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区的环境问题通常比较突出,当地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深感忧虑。文中选择陕西省彬县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煤矿区居民的健康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的健康风险感知处在一个较高水平。2)对健康风险感知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依次是:大气污染感知,为了经济或就业而愿意受污染,对煤矿开采的态度,噪音,性别,相信煤矿对环境的改善作了很大努力,居住时间。政府部门除了传统的环境监管外,还要引导煤矿企业与当地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王石凹矿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文中研究通过49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利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等方法,探讨了对环境污染调适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1)居民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而又有一定效率的调适行为。"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是居民最常用的要求改善环境的行为。2)性别和职业分组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调适行为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大气污染调适行为方面年龄分组间有显著差异。对水污染调适行为有显著影响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和居住时间。在噪音污染调适行为上有显著差异的是居住时间不同。3)居民对矿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健康担心程度都对搬家的想法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的环境治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价格升序和降序价值引导技术下居民在给定价格水平上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沈阳市和太原市居民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均低于其他城市。2)价格升序引导技术下,所有城市受访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18.35元/年,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为2.72;降序引导技术下,均值和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8.57元/年和2.48。3)南北方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有所差异,南方城市支付意愿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北方城市。4)微观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及对社区绿地覆盖率的满意度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状况感知、年龄及距绿地的距离呈显著负向影响。5)宏观因素中居住区域及居住社区类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城市呈显著负向影响。建议贴合居民预期与需求、重视社区绿地空间再造、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及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  相似文献   

4.
以乌鲁木齐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1983份调查问卷,构建了包含居民社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四类16个影响因素在内的Logit模型,对民族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居民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特征是影响其住房选择行为的核心因素,其中年龄、户口、居住时间、家庭收入、宗教信仰、拥有自有住房意愿对住房选择行为影响显著;2)自有住房群体中,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期居民偏多;家庭收入高、拥有自有住房意愿、非农户口的居民买房的可能性大;居住时间越久,购买住房可能性越大;3)租住群体中,居民家庭收入比较低,居住时间较短,农村户口居民较多;无宗教信仰的居民选择租住的可能性更大;4)住房市场特殊地时空性在多方位、深层次地影响人们的住房选择行为,传统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作用在变弱.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公众感知能够有效检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能。选取fsQCA方法,基于CSS2021数据研究自我认同、污染感知、互联网使用、社会责任感、社会风气、经济治理、环境治理、行政透明8个前因因素及组态空间差异特征对农村人居环境感知混合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当地污染程度与政府治污是农村居民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指标;印证了公众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已上升到高阶形式,提升至人文环境、社区治理等精神层面;农村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存在空间分异,东部环境感知高低核心条件为居民主观感知,中部为社会风气,西部则是政府治理。提出优化路径:农村环境整治重点与难点是污染源治理、持续强化改善并提升高质量农村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差异化环境治理,文中研究或可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12个样本点2133个居民的调研,运用CVM理论结合Tobit模型,多因素视角从空间分析不同类型居民的生态认知与支付行为。研究发现:1)居民的生态认知、支付意愿与支付方式在空间呈现非均衡性和差异性,居民属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客观情况,以及对环境问题关注度、对政府工作的信心等主观意识是重要影响因素。2)下游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较上、中游高20.19%、12.02%。其中,上中下游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年限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值分别为9.22-21.77%、2.1-32.66%、36.08-39.47%。3)上游及部分城镇居民更愿意支付货币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及部分农村居民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有66.01%受访者选择参加义务劳动保护生态环境。4)上中游居民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正相关,下游却无显著关联,收入水平仅影响其支付方式。5)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即便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但通过义务劳动保护环境的比重高达71.43%。研究结果表明:上中下游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与对资源依赖方式的不同、生产生活区环境的敏感与脆弱程度的多样性及不同区域居民生态群体意识的差别,成为影响居民保护环境、拯救塔里木河危机的认知和决策在空间呈现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问卷调查和相互交谈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居民的居住区位偏好、居住区位优势以及居民社会属性和区位环境因素对区位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居民对现居地有较大依赖性的同时更偏好于城关区和安宁区,选择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主要是部分本地居民的意愿.2)居住区位偏好与区位优势具有较高的吻合性.3)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等对居住区位偏好的影响不明显,而住房位置、房价、交通条件、教育环境是影响居住区位偏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西安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五大因素对其使用共享单车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大因素对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行为态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的递减特征,表明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共享单车的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9.
与以往仅从个体性因素研究居民环境行为不同,文中从社会性因素入手,利用CGSS2013数据,分析现阶段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居民实施环境行为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差距、社会阶层差异相当显著,城镇居民、社会阶层较高居民其环境行为明显较多。此外,个体性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仍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居于社会环境中的居民环境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外部因素影响,环境污染状况、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和大众传媒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区林地坡面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过多年观测,研究了晋西黄土区林地坡面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变化规律,通过不同数学方法分析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探讨坡面尺度上的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晋西黄土区林地坡面土壤含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剖面与时间变化规律;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00cm以内,从表层开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变异系数也相应减小;土壤含水量与前期降雨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变异系数在降雨后迅速减小,并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灰色关联与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在坡面尺度上土壤水分是地形因子、植被因子等多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来说,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坡面尺度上气象因子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探索雨水的回收利用是其水资源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了解居民对雨水利用的接受意愿对该类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提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在太原市的居住时间等属性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上述属性在居民接受意愿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文中以塔尔寺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总体感知等角度分析了宗教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态度,并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旅游是民族村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途径,影响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因素众多,但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却鲜有学者基于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更难以将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置于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文章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DFID-SLA为理论框架,以广西桂林金坑大寨(瑶)、平安壮寨(壮),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侗)、西江苗寨(苗)为案例地的540份问卷调查和63份访谈为数据资料,测度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的因素,揭示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从农户尺度分析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均对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正向效应,制度环境感知作为外源因素对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显著正向效应,生计资本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的最主要因素。2)生计策略多元性在农民生计资本到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这条路径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不同村寨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3)7种类型农户在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存在差异显著,且在生计资本要素上差异最为显著。据此,研究构建的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框架得以检验,为民族村...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5年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系数和重心模型,揭示居民对5A级景区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居民年内总旅游需求呈山岭形变化,季节波动明显;对单个景区的旅游需求存在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W型、U型5个类型;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的年内时间变化主要受到景区资源特性、气候舒适度、节假日、景区景观的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居民的旅游需求主要集中在长白山为中心的东北偏好区、以故宫为中心的华北偏好区、以九寨沟为中心的西部偏好区和以泰山等景区为纽带的环形偏好带4个区域;居民旅游需求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旅东,夏游北,秋赏西,冬观南;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景区类型、空间距离、气候适宜性、可进入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库车县灌区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研究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相对影响力的大小,以新疆库车县灌区为例,基于现阶段土地盐渍化研究成果,在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下,分别提取8个土地盐渍化时空演变影响因子,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是主导因素,地形、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起主导作用;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水体、灌溉和排水渠系统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起主导作用;灌溉系统对土地盐渍化过程的影响大于排水系统;气候条件不是土地盐渍化发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牧户亲环境行为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中以三江源地区牧户为调研对象,使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在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2)环境规制对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约束型、引导型和激励型规制均能正向调节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此,文中从提升风险感知水平和健全环境规制制度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六普"数据,分别从人均居住面积、住房配套设施、建筑年代及租房情况等四个方面8个指标反映中国287座城市居住困难群体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居住困难群体空间分布上具有大城市指向;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群核心城市往往既是城市人居环境优越的地区,又是城市居住困难群体的集中地。这表明快速城镇化已对城市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城镇空间拓展造成"城中村"等居住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发达城市导致的居住压力问题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结合科学监测数据,分析阿克苏河流域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及适应对策选择倾向,并比较了流域内不同地区、职业及学历居民的感知差异与对策选择差异。结果表明:① 阿克苏河流域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气候已发生变化,且变化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后,居民在气候变化感知中所体现的地区差异较明显。② 阿克苏河流域多数居民认为,当地“山区雪冰融化加速”、“自然灾害增多”、“播种期提前”,不同属性居民对其感知差异不明显;对于“河流水量变化”,居民的感知存在不确定性,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③ 农业系统自身调整型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型措施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型措施易被居民接受。④ 阿克苏地区不同流域、职业及学历的居民在适应对策选择中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中游居民、非农业者以及中高等学历者的应对措施倾向较为积极。
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内蒙古沿黄地区乡村居住建筑形体尺度不合理导致的建筑能耗过高、室内自然采光环境及热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从建筑形体尺度与功能空间需求方面对内蒙古沿黄地区乡村居住建筑进行调研,提取乡村居住建筑原型。利用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平台对建筑原型几何参数进行界定并实现动态控制,借助Ladybug Tools工具集对不同设计变量组合方案进行建筑能耗、室内自然采光环境及室内热舒适性模拟并输出各建筑性能评价指标值。将所得评价指标值作为优化数据与NSGA-Ⅱ算法耦合,建立内蒙古沿黄地区乡村居住建筑多目标优化流程,得出均优建筑设计方案。经过迭代计算,从1800组设计变量组合中选取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相比基准建筑,优化方案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可降低19.9%,室内全天然采光达标面积百分比可提高16.9%,有效天然采光照度百分比可提高2.2%,室内适应性热不舒适时间百分比可降低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