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松毛虫是青龙县松林的第一大害虫。多年来国家和集体虽然在防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仍未能控制其大量发生,且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之势。在50年代全县仅零星发生,很少成灾;在60年代个别社队松林造成严重为害;到70年代全县大部发生。在隔河头、官场、草碾、牛心坨等公社都曾使万亩以上松林遭到毁灭。以后全县每年发生面积都在40万亩以上,成灾面积达20余万亩。从1971年至1980年全县防治松毛虫投资达二百多万元,因此防治松毛虫成了全县人民的一项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是我省头号森林害虫,它广泛为害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油杉甚至柏树。受害林木一片枯焦,就象火烧过一样。严重影响生长量及材质。此虫在我省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严重年分发生面积达数百万亩。我省松毛虫种类较多,其中为害严重分布最广的是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其次是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此外还有高山松毛虫、双波松毛虫,但为害不严重。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是油粗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六十年代以来在赤峰市南部山区陆续发生,严重时每年受害面积数十万亩,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控制松毛虫危害,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1980至1985年,在宁城县一肯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是我省主要成灾性森林害虫,每年发生面积约几百万亩,危害严重。近年来,我们采用地面和航空超低溶量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松毛虫,对控制松毛虫灾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经常连续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会产生杀伤天敌,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是危害松树的一大食叶害虫,在我省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1981—1985年,我们根据松毛虫成虫趋光的习性,在建平县综合防治松毛虫试点中,开展了以灯治  相似文献   

6.
<正> 在围场县境内为害针叶树的主要害虫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以前者为主。每年集体林发生松毛虫面积在6—7万亩左右。据树木解析,生长正常的油松每亩每年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为0、22848立方米,因受松毛虫为害,即每年每亩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仅为0.13243立方米,每年每亩减少立木材积生长量0.09605立方米。全县受松毛虫危害面积(针叶被吃完50%以上)按25000亩计算,年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省松毛虫防治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三年防治面积一百三十六万亩(发生面积三百八十八万亩),特别去年以来,一些地区大力推广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龙溪地区防治十八万亩中,应用白僵菌防治的面积占十七万多亩,大量应用白僵菌治虫的龙海、长泰两县已基本控制了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建国以来,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油松、落叶松等纯林,加之综合管理较差,致使丰宁县每年有近10万余亩林分被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为害,成灾面积达4万余亩。有的林分被其成片为害致死,生长量严重受到抑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防治经济效益,1987年我们在云务山国营林场对落叶松毛虫雌蛹重量与携卵粒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我场处于燕山深处,是个石质山区。海拔高600至1500米,适宜油松生长。建场以来,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生长良好,已开始为国家提供木材。但从1966年起受到了松毛虫的为害,1974年至1978年,年发生面积7000至15000亩,每年除治面积4000至7000亩。经过药物和生物等综合防治,虽暂时控制了松毛虫的蔓延,但由于对虫源树(孤立高大的油松,  相似文献   

10.
<正> 松毛虫是我省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据普查统计,分布于66个县、市、区,为害面积达143万亩,是历年防治的重点对象。现行防治指标和确定发生程度均以幼虫数量为依据,但松毛虫幼虫在林间的分布,常因环境条件和林分状况不同而异,采用常规的调查方法,往往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为了确切地掌握松毛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广西钦卅市三十六曲林场,地处钦卅地区中部偏北、该场钦州片林区,有林面积4万多亩,以马尾松为主的人工林,营造于六十年代后期,马尾松生长一般,马尾松毛虫每年发生3—4代。七十年代以来,每2—3年发生一次,是典型的常灾区。历年来封山林区有虫不易成灾,不封山林区由于群众进山割草、打枝,砍伐杂灌木,林木稀疏,植被少,森林生态结构简单,马尾松毛虫发  相似文献   

12.
在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我国为害森林的病虫害有2,000多种,每年发生面积6,000—7,000万亩,相当干全国每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南方十三省(区)的马尾松毛虫为害面积常年存2,500—3,000万亩,按每亩损失木材0.1836立方米计算,每年因松三虫为害损失木材达500万立方米,约相当于全国木材采伐量的13%。因此,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森林保  相似文献   

13.
<正>松毛虫是我省主要森林害虫之一,近年来每年发生近200万亩,占全省森林害虫发生总面积的35%;防治104万亩,占全省害虫防治面积的41%。每年为防治松毛虫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如何检查其防治效果,尚无统一的和切合实际的方法。1984年6月,我们在迁西、抚宁、青龙三县试行了虫情精确度检查与防治效果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松毛虫防治效果的方法。通过实践,认为此法在大面积的防治效果检查中较为可行,且较客观的反映了防治的实际效果。现将检查方法、调查结果及防治一年来的经济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我省共有油松林591.2万亩,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19.5万亩,每年因松毛虫为害约损失木材30万立方米,价值达3000万元。为消灭松毛虫,我省曾先后采用过人工捕捉,烟剂熏杀、地面撒粉、喷施化学药剂、飞机撒药毒杀、释放赤眼蜂及白僵菌等措施。但由于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有些措施技术性较强,群众不易掌握,故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根据北方松毛虫上树取食及下树越冬的习性,又先后采用了围裹塑料裙、拟除虫菊酯毒笔及拟除虫菊酯喷毒环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实践,围塑料裙和毒笔法均需刮树皮,否则效果不稳。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和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研究以及二十二年来在省内66个县撒放900t白僵菌粉,防治142万余亩松林松毛虫,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不会影响养蚕业,不会增加家蚕的僵病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防治松毛虫用的是松毛虫白僵菌,它对家蚕致病力低,对松毛虫致病力高,菌株不同;放菌治虫后,白僵菌数量很快消退到原来自然界的水平;松毛虫白僵菌在自然界的数量达不到使家蚕致病的数量。白僵菌的生产解决了三大技术难点:产品干燥技术,机械分离白僵菌孢子技术和高孢粉生产技术。解决了白僵菌的生产问题。明确了使用方法:纱布袋撒粉、机械喷粉和飞机喷洒;确定了放菌量,常规菌粉0.5~1.0kg/亩,高孢粉1.0~10.0g/亩;明确了放菌时间,每年10~11月份,3~4月份防治越冬代松毛虫;浙南、浙东南、沿海县市是我省最适合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地区,白僵菌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解决了白僵菌的使用问题。全省已广泛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些地区白僵菌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1/3,已成为我省防治松毛虫的主要手段。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3184.09方元,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六安地区位于皖西大别山北鹿,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区有林地面积520万亩,其中马尾松纯林230万亩,占现有林的44%。马尾松毛虫是我区主要森林病虫害,平均年发生面积在四、五十万亩以上,一九七三年达68万亩,每年防治松毛虫化费大量经费、农药和劳力,仍不能彻底根治。自一九六四年开始,我们注意改进营林措施,抑制松毛虫危害,几年来共营造混交林60多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发生的周期,降低为害频率。我们主要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现有飞播林1,600万亩(不包括1981、1982年播种面积),其中500-1,000万亩处于松毛虫常灾区,松毛虫常年大发生,危害严重。防治松毛虫是飞播林管理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对阳江、开平、惠东等县的28.5万亩飞播林的松毛虫,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白僵菌油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飞播林防治松毛虫,找到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沙枣尺蠖(Apochemia cinerapius erschott)又名杨尺蠖、榆尺蠖等。为害杨、柳、沙枣、榆、槐、桑、梨、苹果等多种林木及果树,本区主要为害沙枣,近年来也严重食害毛条,是沙区防护林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每年发生面积6—8万亩,受灾面积4—5万亩,轻者生长衰弱、结实不良,重者引起枯梢枯干甚至死亡。六十年代以来,多采用六六六粉单一防治,虽对减轻当年危害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对施药时机掌握不当,防治时杀伤  相似文献   

19.
<正> 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在我省均有发生,以赤松毛虫为甚。每年成灾面积50余万亩,防治费用达百万余元,并影响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30多年来,松毛虫均为我省森林害虫防治重点,至今未能控制其成灾,其因何在?笔者认为,过去对待松毛虫,着眼于害,着手于杀,没有把它与种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又因防治对策不良,方法不当,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失去自控能力,反而使虫灾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0.
我所营林面积五千余亩,其中松树纯林四千五百亩。一九六八年以来连年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二年严重受害的约三千亩,虫口密度平均每株达一百多条,我们曾采取人工摘茧、捉虫和喷化学药剂等办法进行防治,但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今年我们除积极进行生物防治试验外,同时采取黑光灯诱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