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和盆地是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以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岌岌草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变迁,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严重荒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草原退化、牧草产量下降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85—2006年共22年的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8个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牧草生长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5~2006年22 a的温性草原物候期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运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牧草物候期气候因子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牧草物候期产量为正相关关系,5月降水量与牧草抽穗期产量、7月和8月的降水与牧草成熟期产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牧草物候期产量与日照时数基本为负相关,温度对牧草生长期前期有正相关,后期为负相关。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对牧草物候期的影响系数分析,降水、温度是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和县1985~2006年的天然草地产草量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共和盆地温性草原1985~2006年22 a来天然草地产草量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85~2006年间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变化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22 a来,共和盆地温性草原天然草地产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2 a中,有8 a牧草产量低于多年平均值,其余14 a牧草产量均高于多年平均值,牧草产量的幅度变化较小。22 a来只有2 a为丰年,三年为歉年,其余17 a为平年,其中正距平百分率达12 a,负距平百分率仅为5 a。牧草生长季4~9月的降水、≥0℃积温、上一年度9~11月降水量为影响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因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个站点近15年的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对降水量、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不同时期牧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各水分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依次为土壤水分>耗水量>降水量;在时间尺度上,水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前期小中后期大的趋势,表现为随生长进程的推进,相关程度逐渐增强,同时水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一般情况下,典型草原牧草产量所需的水分基本由0~50 cm土层提供;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产草量的关系用直线或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降水与产草量的关系多用二次曲线拟合。这些结论和方程对牧草产量监测和旱情评价、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以克氏针茅(Stipa sareptana)、紫花针茅(S. purpurea)、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共和盆地以责南县地区为中心的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芨芨草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2003年通过样方调查和植被数量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的退化草地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退化草地植被盖度比对照区下降30%~50%,优势植物种的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植物逐步减少,明显增加了豆科、菊科、蔷薇科和毒草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52.47%.由于高寒植被的退化,导致了植被群落整体生态功能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克氏针茅(Stipa sareptana)、紫花针茅(S.purpurea)、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共和盆地以贵南县地区为中心的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芨芨草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2003年通过样方调查和植被数量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的退化草地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退化草地植被盖度比对照区下降30%~50%,优势植物种的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植物逐步减少,明显增加了豆科、菊科、蔷薇科和毒草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52.47%。由于高寒植被的退化,导致了植被群落整体生态功能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采取退牧还草、综合防治沙漠化等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琦 《青海草业》2007,16(4):37-39
通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退牧还草、综合防治沙漠化等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共和盆地的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塔拉滩和木格滩,共有荒漠化土地126.67万公顷.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展,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恢复植被与防治荒漠化相结合,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和恢复共和盆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云 《草业科学》1999,16(3):1-3
对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天山北坡中山 场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这一结论,并且建立了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共和盆地天然草场连续16年的牧草产量统计以及同期气候资料,在此基础上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得出4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分析了牧草生育期4月上旬至9月上旬旬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共和盆地高寒干旱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育期4月上旬至9月上旬旬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季节分配直接导致了干旱草原的天然牧草产量波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均具有正效应,是牧草对水分需求的3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海南州自然因素和载畜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草业科学》2002,19(2):16-18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7年的牧草月产量定位观测资料,运用相关普查法对影响牧草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春季∑2 ̄4月降水量和3 ̄5月日均气温对5 ̄9各月牧草产量(干重)分别有显著的相关(P〈0.05);而∑2 ̄6用和∑2 ̄8月日照只与8、9两月产量(干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对牧草月产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5月鲜草量与后其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通过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牧草月产量的多元回归数学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SustainGro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畜牧业的兴起,有机饲草料的生产也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2004-2005年分别在内蒙古境内的库布齐沙地、科尔沁沙地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对10种牧草进行了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SustainGro (SG)能明显提高牧草产量,随着施肥量(450~900 kg/hm2)的增加,牧草产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内陆的共和盆地1985—2005年21年间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水、热两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两因子与产草量的关联度基本相近,但在该区域降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热量条件是主导因子,尤其是4—8月温度的高低,是决定当年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硫肥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产量和品质及绵羊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依群  汪诗平 《草地学报》1997,5(4):236-243
该试验于1995-1996年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土壤类型为沙质栗钙土,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1.50%左右,有效硫含量8ppm分别设在三块1hm^2的围栏样地,1995年5月-一次性施入0,30和60kg硫肥(CaSO4.2H2O),分别定期测试草原群落生产力,主要草种地上生物量以及1.5岁内蒙古细毛羊的体重和羊毛等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禾本科牧草--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黑麦草进行不同用量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每次收割后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显著增加鲜草产量,提高茎叶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改善其品质。黑麦草需钾量较大,种植后易导致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下降,生产上应注意其后继作物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