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犬细小病毒所引起的犬细小病毒病是危害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剧烈呕吐、出血性肠炎、心肌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本文浅析了犬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愈后、预防等内容,以期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犬细小病毒病主要危害犬尤以断奶前幼犬为主。本病具有发病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故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和治愈该病的重要途径。通过临床症状、犬细小病毒试纸条检测阳性的结果,确诊该犬患有犬细小病毒病,用提高免疫力和防治继发感染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班玛县出现类似犬细小病毒病症状的23例藏犬,经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和流行病学的观察结合实验室辅助诊断,确诊为犬细小病毒病,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精制抗犬高免血清和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共治愈11例,治愈率为48%。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90例细小病毒患犬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总结了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的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及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病犬进行诊断和治疗,诊断率和治愈率都达到了90%以上。结果表明,使用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及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幼犬中多发,传染性极强且病死率高,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影响犬的健康。对两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具体表现为呕吐、腹泻、排血便的病犬,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和病原鉴别诊断,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确诊两例病犬所患疾病为犬细小病毒病。通过采取止吐、止泻、药物治疗等措施后,两例病犬均恢复良好。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南通某动物医院一年的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例160例,对临床症状、年龄和治疗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分析了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与犬的年龄以及月份之间的关系,并统计了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在治疗中使用特异性疗法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犬,但以2~6月龄最易感,3~5月份发病率最高。治疗过程中使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干扰素和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对提高治愈率有较大的帮助。并针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南通某动物医院一年的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例160例,对临床症状、年龄和治疗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分析了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与犬的年龄以及月份之间的关系,并统计了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在治疗中使用特异性疗法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犬,但以2~6月龄最易感,3~5月份发病率最高。治疗过程中使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干扰素和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对提高治愈率有较大的帮助。并针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犬严重性全身反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加强对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本文对细小病毒的诊断,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疫苗开发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幼犬多发,死亡率达20%以上,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经济损失,因此,犬细小病毒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减少死亡发生。本文报道来我站门诊就诊的某养殖公司的圣伯纳犬发生细小病毒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7):111-112
通过对65例犬细小病毒临床确诊病例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出治愈犬细小病毒病最为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治疗时间,为今后诊断与治疗犬细小病毒病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综合疗法治愈率为78.57%;单克隆抗体疗法治愈率为72.00%;高免血清疗法治愈率为65.38%。治愈犬细小病毒病最为有效的诊疗方案为综合治疗法,治疗时间维持5 d左右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番鸭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省内部分番鸭群进行鹅细小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同时对疑似病鸭进行了病原的PCR检测。结果发现,在被检测的44份血清样本中鹅细小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34.1%;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样品中,有2份为鹅细小病毒阳性,1份为番鸭细小病毒阳性,且3份被检样品均来自雏番鸭。该研究结果表明,该省番鸭群中存在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感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复方苦芩注射液对人工感染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苦芩注射液防治犬细小病毒病效果和作用原理。方法:人工感染犬细小病毒,其中预防试验组30只,治疗试验组40只。结果:复方苦芩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犬的免疫功能,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保护率达90%,治疗有效率为70%。结论:复方苦芩注射液能提高犬的免疫功能,对犬细小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犬细小病毒抗原试剂盒对疑似细小病毒感染的216例病犬进行确诊,并对确诊为细小病毒感染的部分病例进行抗体水平检测,以判断其预后,采用中西结合的综合措施治疗发病犬,治愈率达到70%,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为主要特征。本研究对泰州某宠物门诊2010年1月-2011年3月期间接诊的260例犬细小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了解泰州地区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死亡率与犬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总结防控犬细小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与犬的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有很大的相关性,依此提出了防制对策,以期为防制犬细小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型,出血性肠炎型以剧烈的呕吐、出血性肠炎和白细胞显著减少为主要特征;心肌炎型则以突然死亡为特征。无论那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均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传染性强为特点,是危害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从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病原的检测方法,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以及疫苗研制等角度对犬细小病毒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16.
复方泛菌克是一种新型高效复方抗菌、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消除动物的肠毒素和内毒素,增强胃肠吸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犬细小病毒病是犬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易引起溃疡性肠炎和腹泻。现用复方泛菌克对30只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进行治疗,治愈28只,死亡2只,治愈率为93.3%,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流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市2009—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收集9个动物医院2年接诊的5684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4124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表明,本病发生多以肠炎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9.64%;犬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2.85%,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1.99%;1~3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5.1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多发于气温骤变的11~12月和2~3月;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2次免疫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复方参芩对人工感染心肌炎型细小病毒病犬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为探讨复方参芩对人工感染心肌炎型细小病毒病犬的疗效,将犬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复方参芩组,用犬细小病毒接种建立动物模型,用复方参芩预防犬细小病毒病,应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心电图技术测定试验动物的心率、心电图,取心脏石蜡包埋、切片、镜检。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3 d,模型组犬心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增加,心肌损害严重;复方参芩组犬心率保持正常,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模型组犬,心肌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犬感染病毒第5天,空白对照组犬未出现死亡,模型组犬死亡率为100%,复方参芩组保护率为80%,阳性药物对照组保护率为70%。表明复方参芩能有效预防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19.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Evidence of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in Muscovy ducklings in Californi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DPV)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issue samples from one- to four-week-old commercially reared Muscovy ducks that were weak, unable to walk and had a high mortality rate. On postmortem examination, the thigh and leg muscles, and the myocardium were found to be pale, and there was a fibrinous exudate on the capsule of the liver, and ascites. The parvovirus was isolated in embryonated Muscovy duck eggs and visualised by negative stain electron microscopy,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irectly from the tissues, and antibodies to it were detected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ELISA and immunofluorescence. In addition, the PCR products obtained that represented 1625 bp (74 per cent) of the capsid vP1 gene, including a hypervariable region between Derzsy's disease virus or goose parvovirus and MDPV, were sequenced and shown to be 100 per cent homologous with the MDPV 89384 reference strain, but only 82.3 per cent homologous with Derzsy's disease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