疫30~59日龄AA雏鸡的外周血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对红细胞数(RBC)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均随日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以IBDV攻毒前1d到攻毒后的头5d,3组鸡的白细胞数(WBC)均呈上升趋势,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随后下降,而未免疫攻毒鸡(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则持续上升至攻毒后第7d,然后下降;A组在IBDV攻毒后,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的单核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急剧增加,淋巴细胞第1d虽有减少但随后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第7d出现峰值,以后下降。方差分析显示,A组WBC和DC均高于或显著高于B组和C组,B、C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用离子捕获电镜技术快速检测犬瘟热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离子捕获电镜术与直接负染电镜术比较,检测了临床上疑似为犬瘟热的犬病料。结果表明,离子捕捉电镜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直观、较感度高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病毒的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