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新疆石河子地区2014年23组地下水水样测试数据对该区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无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组地下水水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无机污染,承压水污染较潜水污染严重,潜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浅层承压水以严重污染为主,深层承压水以中度污染为主。根据检出的微量有机指标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组潜水未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承压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其中,8组浅层承压水中1,2-二氯乙烷和总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2.5%,10组深层承压水中甲苯和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该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地表水水质和污染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采用简化改进后的联系度的确定方法,对土默特左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默特左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中等偏上,但对于已受到污染及处于中等程度的水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评判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状况,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乌昌石城市群2016年采集的88组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各方法特点采用综合权重法确定最终水质类别,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来实现水质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与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契合度达到61.4%为最高值;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Ⅱ、Ⅲ、Ⅳ、Ⅴ类水的样本数占样品总数的54.6%、26.1%、13.6%、5.7%,无Ⅰ类水;水质的整体分布规律为:Ⅱ、Ⅲ类水分布较广,从研究区西部石河子市到东部阜康市及东南部乌鲁木齐市皆有分布,Ⅳ、Ⅴ类水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阜康市、呼图壁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根据吐鲁番地区2015年(最近1次)全面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选取44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潜水33组,承压水11组),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泰安城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是泰安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为准确反映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系统采集并分析了地下水样品119组,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最差指标判别法相结合的分类组合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一般化学指标15项、无机毒理指标6项、毒性重金属5项、有机指标26项。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相对较差,可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8.07%,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样品占31.93%,地下水的综合质量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孔隙水;地下水综合质量受到天然地质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人类活动贡献率为54.36%,其中影响最大的指标为一般化学指标总硬度和无机毒理指标硝酸盐,超Ⅲ类指标影响率分别为74.39%、59.76%。分类组合评价方法考虑了一般化学指标与毒理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性,解决了传统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过于集中且Ⅲ类水出现概率低、最差指标判别法评价结果过于悲观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区域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8月所采集的29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质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区块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污染源,结果表明:苏里格南区块浅层地下水中总溶解固体(TDS)含量较低,且基本上未受到有机物污染,但存在大肠菌群、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以及金属锰、铁超标的现象;浅层地下水中大肠菌群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人蓄粪便,而地下水中"三氮"的污染源主要为农药化肥及人蓄粪便;浅层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土壤中铁、锰的本底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谷平原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开展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可科学地识别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循环更新路径,并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依据。文中通过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Gibbs图、离子比率图等方法,对研究区61个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主要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好,其p H值范围在7.1-8.3之间,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均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HCO-3、Ca2+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且浓度值较大,是地下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Mg型。岩石风化及水岩交互作用是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碳酸岩矿物风化作用和水岩交互作用下,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逐步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永定河补水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对补水期间永定河沿岸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根据补水期间各采样井参评指标的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降维处理结果,筛选最适评价方法,并进行研究区域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参评指标关注度、水质类别分布连续性、评价结果与水质变化情况一致性等方面考虑,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取小取大算子能够更准确的反映补水期间永定河沿线地下水水质的优劣变化。短期内生态补水未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影响。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的上游河段水质最好;下游河段次之,整体表现出Fe、Mn等背景指标浓度偏高的现象;中游河段水质较差,人为污染指标NO-3-N浓度偏高。受扩散稀释作用的影响,随着补水工作的进行,研究区域Ⅴ类井(NO-3-N高值区)消失,水质整体向中间水质Ⅲ类水过渡。  相似文献   

9.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所采集的75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质资料,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源的特点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F水主要存在着TDS、总硬度、Mn、"三氮"、Fe、氯化物以及硫酸盐的超标现象.TDS,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主要由于局部地区过量开采...  相似文献   

10.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以硝态氮为主,呈面状分布;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以点状形式存在。渭河以北地区氮污染程度高于渭河以南地区;渭河北部的漆水河-洛河地段、渭河南部西安城区和户县-长安及华县的黄土...  相似文献   

11.
从"污染源排放→包气带传输→地下水污染"的系统概念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污染广义敏感性和狭义敏感性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在广泛水文地质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以GIS空间分析为手段,完成了西安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纯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西安市地下水污染的狭义敏感性,以主河道、漫滩阶地、一级阶地和人工填土区最为敏感,与中心城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分布状况有较大偏离;考虑人类活动及污染源分布,广义敏感性为,西安市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以建城区和北郊污灌区最为敏感,与地下水污染的现实分布格局相一致,但在广阔的农业区,使得敏感性等级不甚明显。进而得出,地下水污染狭义敏感性评价适合大尺度区、人类影响小或影响均一区的评价;广义敏感性评价适合小尺度区、人类影响大、影响不均一区的评价。本研究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及西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水是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以滹沱河冲积平原为重点研究区,采集了大量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有机污染威胁,主要检出有机组分为卤代烃类和氯代苯类,其中三氯甲烷检出率高达14.02%;有机物超标样品较少,但是超标浓度较高,主要超标组分为四氯化碳。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由于有机物的高毒理性,研究区内有机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沋河水库周边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沋河水库周边大部分住户仍以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为深入了解该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并及时对村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于2016年3月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库区周边主要以地下水为饮用水的村镇的地下水中Zn、Cr、Pb、Mn、Cu含量。将检测结果运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沋河水库周边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作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所测地下水水样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水质标准要求的极限值。经过地下饮用水路径所致的风险中,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引起的风险都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值(5×10~(-5)a~(-1))。但是该地区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研究区地下水的潜在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比湖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泉水、人工恢复湿地水、浅层水、河水、湖水进行水质监测,利用单污染指数法评价单因子对环境产生的等效影响程度,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水质综合质量现状.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湿地、浅层水、河水、湖水检测项目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泉水检测项目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空变异的地下水模拟参数插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水的储藏与运行特性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对其进行监测时往往只能得到有限的监测结果,因此需要借助已知点信息来对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参数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估计,着重阐述了浅层地下水环境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异性,通过实验模拟水质指标在浅层地下水非均质环境中的运移,分析了示踪剂氯离子迁移过程中浓度变化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空间点去除率为33%和50%条件下的时空协同克里格估值;结果表明,在其他时刻只有参估点时间信息而无待估点时间信息,无论待估点的多寡,时空协同克立格估计效果相比普通克立格基本相当,证明了建立在地下水环境评价变量随机性空间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的协同克里格最优估计方法切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中氟化物的赋存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氟的最低浓度为0.15 mg·L~(-1),最高浓度为7.00 mg·L~(-1),平均值为2.10 mg·L~(-1)。研究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含量大于1.00 mg·L~(-1),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整体表现为东南部湖积台地地下水氟含量要高于西北部冲湖积平原地区。在低TH(总硬度)、偏碱性的浅层地下水环境中,Ca~(2+)的活度会降低,有利于F~-在地下水中的富集。浅层地下水中氟与土壤水溶性氟的空间浓度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湖积台地及蛮汉山前地带沉积的富氟矿物,是本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对河口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采样调查,结合离子全组分和稳定同位素证据,分析了研究区水化学特征与各水体补给来源,探讨了长期引黄灌溉对区域水循环、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1)河口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都具有较高的矿化度,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平均矿化度分别为27.96、23.17 g·L-1,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阳离子Mg2+、Na+、K+,阴离子Cl-、SO2-4是与总溶解固体(TDS)显著相关的主要离子成分;(2)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K,是典型的海水混合或者卤水;地表水由于工、农业和城市污染,水化学类型向Cl·SO4-Na·K·Ca变化,水化学类型变化复杂;(3) 地表水水体的盐分补给来源于海水混合以及城市及农业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输入则来自海水入侵以及降水、地表水的下渗补给;(4) 生态调水后地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近海湿地,补给比例48%~81%,而海岸滩涂带地下水的补给比例最低,这可能与海岸含水层渗透系数相对农田和湿地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豫北平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地下水污染问题随着大发展愈加严重,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是度量潜在地下水污染的有效工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前提。目前传统的DRASTIC模型已成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最为广泛的手段,但其评价结果需要有充分的地下水化学、同位素相关分析的证据,因此研究采用DRASTIC与地下水更新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DRASTIC模型评估豫北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的结果上,形成“层次分析框架-GIS”地下水易污性分布图,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地下水年龄和更新速率来建立的地下水更新能力指标,分析验证地下水脆弱性结果,研究表明:极高和较高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靠近南太行山前和黄河两侧的地区,分别覆盖研究区面积的13%和18.5%,同位素发生明显的富集(2H:-65~-53SMOW‰,3H:16.6~29.1TU,18O:-8.9~-7.4SMOW‰),地下水年龄较小(2~6.6年),地下水的更新速率较快(4.3%~15%a-1);而极低和较低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分别覆盖17.9%...  相似文献   

19.
北京南部地区地下水氟化物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区99眼机井的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应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和水文化学分析软件,研究了北京南部地区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相对比较简单,以HCO3-Ca.Mg型为主。氟化物在研究区地下水中广泛分布,影响着地下水水质状况。浅层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变化范围在0.13~1.76mg/L之间,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东南部。与浅层地下水相比,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较低,未出现超标现象。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与pH值及Ca2+浓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与取水深度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地下水中氟化物主要由自然因素造成,但近年来人类频繁活动也影响着水体中氟化物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是分析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系统干扰的基础,也是有意识控制人类行为、涵养地下水的依据。文中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针对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的特点,筛选人口、耕地面积、开采井数量、粮食产量、河道过水量和水渠引水量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采用指标加权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对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不同区位、不同年代的人类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上游人类活动强度最大,为0.79,中游和下游地区较小,分别为0.38和0.45;在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0.35、0.46、0.67和0.71,也就是人类活动表现为不断发展、积累和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