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细小病毒在PK15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猪细小病毒毒株在不同细胞系上的生长情况不尽相同,如不能掌握其规律,将难以生产出优质的疫苗。对PPV(长春株)在PK15和ST细胞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在PK15细胞系中重点比较了不同的病毒接种方法、病毒接种量和病毒收获时间等因素对病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毒株在PK15和ST两种细胞系上的病变特征不同,但生长规模相似。在PK15细胞上按2%接种量、分步接种、80h时收获病毒,最终得到的病毒滴度(TCID50)最高。提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生产方案。然而,进一步的大规模培养试验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在PK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猪细小病毒南京毒株1(NJ-1)、南京毒株2(NJ-2)和7909毒株接种于PK-15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研究了猪细小病毒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在PK-15细胞中,3个毒株的增殖规律基本相似,均在感染后12h即可检测到荧光,表明其子代病毒粒子产生,随后逐渐增多,在感染后48h荧光几乎遍布所有细胞,随后荧光开始衰减,在84h时病毒引起细胞大面积崩解,荧光呈现岛屿状分布。通过绘制其一步法生长曲线可知,在病毒感染后12h,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TCID50/ml。为2.0左右,随后逐渐增高,感染后60h3种毒株的TCID50/mL均达到最高,子代病毒粒子向细胞外释放也达到高峰,其后TCID50逐渐下降。培养液中病毒粒子的丰寿期为7h。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PK15和ST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 ,临床上引起各种不同年龄、品种猪的水样腹泻和新生猪的高死亡率 ,造成规模化猪场的严重经济损失。该病毒可以在多种细胞上 (猪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和睾丸细胞等 )繁殖 ,且在不同细胞上的生物学特性也不尽一致。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TGEV在PK1 5和ST细胞上的生长特性 ,以期能发现毒价高、病变明显的细胞 ,为疫苗生产及临床诊断服务。1 材料1 .1 毒株 :从比利时引进的TGE强毒 ,经剥夺初奶的新生猪口…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将猪细小病毒CG-05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测定不同时间收获的病毒液的TCID50和HA,研究了CG-05株病毒在ST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病毒接种后镜检观察接毒细胞,在接种病毒后24 h,即可在细胞较少的区域看到非常轻微的病变。测定病毒TCID50,检测到接毒后培养17h病毒已经明显增殖;当培养到40h左右,其TCID50即接近高峰,达到10-7.2/0.1mL以上,并进入平台期;继续培养,TCID50最高可达到10-8.5/0.1mL,且直到122 h也不见明显降低。病毒HA价也出现同样的平台期,但比TCID50的平台期出现得晚,到50 h才进入平台期。结果表明,用ST细胞培养CG-05株病毒,接种病毒培养56~96 h后,如病变达到80%以上,且细胞脱落已形成20%以上空斑,此时收获病毒可获得高效价的病毒液。该研究可为制备高效价的PPV病毒抗原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乙脑病毒(JEV)感染PK15细胞后的增殖情况,筛选与病毒感染相关的lncRNA,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靶基因预测。通过免疫荧光试验来检测病毒结构蛋白E的表达情况,采用TCID50法检测PK15细胞中病毒的增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后lncRNA的表达水平,在NONCODE数据库对lncRNA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starBase、NONCODE、KEGG等数据库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JEV感染PK15细胞后,24~36 h为病毒滴度指数增长期,感染后36 h病毒滴度已达10-5.75 TCID50/mL。PK15细胞在感染JEV 12 h后,lncRNA A、B、C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lncRNA D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感染JEV 24、36和48 h后lncRNA A、B、C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lncRNA D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lncRNA A主要定位在胞质溶胶,lncRNA B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lncRNA C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可能分布,lncRNA D可能在细胞内呈现广泛性分布。通过靶基因预测和信号通路分析,lncRNA A、B、C的靶基因主要为OAS1、OAS2、OASL、COX1等,lncRNA D的靶基因主要为DST、ND1、ND2、ND4等。信号通路分析发现lncRNA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NF-κB和Toll样受体(TLR)等信号通路参与病毒感染后的增殖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宿主细胞lncRNA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在IBRS-2细胞中的增殖规律,建立了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PPV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PPV在IBRS-2细胞中的增殖动态。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较好且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1.4?100拷贝/μL的病毒量。检测显示PPV接种IBRS-2细胞后12h开始大量增殖,60~72h增殖最为迅速,到72h病毒含量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PPV的快速定量检测,对病毒增殖规律的研究为该病毒疫苗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反应,探讨宿主一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作者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PV感染PK-15细胞引起的病毒DNA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 2、MHC-I、MHC一Ⅱ、MX1、iNOS、2-5AS、RNase L和IRF-3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PV感染PK-15细胞12h病毒开始大量迅速增殖,48 h达到最高峰;PPV感染后可引起PK-15细胞中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I、MHC-Ⅱ、Mxl、iNOS、2-5AS、RNase I.和IRF-3的转录量显著增加,其中Mχ1基因在24 h转录量达到8 423倍.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3种转染方法对猪肾上皮细胞(PK15)的转染效率,为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本研究以PK15细胞为研究对象,用脂质体、电穿孔、慢病毒3种转染方法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GFP和NR2F2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进而比较3种方法的转染效果。结果显示,转染PK15细胞后,电穿孔和慢病毒方法转染效率极显著高于脂质体(P<0.01),但电穿孔方法和慢病毒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GFP和NR2F2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慢病毒方法效果最好,脂质体方法较差,与细胞转染效率基本一致;CCK-8结果显示,电穿孔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脂质体方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病毒方法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转染效率及细胞活性,本研究认为慢病毒转染方法最适合转染PK15细胞,为今后高效转染PK15细胞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猪圆环病毒2型的培养工艺,驯化了一株可无血清培养的全悬浮PK15细胞用于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并对病毒的敏感性、接毒时间、接毒量、收获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细胞培养猪圆环病毒2型,如果采用批次收获,接毒时细胞密度为0.5×106/mL,接毒量为0.1 MOI,接毒72 h后收毒,病毒滴度能达到106.4 T... 相似文献
12.
叶向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2,(2):14-15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原因很多,除环境、遗传、营养、中毒等因素以外,以病毒引起的占相当比例。如PPV、伪狂犬病、水泡性口炎、乙脑、口蹄疫、猪瘟、猪水泡性皮炎、肠道病毒等等,尤以由PPV引起的为较多。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病,最早是英国Cartwright(1967年)报道的,他从公猪的精液及流产、死产胎儿组织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PPV)。以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许多国家都有此病的报道,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上海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潘雪珠等于1982年从 相似文献
13.
制备莪术油注射液,评价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在PK-15细胞上,通过不同加药方式观察PK-15细胞病变(CPE),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0)为86.4μg/mL,半数感染浓度(TD50)为162.2μg/m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莪术油注射液对PPV 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μg/mL,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3.75μg/m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50)为81.2μg/mL。结果表明莪术油对PPV 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IFA)、Real-time PCR和病毒感染滴度(TCID50)等测定方法,分别从病毒抗原分布、病毒基因组复制水平以及病毒感染滴度变化等方面对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67N)在猪肾上皮传代细胞系(PK-1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HEV-67N株感染24孔细胞培养板内的PK-15细胞,接种剂量为400个TCID50(104.37)/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8h即可检测到被荧光抗体标记的感染细胞,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荧光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至感染后32h,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出现有荧光。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在感染后32~48h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基因组拷贝数在感染后48h达到最高值,之后增殖速度减慢,至感染后56h细胞出现CPE。TCID50的测定结果显示,HEV感染滴度的变化趋势与基因组RNA含量的变化相一致,在感染后32~48h增殖速度最快,之后逐渐减缓,至72h病毒感染滴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16.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PPV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型DNA的特点P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自主复制性细小病毒(autonom-ouslyreplicatingparvovirus),其基因组为单链线壮DNA分子,大小约5000个核苷酸(nt),成熟的病毒粒子仅含有负链DNA基因组。基因组两端均有发夹结构,3’-端的102nt的回文序列中断,折叠形成Y型结构;5’端有一个127nt的回文序列,中间被一个24nt的短回文序列中断,折叠形成U型结构。PPV基因组的这种末端结构对其复制是非常重要的。PPVDNA完全依赖于宿主DNA的复制机制进行自身复制,并且几乎只能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核糖体蛋白L36A(ribosomal protein L36A,RPL36A)基因对PK15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为解析马身猪和大白猪生长速度差异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RPL36A基因干扰和过表达载体转染至PK15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RPL36A基因表达效率及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Ki67、Cyclin B、CDK4)的表达变化,并通过划痕试验、CCK-8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过表达RPL36A基因后,PK15细胞中PCNA、Ki67、CDK4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Cyclin B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CNA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K15细胞在48 h的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空载组(P<0.01),细胞增殖速度升高;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干扰RPL36A基因后,PK15细胞中PCNA、Cyclin B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Ki67、CDK4基因mR...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多重PCR引物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GeneBank中查出CSFV、PPV、PRV的所有已知序列。对病毒各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 ,确定CSFV的E2 基因 ,PPV的VP2 基因和PRV的 gⅡ基因为各病毒扩增的靶序列。利用DNAsis对上述保守区进行引物设计 ,对设计出来的 3种病毒引物利用DNAstar进行引物二聚体分析 ,以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稳定的引物二聚体。选出扩增序列为CSFV 2 88bp、PPV575bp和PRV 70 0bp的 3对引物 ,并对每对引物扩增序列的同源性或互补性进行分析。避免它们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从而确定了 3种病毒的多重PCR引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