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泰农业科技园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科学的理念和手段开创发展了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及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园区.促进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环保低碳综合的技术指标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园区,达到以观光旅游、休闲、无公害农产品采摘,以及与文化相融合的高科技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2.
陈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52-4753
分析了建设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性,指出建设节约型农业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提出了推进建设节约型农业的主要途径是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大力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提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重点在于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沼气为媒介的物质循环模式、种养结合的均衡发展模式和"前店后园"的"接二连三"模式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同时,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绿色、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霜  李光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183-184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农业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对国外5种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介绍,分别为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德国"绿色能源农业模式"、日本"环保型可持续农业模式"、以色列"无土农业模式",并比较每种模式的经验,进而提出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阐述了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模式及实施农业三废处理利用模式的方式作了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了天水市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使农业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运营转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运营。沼气建设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环节,是农业生产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桥梁纽带。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开展大量资料搜集及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以实例分析归纳总结了江苏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探索进一步发展江苏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村发展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挖掘了进一步发展江苏生态循环农业可对接利用丘陵山区、黄河故道、高沙土地区、沿海滩涂区、采煤塌陷区这五大农业后备资源的综合开发;提出了可持续地推动江苏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本研究对农业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节约型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发展生态农业符合节约型农业的理念。建设节约型农业为生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依据,生态农业法制建设过程中,只有培育节约资源的法律素养,确立“生态-节约型”的立法模式,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才能从根本上体现节约型农业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指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领域更加广阔。核心内容是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四个原则运用在农业上,突出农业增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白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1.全面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强化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推进节约型农村建设。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科普宣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发展节约型农业的基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推进“节能减排”新的生产方式;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探索新型的上海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具体来讲,可发展两大类型的节约型农业:一是资源节约利用型模式,如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型模式,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即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及旱作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生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作者就盐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背景、路径的探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生态循环农业"五化"同步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推进全省生态循环农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现有措施及绩效,分析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潜力及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技术体系构建、政府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南通市发展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必要进行实践回顾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国外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经多年探索逐步形成的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荷兰的设施农业模式,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模式等,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有目的地研究和有选择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决定要发展节约型农业,根据国家农业部对发展节约型农业的要求,提出了发展节约型农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依靠科技支撑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当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种养结合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科学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契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并且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路径。在分析生态循环农业和种养结合模式理论的基础上,选取荆州市虎渡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案例,详细阐述了该合作社发展历程及运营概况,结果显示该合作社“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的科学可循环种养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地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推动了生态农业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县近年来生态循环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状态,文章结合东海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方面的经验,简要介绍了当前的几种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资源优化组合以及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循环利用发展方式,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是全国首批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地市之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对淄博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优势背景、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示范园区建设、培训宣传、项目投资及政策扶持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出近年来淄博市各区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并对淄博市未来循环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农业、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