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种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也就越来越重视.为促进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和合法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将知识产权协议纳入了世贸组织谈判的范畴.1991年12月18日,由10个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发展中国家谈判,最终达成了<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相似文献   

2.
刘洋  熊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58-12159
介绍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其基本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新品种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1997年3月24日,我国政府以国务院第213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同年10月开始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我国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申请数量已跃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前10名,位居第四位。因此有关人士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预测,我国条例实施后,到2010年,年申请保护的新品种数量将会达10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4.
植物新品种保护(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在国外又叫植物育种者权利(Plant Breeder's Right),是国家审批机关依据相关程序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植物新品种(或人工开发的野生植物新品种)进行审查、授权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的过程,是知识产权在植物新品种选育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1999年4月23日正式启动实施,并于同日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为该联盟的第39个成员国,实施1978年文本,标志着中国在农业领域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迅速,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林业新品种植物的保护工作,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对于当前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并提出提高林业部门重视程度、利用精准扶贫政策、加速林业产业升级、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完善保护制度等新品种植物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针对当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建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体系,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品种权申请量;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李建萍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作“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的培育者利用其品种而获得利益的专门权利,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实施过程就是制定一项专门的法规即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其核心...  相似文献   

9.
从植物新品种国际联盟公约的要点,保护对象的适用范围,新品种的定义,植物育种家权利范围及权利范围的限制(如强制排除条款、农民免责、权利耗尽原则)等方面,阐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处理原则,包括属地主义、育种家的定义、平等互惠原则、承认优先权、主管机构的强制授权的权利等。重点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花卉产业发展中与国外种苗公司合作,在花卉品种的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涉及植物新品种的权利转移、授权及实施,品种权人、品种繁殖人之间的限制协议。同时也探讨了国外在开发利用新品种方面的习惯作法,例如,支付高额专利费、独享品种使用权、限定品种的授权使用范围、支付由使用人发现和培育的变异品种试验费、受保护品种用于试验及育种的商定等内容。同时讨论了植物新品种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出只有加速中国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才能使中国花卉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回顾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概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内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测试及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新机遇、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出当前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更新观念,树立新型推广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约束和保障作用;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病虫信息发布和先进植保技术的传播速度;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植保减灾水平;壮大植保人员队伍,强化队伍素质;强化保障措施,为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日益完善,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度增长,转化效率逐步提高。通过分析福建省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在广东省肇庆市螺壳山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139科497属933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螺壳山植物物种丰富,以泛热带地理成分最为丰富。区内木本植物丰富,包括乔木258种、灌木219种、木质藤本61种。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多为小密度种群。与邻近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相比,螺壳山森林植物的丰富度较低,可能是长期人为干扰的结果。建议加强自然保护,促进螺壳山珍贵树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有利于育成和推广更多的植物新品种,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向植物育种领域投资,从而推动我国的种子工程建设,促进农林两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对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总结出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在法律位阶、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和禁止性规定等方面存在主要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从立法目的、扩大保护范围、拓展权利内容、延长保护时间、明确农民“自繁自用”含义,以及保持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等方面,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法律位阶,全面加强对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研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已成为各国农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结合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构建,分析了自主制定国家DUS测试指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研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工作, 更好地履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并与国际接轨,研制了刺槐属DUS测试指南。指南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有关测试指南总则和我国有关测试指南的国家标准,通过多年多点观测调查,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刺槐属主要种、变种、变型、无性系和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为性状特征表筛选确定了31个测试性状;对每个测试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共描述划分了110个表达状态或等级;为94个表达状态确定了标准品种;给每个表达状态确定了代码,并给每个性状规定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林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品种权法律法规建立、新品种保护体系的构建、保护名录的扩大和测试指南的研制等方面总结我国农林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进展,得出品种保护意识淡薄、申请数量和种属分布不均衡,以及假冒侵权严重且维权困难等方面问题突出的结论,提出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应适应国际趋势,加强立法、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统一协调,适时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重要的柑橘原产地之一,现有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广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柑橘生产,栽培历史悠久,主栽品种多为地方品种,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然而,目前柑橘生产上存在主栽品种品质退化、成熟期集中、品种结构不甚合理、品种改良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广东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广东柑橘种质资源丰富,开展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评价,综合运用常规育种方法与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高产、抗逆、不同成熟期的优质新品种,是新时期广东柑橘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共选育出金葵蜜橘、无籽砂糖橘、少核贡柑等33个柑橘新品种,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为全省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回顾了广东柑橘产区分布情况和品种结构调整概况,介绍了广东柑橘种质资源多样性以及柑橘品种改良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广东柑橘新品种选育成绩,提出了广东柑橘品种改良中的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今后广东柑橘品种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校园园林植物配置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总结了绿化植物的功能和选择的总体原则,详细介绍了粤西地区园林景观主要树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校园绿化植物种植的具体要求,为粤西高校新校区的绿化植物配置以及绿化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