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鱼人工育苗主要病害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不断地扩大,人工育苗也随之迅猛发展,2000年仅福建省闽东地区大黄鱼育苗场竞达180多家,大量的育苗室用水取自海区又排向海区,致使海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育苗病害日益频繁。根据对闽东地区的蕉城、福安、霞浦、福鼎及福州地区的罗源、连江等县(市)育苗场的大黄鱼育苗中所发生的病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大黄鱼育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不断地扩大,育苗业也随之无序发展,闽东地区仅2000年大黄鱼育苗室就达180多家,大量的育苗室用水取自海区,又排向海区,导致交叉感染,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病害R益频繁。笔者2001年通过对闽东地区及福州地区的罗源、连江两地育苗室的大黄鱼育苗中所发生的病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是闽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福建省的85%以上。随着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大黄鱼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报道如…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黄鱼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晓鸾 《齐鲁渔业》2005,22(12):18-19
刺激隐核虫,义称“海水鱼小瓜虫”,属纤毛动物门小瓜虫类。虫体为卵圆或球形,全身表面有均匀一致的纤毛。  相似文献   

6.
海信 《齐鲁渔业》2004,21(7):29-29
近年来,在海水养殖区大黄鱼常流行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这种疾病常发生于50~100克体重的鱼体,没有明显症状(如烂鳃、烂尾、出血等)。镜检没有寄生虫感染;吃食正常,没有肠炎症状;肝脾没有显著肿大。但多见肝脏颜色较苍白,少数肾脏有些肿胀、充血、有节样物,部分鱼有下颌发红现象。 这种病一旦发生,便会传染,特别是同一网箱的鱼,几天内死亡率可达10%~70%,然而同一水体中的其他网箱可能不发病,或仅有少量发病。  相似文献   

7.
一、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中的常见疾病1.细菌性体表溃疡病 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以继发性感染为多。症状:大黄鱼皮肤有瘀斑,褪色,体表疖疮或溃烂,鳍条缺损,解剖病鱼发现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  相似文献   

8.
9.
大黄鱼养殖疾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起群 《齐鲁渔业》2002,19(10):13-14
1 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弧菌病,病原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或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它们均为弧菌科,弧菌属。两者症状和防治方法都比较相似。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症状为:患病初期,病鱼食欲下降,游动迟缓,平衡失调,体表皮肤有淤斑,鳃浅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濒死病鱼发现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黄色粘液。治疗:根据大黄鱼的发病情况,在饵料中掺入庆大霉素或土霉素、卡那霉素、丙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用量为投饵量的1%~3%,连续投饵5天。待大黄鱼食欲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闽东地区开展大黄鱼网箱养殖有10年了 ,至今全省大黄鱼养殖网箱已发展到2 0余万只 ,成为浅海养殖的龙头产业。近年来 ,由于网箱集中连片 ,布局不合理 ,海区水域环境有机质负荷急剧增大 ,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造成网箱饲养的大黄鱼大面积发病 ,且鱼病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大 ,对这一新兴的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 ,加强对大黄鱼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已刻不容缓。现就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阐述如下。一、细菌性疾病1.弧菌病病原  弧菌症状  体表溃疡为其典型特征 ,随环境条件、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差别 ,并常有…  相似文献   

11.
横松芳治 《福建水产》1995,(4):79-80,78
鳖病的研究比鱼病做得少,不明病因还很多。以下介绍日本大分县淡水渔业试验场近年发生的鳖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鳖病种类有:由细菌性等病原体入侵引起死亡,如细菌入侵鳖体表引起的腐皮病或赤点病;病毒引起的肿颈病;霉菌之一的真菌引起的毛霉菌病等。还有因环境因素的变化或投饵不适造成的洞穴病或肝硬化病,这种病的死亡率低,但造成鳖的外观不佳,内部脂肪组织发生变化,往往降低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刮取患病的大黄鱼(Pesudociaenacrocea)体表鳞片制成水封片放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一个视野内有2~3个虫体,即可确诊。或将病鱼放在盛有淡水的缸盆中浸泡2min左右,如发现有大量乳白色椭圆形虫体亦可确诊。确诊后,用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敌百虫,淡水进行浸浴或挂袋处理后,在安全范围内找出有效浓度及最短有效时间。1病症及防治措施1.1病原为本尼登虫(Benedeniaseriolae),属于多钩亚钢、分室目(Capsaloidea)、分室科(Capsaloidae)。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6.6mm,最长者可过11.6mm,宽度一…  相似文献   

13.
一、细菌性病1郾 高温期弧菌病病因每年6 ̄9月,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尤其在高温期阶段,由于网箱内大黄鱼密度较大,鱼的鳃部极易感染弧菌。症状病鱼体表或鳍呈现红点、出血、糜烂、溃疡等,严重时病原菌侵袭内脏,致使肝脏肿大,呈淡黄色,甚至出血,食欲减退致死亡。治疗每天投喂磺胺  相似文献   

14.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贝尼登虫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学忠 《水产科学》1993,12(5):12-14
1992年6月开始我们承担福建省科委下达的“大黄鱼人工养殖”课题,研究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成技术。网箱设置地点在宁德市三都海域一个半堤式池塘,6月底人工培育的仔鱼(规格2~4cm)2万多尾入箱饲养,并同期放养部分2龄成鱼。饲养至9月份,成鱼和幼鱼先后发生病害。经观察诊断,确诊为贝尼登虫(Benednia seriolae)病。为此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6.
青蟹与梭子蟹主要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7.
养殖大黄鱼贝尼登虫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6月开始,我们承担福建省科委下达的“大黄鱼人工养殖”课题,研究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成技术。网箱设置在宁德市三都海域一个半堤式池塘,6月底将2万尾人工培育的仔鱼(规格2~4 cm)放入网箱饲养,同期放养部分2龄鱼。饲养至9月份,2龄鱼和幼鱼先后发生病害。经观察诊断,确诊为贝尼登虫病,并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是一种名贵的海水养殖新品种,近年来,我省的养殖规模不断发展,但其病害亦日趋严重。笔者认为在大黄鱼人工育苗过程中,主要的病害有三大类,即:寄生虫类疾病、营养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现就上述三大类疾病的症状、病因、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寄生虫类疾病1.淀粉卵涡鞭虫病症状:患苗急躁不安,在水面上下翻滚,或往池壁上摩擦冲撞。用烧杯捞苗,手电一照,可见在尾鳍上叶、背鳍等处有白色小亮点,故又称“小白点病”。镜检患苗,体表、鳍表上有固着近圆形小黑点的一般就为此病。病因:由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寄生所致。以前人们…  相似文献   

19.
游克仁 《科学养鱼》1999,(12):27-27
今年6~7月份,在福建沿海大黄鱼苗种培育海区陆续发生布娄壳虫病害。特别是宁德和福州两地区在网箱数量多、分布密集的海区,不但发病时间较早,而且蔓延尤其迅速,这对某些未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养鱼联合体,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大黄鱼苗种布娄壳虫的病害病状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一、病原此病病原体为布娄壳虫。虫体呈椭圆形状,且略带扁平,其背部微隆起,而腹面平坦,前部较薄,腹面有一圆形胞口,稍能够伸缩。但后部较厚稍偏一侧又有一卵圆形核体。虫体大小为(52~98)μm×(35~60)μm,呈半透明体。在其…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月我们承担福建省科委下达的“大黄鱼人工养殖”课题,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成技术。网箱设置地点在宁德市三都海域一个半堤式池塘,6月底人工培育的仔鱼(规格2~4厘米)2万多尾入箱饲养,同期放养部分2龄成鱼。饲养至9月份,成鱼和幼鱼先后发病,经观察诊断,确诊为贝氏登虫病,为此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