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薄刀峰林场地处罗田县北部,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区,是杉木分布区的北缘地带。林场从1963年开始造林,23年里共营造杉木林10,000余亩,除改造、皆伐外,还保存杉木林分5800余亩,未成林的杉木林分367亩,占全场总造林保存面积的33.5%,杉木林分蓄积51,008m~3幼林每亩平均蓄积1.4m~3,11年生杉木林就有间伐收入,中龄林平均每亩蓄积8.65m~3,近熟林平均每亩蓄积  相似文献   

2.
我大队有林地三千亩,其中赤松林二千亩,树令一般在十八年生左右,大部分是次生林。过去由于管理不善,虫害蔓延,修枝过重,伐优留劣,造成疏密不匀,林分质量较差。为培育好现有松林,尽快提供优质木材,我们从1973年春开始搞扶育间伐试验,1975年春逐步把试验成果用于生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合理进行扶育间伐是改造低产林分、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分的合理经营密度是科学营林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赤松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我们于1973年春,在涛雒公社华山大队选择十三年生赤松林设置固定标准地5块,通过扶育间伐不断地调整林分的密度,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提高林分的生产力,有效地促进了赤松速生丰产。现将试验测定结果初步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的自然概况试验地气候条件,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据日照气象站(石臼所)的气候总结资料,主要气象要素为:年平均温度12.5℃,绝对最高温度37.5℃,绝对最低温度-14.5℃,年降雨量95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风速3.5  相似文献   

4.
溧阳县黄岗岭林场于1972年春营造了杉木林250亩,以后逐年发展,迄今共有杉木林600余亩.目前林分均郁闭成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650立方米,平均每亩约2.8立方米.近几年来,为了促进杉木生长,又在大面积栽杉基础上,进行了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小结如下:试验地面积4亩,于1972年3月上旬造林.造林地为缓坡荒地,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质地中至重壤.造林前一年全面整地深翻15—20厘米;开大穴栽植.株行距为0.83米×1.7米,每亩约480株左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5%以上.造林后第一年间作太子参,次年间作西瓜.每年松土除草2—3次,并及时除萌定株壅土,造林后第三年林分即郁闭成林.1974年胸径生长已呈峰值生长,年生  相似文献   

5.
我场于一九六三年由庐山引种柳杉,十多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已转入大面积造林.现在,我场营造柳杉林达11700亩,其中4200亩郁闭成林.十一年生柳杉林,平均树高7.6米,平均胸经9.2厘米,每亩蓄积量5.9211立方米.优势林分平均树高8.7米,平均胸径11.0厘米,每亩蓄积量7.1820立方米.一九六四年栽植的柳杉行道树(15年生),平均高13.7米,平均胸经22.0厘米,优势木高15.5米,胸经27.1厘米,单株材积0.4481立方米.引种情况说明,柳林是适于我场发展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6.
我局地处暖温带森林植物生长区,雨量充沛,湿度大,土壤肥沃。从1960年起共营造杉林4万余亩,已成林的2万余亩,一般生长良好。据观测,9.5年生的Ⅰ类林分,年增粗1.5厘米,材积年生长量2米~3/亩左右;16年生的Ⅱ类林分,材积年生长量近1米~3/亩;13-15年生Ⅲ类林分,材积年生量0.5米~3/亩。目前,迫切需要进行间伐抚育。为  相似文献   

7.
<正> 刺槐(Robinia pseudoaca Linn)具有材质好、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用材树种。刺槐虽有许多优点,但其速生性仅表现在林分的幼龄和中龄初期。在天水地区,刺槐长到十五、六年后,长势即趋缓慢。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四、五年就会出现早衰。吕二沟从五十年代开始营造刺槐林。这些刺槐林十年后郁闭就开始破裂;十五年后出现枯梢,树干回缩,树皮发黑,林相残破。该流域立地条件差的大河沟支沟更甚之,20年生的林分平均树高只6.1米,密度仅为每亩20株左右。目前,这种残疏林分在整个刺槐林中,占的比重较大。所以,探索残疏刺槐林适宜的更新方式,以继续发挥刺槐林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效益,就成了  相似文献   

8.
我场位于河曲县中部,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8.8℃,年降雨量平均40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30—140天,土壤为干瘠的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5%以下,植被主要有铁杆蒿、沙蓬、白茅等耐旱植物。自1960年建场以来,造林78,000亩,保存面积为56,402亩。经1979年10月森林资源清查,生长较好的林分为9,932亩,平均每亩蓄积量0.76立方米,可见,即使生长最好的林分,产量也很低。更为严重的是早期营造的杨树近2万亩,已形成慢生低产的“小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叶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划分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分密度级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切割法调查和测定天然赤松林的叶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还从叶量、叶量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天然赤松林的合理密度结构。  相似文献   

10.
水杉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我站从1970年开始引种,至今已有十三年的历史.现有成片林976亩,速生丰产林10亩.目前生长普遍较好,一般成片林分,9年生平均树高12.5米,胸径12.6厘米.速生丰产林,10年生平均树高15.4米,最大高17.2米;平均胸径16.6厘米,最大胸径25.5厘米;每亩活立木蓄积达14.2875立方米.为了综合分析营林措施与水杉生长的关系,进一步挖掘水杉速生丰产的潜力,从而提高水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对水杉速生丰产林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整理如下:丰产林的立地概况水杉速生丰产林地设在通商公社境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思南炉山林场60亩试验小区野生盐肤木林的技术改造,使倍林亩均角倍产量从试验前的0.6kg水平提高到了16.63kg水平,而其中补植的实生盐肤木所产结的角倍量可占单位面积总量的49.61%。经数量化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林分条件及秋迁蚜接种量条件下。不同的改造技术水平对倍林单位面积角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具有极显著影响。在正常气候条件下,8年生左右的野生盐肤木改造林分,盐肤木密度为200株/亩,藓量为每亩13m~2,每m~2藓上秋迁蚜接种量为2.3万头,则角倍亩产量可达20kg左右。亩产值600余元,其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均相对最好,在每年每亩投资56.06元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可达489.34元,同时成本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也分别高达872.89%、89.72%。  相似文献   

12.
<正>在南丹县山口林场,有一连片达3万亩树龄23~25年的杉木林分。杉木林平均每亩每年蓄积生长量在2立方米以上,最高达到2.4立方米。广西杉木专家陈代喜教授说,它是目前全国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的杉木林分。山口林场土壤肥沃,气候阴凉多雨,杉木生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该林场在1991~1993年种植的3万多亩杉木林,不仅全部采用了良种造林,而且使用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13.
七里峪林场位于北纬36°27′—36°41′,该场杆林背(海拔2150米)原有成片落叶松天然林60余亩,其余为散生,为我省华北落叶松天然分布的最南界。据1963年调查,该林分平均年龄为44年,密度每亩50株,疏密度0.54,平均胸径14.9厘米,胸径年生长量0.34厘米,平均树高14.1米,树高年生长量0.32米,亩蓄积量达6.1米~3。由于受天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泰山森林生态站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赤松(Pinus densif lora)和麻栎赤松混交林小气候的对比研究表明:麻栎赤松混交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其气温(空气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均比麻栎林和赤松林低,其相对湿度高于麻栎林和赤松林;3种林分温、湿度垂直方向3个层次上,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林内温度都随林分高度的增加而增高,林内湿度则减小。森林的存在能明显地影响其所在区域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15.
次生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中期,旺业甸实验林场有林地面积为254,744亩,其中天然次生林200,336亩,人工林37,045亩,灌木林17,363亩。天然次生林树种主要有白桦、山杨、蒙古栎、山黄榆、五角枫、黑桦、紫椴、糠椴等。在次生林中幼龄林占72.8%,平均每亩蓄积量1.3立方米,壮龄林占27.0%,平均每亩蓄积量4.4立方米,成过熟林占0.2%,平均每亩蓄积量1.2立方米。有些次生林林相较好,但也有不少次生林为慢生、稀疏、低产、劣  相似文献   

16.
武宣禄峰山林场位于武宣县北面,北纬23°45′,东经109°5′,是桂中丘陵地区,一九六五年试行机耕整地,营造2500亩杉木林,已获成功,20年生杉木林120亩,每亩蓄积量19.5652m~3,总蓄积量2347.824m~3,平均每亩主伐出材量13.092m~3,总出材量1571.04m~3。  相似文献   

17.
资兴县滁口林场因地制宜,于1958年至1965年先后进行大面积马尾松点播造林,共计8千余亩,现在均已成林成材。1977年4月标准地调查,19年生的马尾松林每亩平均蓄积量20.292立方米,其中最好的230亩,平均每亩保留113株,平均树  相似文献   

18.
清原县草市乡分水岭村北山,有一片28年生的赤松人工林,面积约20亩。在林内发现一株刚松(Pinus rigida Miu)其树干比赤松直,主干上有大量的不定芽和萌芽枝,树冠较小,叶坚硬、梢扭曲,三针一束。该树抗松干蚧、松毛虫,在同一林分中油松已受害逐渐枯死的情况下,它仍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水杉栽植的密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江都平原河坎深厚土壤和绿肥埋青管理条件下,水杉初植密度每亩444株(1×1.5米)和222株(1.6×2米)的林分,3—4年即可郁闭成林。及时将林分密度调整为每亩111株和56株,8.5年生时,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222株的林分大37.7—60%和36.2—61.7%;9.5年生时,每亩42株密度的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83株的林分大13%和60.1%。据此,认为每亩111株是水杉初植较适宜的密度。  相似文献   

20.
平远县是我省十六个用材林基地县之一,自1966年以来,全县共营造了杉木人工林19.7万亩,其中8—10年生的有11.2万亩,要经营好这些中幼林,合理的抚育间伐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确定这项工作的有关技术措施,1983年我们在泗水、上举两个乡设立了4个标准地进行间伐试验,并进行了调查和树干解析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一、抚育间伐试验的设置(一)杉木林的概况1983年在泗水新生林场和上举符坑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分别设立了不同林龄、不同地类的标准地。标准地杉木林分的初植密度是每亩240—250株,造林后进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林分一般4年生左右郁闭。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