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草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7种除草剂和8种杀菌剂的常规浓度对稻田害虫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扫弗特对褐飞虱,尖钩宽黾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丁草胺除对褐飞虱成虫杀伤小外,对上述2种天敌的杀伤作用也大。快杀稗,乙草胺,苄磺隆,金秋,稻福星的杀伤作用不明显;异稻瘟净对褐飞虱2,3龄若虫,尖钩宽黾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弄清了本市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在不同时期的发生规律,明确了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其中以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中旬以后最为明显;当蛛虱比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蜘蛛、黑肩绿盲蝽即能有效地控制前期稻飞虱的危害,为制定中粳稻区综合治理褐飞虱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田间试验数据全面反映不同时间施用甲胺磷+溴氰菊酯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等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褐飞虱主害代的控制作用与使用时间有密切关系,且随种群的发展而下降。施药区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较对照区显著提高,引起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提高的主要时期在四代成若虫高峰期至五代卵高峰期,即施药后2~3周内。其主要原因是甲胺磷+溴氰菊酯对捕食性天敌尤其是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作用。因此建议限制甚至禁止在水稻田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两种农药。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亚洲国家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其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YLS为靶标,通过抑制褐飞虱体内YLS从而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必将是今后有效防治褐飞虱的新途径。前期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化学杀虫剂相比,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配制剂因能有效抑制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从而导致褐飞虱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利用生命表和Morris-Watt数学模型分析了27%丰加霉素&四霉素P&四烯菌素B&四霉素A和75%肟菌酯&戊唑醇分别与吡虫啉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影响。结果表明,2种混合配剂处理后褐飞虱体内YLS的数量均明显下降,且褐飞虱种群增长指数显著低于吡虫啉处理组,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卵孵化期和成虫产卵期。本研究结果为褐飞虱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 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寄生性天敌两索线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的幼虫寄生于褐飞虱、灰飞虱等害虫的体内,使宿主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直至死亡。本文较详细地报导了湖北省褐飞虱寄生性天敌两索线虫的生活史。在实验室内用感染期幼虫作感染褐飞虱的试验获得成功。根据该虫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在汉阳县的两索线虫孳生田里,采用与水稻高产栽培相结合的保护线虫措施,可以在褐飞虱中等发生量的年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共生菌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缺乏共生菌情况下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后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取食抗性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均明显比取食感虫品种TN1的褐飞虱少,而取食抗性品种IR26、Mudgo和ASD7的2龄田间种群褐飞虱若虫的共生菌减少量均超过了50%。在感虫和抗虫水稻品种上,缺乏共生菌的褐飞虱若虫历期均显著长于正常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生长速率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褐飞虱。正常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取食感虫和抗虫品种时的若虫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但缺乏共生菌的生物型1在取食抗虫品种Mudgo和ASD7时的若虫历期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品种TN1时的若虫历期。推测共生菌在褐飞虱适应水稻抗性品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的选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3种类型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和未取食稻株的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褐飞虱在籼稻浙852和粳稻秀水11上主要选择白背飞虱取食后的稻株,在籼粳杂交稻协优9308上表现为差异不明显;白背飞虱则在浙852上主要选择褐飞虱取食后稻株。对3个品种稻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飞虱取食诱导稻株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以及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以后取食的稻飞虱的寄主选择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溴氰菊酯对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爱兵 《江西植保》2007,30(2):70-71,76
用稻苗喷雾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对褐飞虱的毒力,然后在亚致死剂量处理过的水稻植株上,放入3龄中期若虫饲养至羽化。存活的成虫按翅型分成单对转移到新鲜无药的孕穗初期的水稻上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工具,以江西吉安地区三化螟虫情为对象,根据常规测报经验选取预报指标,应用综合评判、模糊关系方程法、模糊优先比,试作三化螟区域趋势中长期预报。预报情况,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抗性水稻品种IR36地上部分次生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得到四种不同溶剂的萃取物。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色针状晶体组分F4-1,分别测试了组分F4-1对褐飞虱若虫取食和褐飞虱成虫产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组分F4-1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0μg/mL浓度时,褐飞虱3龄若虫蜜露分泌量明显减少,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褐飞虱3龄、4龄若虫的蜜露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在500μg/mL时,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拒食率分别为68.95%和60.28%。在100和500μg/mL浓度时,褐飞虱3龄若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F4-1在500μg/mL浓度时,对褐飞虱成虫的产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卵忌避率达91.03%。组分F4-1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成分分别是(3α,24S)-5-烯-3-豆甾醇、反式-5,22-二烯-3α-豆甾醇、菜油甾醇和(3β,22Z)5,22-二烯-3-豆甾醇乙酯。  相似文献   

12.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ASD7、IR36、粳籼89(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和感性品种TN1为材料,比较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这些品种上的行为反应。褐飞虱对抗性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非嗜好性。褐飞虱自4h、白背飞虱自8h以后,各品种上的着虫量与TN1差异显著,而其它各品种上的虫量无明显差异(Mudgo除外)。白背飞虱选择各抗性品种的百分率明显大于褐飞虱(Mudgo除外);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飞虱数量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两种稻飞虱在抗性品种和TN1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取食同一品种时,白背飞虱在IR36、JX89上的取食量大于褐飞虱,且相互间差异显著。两种稻飞虱在四个抗性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明显多于TN1;两种飞虱在ASD7和JX89上的取食痕数量差异显著,白背飞虱的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在所有水稻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与取食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品种抗虫性是害虫综合治理中重要的技术措施。筛选抗性材料和评价其抗性机制是作物育种和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并介绍了抗稻飞虱的基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可为水稻抗稻飞虱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以及稻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褐飞虱怀卵雌成虫不同梯度数量下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单季中稻田二代褐飞虱怀卵雌成虫数量以及前期防控对后期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代怀卵雌成虫数量(x)决定了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前期防控(防控:c=1;不防控:c=0)能够明显压低后期褐飞虱种群大小(y);并可建立广义线性回归模型:log(y)=0.943x-3.191c+0.703xc+7.200。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两个临界值:(1)x0.4头/百丛时,需要采取"压前控后"策略,即在二、三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各施药一次,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发生危害;(2)x2.4头/百丛时,即使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褐飞虱仍然会大发生。2006-2014年大田普查数据亦表明当x2.4头/百丛时,三代褐飞虱极易大发生。本研究明确了褐飞虱前期种群数量对后期发生程度的影响,并可依据前期怀卵雌成虫数量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实现科学防控,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15.
Walsh 于1864年首先报道一种害虫有形态相似而致害性(virulence)不同的种群。生物型(biotype)一词,乃是1903年由 Johannsen 作为种(species)以下的一个分类单位而提出。现代昆虫学上所称的生物型是抗虫育种先驱 Painter 于三十年代定名的。害虫新生物型的出现是由抗虫品种诱发的,正像抗病品种导致病原菌产生新的生理小种(race)那样。植病学家 Flor 于1959年最早提出了一种设想:寄主植物每有一个主效的抗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经甲胺磷处理后 ,酯酶活性首先表现为受到抑制 ,然后上升 ,到达最大值后再下降并停留在一个相对对照较高的水平。在 1次处理的基础上 ,第 3天和第 7天再次处理 ,酯酶的变化进程与 1次处理相同 ,但最后的停留水平均高于 1次处理 ,分别为 1次处理的 1.35倍和 1.63倍左右。敏感性测定同样表明再次处理可以导致敏感性进一步下降 ,第 3天和第 7天再次处理 ,敏感性分别比 1次处理下降了0.35 1、0.696倍。  相似文献   

17.
施用化学农药对减轻农作物病虫所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滥用农药也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其中之一是严重杀伤害虫天敌,以致破坏益虫、害虫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为了探索化学农药对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探讨充分发挥农药和天敌控制稻飞虱的经济、安全、有效方法,1981年早造期间,我们在佛山地区良种繁育场进行了本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定了8204、8533、农虎、测48、秀水620、秀水664、秀水678及汕优六号等8个品种对与褐飞虱种群发育、存活和生殖等有关的11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秀水620、664和678等品种的抗褐飞虱性状与汕优六号相似,可使种群内禀增长力下降,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净增殖力较对照品种降低79.5%—88.1%。影响种群内禀增长力的主要原因是成虫生殖力和若虫存活率下降,引起世代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若虫历期延长和成虫存活和产卵动态的改变。但是,在秀水620和664上连续饲养的第三代,若虫存活率明显提高。田间试验证实,秀水620和664对褐飞虱自然种群的增长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主害代高峰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79.9%和72.5%,发生期亦有所推迟。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粗提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杏叶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着较强的拒避作用,在处理后24、48和96h对褐飞虱的拒避中浓度AFC50分别为0.57、0.98和1.70mg/ml。银杏叶提取物有较强的内吸性,其对褐飞虱的拒避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但触杀作用较弱。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mg/ml银杏叶提取物后,水稻上残存活褐飞虱虫数明显低于对照,7d后的校正拒避率仍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抗性筛选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的发展呈不规则的“S”形,第5代前抗性上升很慢,第5~15代间迅速上升,第15代后上升再次变慢。利用选育的抗甲胺磷褐飞虱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显示,正交和反交子代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5130和0.4673,表明抗性主效基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利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曲线分析法,初步判断抗性遗传不是单基因控制的;卡方(χ^2)测验进一步证实,抗性遗传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抗性筛选全过程和F5~F13的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2190和0.2457,说明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产生的速率较快,出现高抗性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