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主要杀虫剂防控玉米中后期虫害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康宽、福戈、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高氯氟·甲维盐、44%高氯氟·毒死蜱5种杀虫剂对玉米中后期的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蚜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理想,但康宽、福戈、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14%福奇、40%福戈等几种药剂对制种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防治玉米螟药剂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作物 制种玉米.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玛纳斯县凉州户镇3队制种玉米地,面积0.8公顷,土壤肥力中等,玉米螟历年发生较重.5月8日播种,5月25日浇头水,田管措施与当地其它制种玉米管理措施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燕山丘陵区鲜食玉米田玉米螟发生为害较重的问题,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残留,于2020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到81.4%,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1.9%。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鲜食玉米田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最佳蜂种,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采用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在玉米田放蜂4次,并通过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玉米植株各个部位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评估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最高达92.1%,松毛虫赤眼蜂为65.2%,螟黄赤眼蜂为56.3%。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最佳防治蜂种为松毛虫赤眼蜂,4次放蜂可有效提高赤眼蜂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35%高甲维盐微乳剂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技术,以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玉米(伊单26)2.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地在双城市农业中心试验地进行,前茬玉米茬,亩施种肥45%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亩追尿素10公斤,4月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对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当前鲜食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问题,本试验选用Bt、苦参碱、米乐尔、杀虫双、毒死蜱和辛硫磷6种药剂,研究了不同药剂对鲜食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显著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Bt与苦参碱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最终防效分别为90.2%、86.3%;其次为米乐尔和杀虫双,防效分别为80.4%和74.5%;毒死蜱与辛硫磷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66.7%和62.7%。  相似文献   

7.
本示范旨在验证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对夏直播玉米上的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示范地情况本示范安排在西平县二郎乡范堂村玉米田内,为玉米螟常发区。该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为6.4。  相似文献   

8.
在夏玉米田,研究了撒施白僵菌、田间释放赤眼蜂和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3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释放赤眼蜂45万头/hm2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田间释放中红侧沟茧蜂7 500头/hm2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效,而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900 g/hm2对玉米螟和棉铃虫防效不明显。生产上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控制夏玉米虫害,具有方法简便、无农药残留、对害虫持续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在夏玉米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3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技术,以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玉米(伊单26)2.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地在双城区农业中心试验地进行,前茬玉米茬,亩施种肥45%三元素复合肥30公斤,亩追尿素15公斤,4月24日播种,5  相似文献   

10.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技术,以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玉米(伊单26)2.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地在双城市农业中心试验地进行,前茬玉米茬,亩施种肥45%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亩追尿素10公斤,4月24日播种,5  相似文献   

11.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3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技术,以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玉米(伊单26)2.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地在双城市种子管理站试验地进行,前茬玉米茬,亩施种肥45%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亩追尿素10公斤,4月24日播种,  相似文献   

12.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谷有田 《吉林农业》2011,(12):56-56
文章研究了康宽TM200g/L对玉米上玉米螟的防效情况。  相似文献   

14.
1试验目的 验证康宽^TM200g/L对玉米上玉米螟的防效。2试验药剂 2.1试验药剂:康宽^TM200g/L,美国杜邦公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洒孢子球孢白僵菌150亿个/g,验证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量,以及对后期玉米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150亿个/g乳粉剂防治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玉米生长安全,对有益生物安全,具有推广价值,推荐使用剂量为2 250~3 000 g/hm2,在玉米的心叶末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王迪  董振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4,(3):131-131,133
通过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洒孢子球孢白僵菌150亿个/g,验证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量.以及对后期玉米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150亿个/g乳粉剂防治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玉米生长安全,对有益生物安全,具有推广价值,推荐使用剂量为2250-300g/hm2,在玉米的心叶末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亚洲玉米螟对喀什地区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玉米螟的消长规律进行初探,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套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人们提供绿色、科学的玉米螟防治方法。2019年5—10月,对喀什市尤喀克毛拉扎德村玉米田追踪调查,分别统计玉米螟成蛾、卵、幼虫以及蛹在田间的数量变化。统计结果初步得出玉米的消长规律,其中玉米螟成蛾经历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玉米螟卵经历3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玉米螟幼虫经历3个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玉米螟蛹经历2个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结合田间玉米螟的消长规律,建议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亚洲玉米螟(Ostrinla furnacalis Gu- euee)在石河子垦区为害日烈,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日重.1988年我们对玉米螟为害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调查.于收获期在石河子总场玉米田(3块,2块为Sc704,一块为其母本ZPL 733,共420亩)、一二一团玉米田(一块,Sc7O4,230亩)、一二二团玉米田(一块,Sc704,  相似文献   

19.
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6-357,359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各代次在玉米、棉花上的分布转移规律不受玉米栽培方式的影响 ,一致表现为 :1代基本上发生在玉米田 ;2代期有少量转入棉田为害 ,但仍以玉米田为主 ;3代期大多数转移到棉田为害 ,成为危害棉花的主害代次。从发生为害的数量来看 :1、2代亚洲玉米螟的差异不大 ,但在 3代期的棉田内发生了分化 ,春玉米直播类型区棉田的亚洲玉米螟百株虫量和铃害率分别为春玉米移栽类型区的 2 .12倍和 3 .2 0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栽玉米田内的亚洲玉米螟发育进度加快 ,收获期提前又与 2代亚洲玉米螟最易受损的化蛹高峰期吻合 ,加之玉米收获物提早离田带走部分虫体等因素起了压低棉田 3代虫源基数的作用所致。通过调查还发现 ,春玉米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对玉米来说 ,兼有节约用种量 ,解决苗期鼠害 ,苗床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生育期提早 7d左右 ,最终产量增加一成以上等效应  相似文献   

20.
8%咽嘧磺隆悬浮剂防治夏玉米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田杂草在玉米苗期与玉米争水、争肥、争光。因其生长快,危害重,对夏玉米生长造成很大影响,一般造成夏玉米减产30%~50%。使用8%咽嘧磺隆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速效性强、残留少,对玉米质量和环境安全。一次用药,全生育期可达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