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期沾化冬枣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不同时期施15N - 尿素, 对沾化冬枣15N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长季前期(萌芽前和花前) 施用15N - 尿素, 经根系吸收后, 15N优先分配到贮藏器官(包括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 中, 然后外运用于树体新生器官(包括枣吊及其叶片、新生营养枝、细根及果实) 的形成, 果实采收后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 果实硬核期15N直接用于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而不是先贮藏再利用; 果实速长期15N优先向贮藏器官中积累; 萌芽前施15N在树体内的运转规律符合落叶果树贮藏N营养分配规律, 优先转运到生长中心。随着施肥期的后延, 植株对15N - 尿素的当季利用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草莓不同追肥时期15N吸收利用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 示踪技术,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肥的草莓对15N 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48.57 %) , 花后追肥利用率最低(22.92%) 。不同时期追肥, 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 花前追肥, 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4193 % ,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肥时, 营养器官分配率65.34 % , 生殖器官34.66 % , 而花后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大大提高(47.04 %) ,15N 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 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 15N 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不同时期追肥, 各器官中15N对总N 的贡献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草莓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青  彭福田  姜远茂  彭勇  周鹏 《园艺学报》2005,32(6):1070-1072
 以水培‘鬼怒甘’草莓(Fragaria grandiflora Ehrh. ‘Guinugan’) 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果实迅速生长期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根际施肥, 15N吸收利用率依次为: 硫酸铵>甘氨酸>硝酸钙>谷氨酸, 与硝态氮混施, 铵态氮、甘氨酸态氮15N利用率提高; 叶片涂抹模拟根外追肥, 15N利用率依次为尿素>甘氨酸>谷氨酸。果实对硝酸钙的竞争力低于叶片, 对硫酸铵、甘氨酸和谷氨酸的竞争力强于叶片。  相似文献   

5.
晚香玉60Co-r射线辐射诱变适宜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晚香玉的种球进行5种剂量的60Co-r射线辐射处理,以未照射种球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栽培。对出苗率、成苗率和苗高的调查分析显示:在l0~50 Gy辐射剂量范围内,随辐射剂量加大,对出苗及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小种球的辐射敏感性强于大种球。以半致死剂量LD50和半致矮剂量( R50为标准,根据出苗率、成苗率和生长量的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确定:晚香玉小种球的适宜剂量’勾l5~20 Gv,大种球的适宜剂量为2h5~30 Gv  相似文献   

6.
山葡萄14C 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年生盆栽山葡萄‘双优’品种为试材, 利用14C 示踪技术对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山葡萄14C 同化产物从开花期至果实着色期以叶片为分配中心, 输出分配率为76.69 %~45.09 %; 成熟期的同化产物分配以果实为中心, 输出分配率为47.39 % , 说明山葡萄在大部分生育期叶片对同化产物较果实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果实着色期是山葡萄同化产物分配转换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形成的同化产物积累在果实中的比例高于开花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7.
设施栽培中桃树14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爽  高东升  韩红霞 《园艺学报》2006,33(5):1067-1070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 示踪方法研究了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 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最多, 随着果实生长,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叶片的自留量小于果实获得的14C同化物量, 且随着果实的生长, 叶片的自留量逐渐减少。在各器官中果实的放射比活性最强, 其次为叶片与根系。说明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是设施桃树对碳素同化物需求和竞争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从4个番茄栽培品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中获得了Tm-22等位基因的同源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沙龙'、'渝抗2号'和'97-4'分别与'GCR-267'(Tm-22)、'GCR-236'(tm-2)、以及'GCR-26'(tm-2)有100%的同源性, 而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var.cerasiforme)品种'樱红1号'与'GCR-26'(tm-2)仅有98%的同源性;在C-端的LRR结构域中,抗病基因 Tm-22和Tm-2 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感病基因tm-2存在624和704两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即624位点的脯氨酸(P)对应亮氨酸(L)、704位点的甲硫氨酸(M)对应异亮氨酸(I); 在601-790个氨基酸的LRR结构域中,抗病基因Tm-22、Tm-2及其秘鲁种(Lycopersicon peruvianum var. dentatum)lptm-2三者均与感病基因tm-2的编码蛋白存在23个氨基酸的差异;(4)樱桃番茄品种'樱红1号'与含有tm-2基因的栽培种之间具有同源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CO2 对蝴蝶兰CO2 吸收速率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O2 (700 ±50) μmol·mol-1、(1 000 ±50) μmol·mol-1、(360 ±30) μmol·mol-1(对照) 对蝴蝶兰CO2吸收速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蝴蝶兰叶片净CO2吸收速率在02∶00 达到最大, 可滴定酸积累在04∶00 达到最高; CO2加富显著提高蝴蝶兰夜间的CO2吸收速率, 在处理30 d时, 所测得的CO2吸收速率的增幅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34.11%和435.3% , 可滴定酸积累的分别比对照增加65.05%和119.42% ,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CO2吸收速率增幅逐渐下降; CO2加富促进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 的积累, 在CO2 (1 000 ±50) μmol·mol-1处理组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尤为明显;总生物量的测定表明, 处理60 d, 鲜样质量比同期对照增加了23%和49% , 干样质量增加了38%和57% ,处理150 d时, 鲜样质量比对照增加了50%和94% , 干样质量增加了19%和64%。以上结果表明CO2加富能显著促进蝴蝶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8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其对一次和分次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一次性和分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分次施肥处理各器官Ndff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分次施肥处理,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和根系的Ndff均低于一次施肥处理,但在果实成熟期均高于一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测定,生殖器官分配率最高,营养器官和贮藏器官均较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次施肥处理15N利用率为32.2%,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23.34%)。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梅的变异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阅读、标本查阅及实地考察,发现了梅的一些变异类型。提出了梅的地理分布格局,对梅分布的历史迁作的探讨。种、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另外还有一些亚中心;在对种群数量和变异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确认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即梅的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12.
梅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梅的野生种及果梅、花梅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α—淀粉酶及酯酶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受试类型都有基本相似的特征酶谱。野生梅、半野生梅、单粉垂枝梅和淡晕宫粉梅较为原始,白须朱砂梅和送春梅较为进化,大羽梅最为进化,其构成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鸭梨秋施^15N尿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徐季娥  陈良 《园艺学报》1993,20(2):145-149
  相似文献   

14.
果梅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软条红梅为试材,分别于白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后的1、3、6、12、24、48、72、96、120 h切取花柱,用FAA固定液处理、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异花和自花花粉都能在柱头上萌发,但在授粉后的48 h之内异花花粉的萌发率显著高于自花花粉的萌发率,如在授粉6 h后,异花花粉萌发率高达58%,而自花花粉的萌发率仅为23%。花柱内异花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比自花的快,在授粉后花粉管到达花柱上部、中部及基部的数目均是异花高于白花。如授粉24 h后异花花粉管平均有30余根穿过花柱上部,约有14根到达中部,有2根到达基部;而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分别仅有18、7和0根,且白花授粉时在72 h内均未见有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主要在花柱中部前后停止生长。结果表明软条红梅自花授粉的花粉管主要是在花柱中部被抑制而停止生长,从而不能完成受精,表现出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自花、异花花粉在果梅花的不同发育阶段原位萌发及生长的特性,以细叶青果梅为材料,取开花前6、4、2d、开花当天和花后2d的花(花蕾),分别于自花、异花授粉(莺宿)后12、24、48、72、96h切取花柱,用FAA固定液处理,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自花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略低于异花(开花前4d存在显著差异),开花前6、4d极显著低于其他各阶段,花蕾越幼小花粉萌发越差,开花当天花粉萌发率超过80%;开花前4d之前的花柱内异花花粉管数量显著低于开花前2d及之后各期的,果梅开花前4d以前的花发育不充分;开花后2d生长到花柱基部的异花花粉管数量较多,属于有效授粉期。果梅在开花前4d开始具备抑制自花花粉管生长的能力,并且随着花的发育逐渐增强,开花当天最强,开花后开始减弱。果梅自交授粉期以开花前2~3d为宜。  相似文献   

16.
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氮磷钾质量分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梅不完全花的形成和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为研究果梅完全花与不完全花营养水平的差异,测定并分析了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不同发育时期的氮磷钾质量分数。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完全花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中氮的质量分数,但是磷元素质量分数要比不完全花磷的质量分数低。各品种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比较复杂,在小蕾期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大于不完全花,而在开花期完全花钾质量分数小于不完全花钾的质量分数。各品种完全花与不完全花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不相同。试验结果为研究果梅雌蕊败育提供了一定的营养学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索雌蕊败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金光杏梅叶片为试材,分别测定其在5、0、-5、-15、-20℃处理24 h后电解质外渗率,并计算其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金光杏梅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呈“S”型曲线增长,其半致死温度为-12.09℃.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野生欧李萌动期、开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各组织器官中不同形态钙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欧李对钙的吸收积累与钙的形态密切相关,木质部和花器官、果实、果柄中的钙主要以果胶钙形态为主,韧皮部和新梢中的钙主要以草酸钙形态为主。在年生长发育时期,木质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含量回升;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含量略有回升;花器官和果实中各种形态钙含量变化呈“下降—增加(或下降)—下降”的变化;在果实发育期,新梢中的水溶钙、果胶钙、草酸钙和剩余钙含量明显增加,而果柄中的水溶钙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随生长发育进程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形态转化。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中水溶钙和果胶钙含量的年变化与相应器官中钙总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