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玉米茎腐病与品种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特点及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讨论了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抗性遗传及影响抗性的环境因素,提出了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2(2 相似文献
4.
1986~1990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1991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48个,占参鉴品种的2.4%。承德地区的抗病品种较多。 相似文献
5.
小种4^+属于在巴西首次鉴定到的大豆孢囊线虫(tteterodera glycines)群体。它不同于传统的小种4^+能侵染品种Hartwig,但不会侵染Har-twig的祖先品种PI437654。本试验在巴西PR州进行;用抗性基因型E97—2502-9—3-1和E97—2502—9—3—5(两种P1437654类型)与敏感性亲本E96-776(一种Hartwig类型)杂交,获得了20个F1植株、120个F2植株和120个F2、3品系。温室试验使用这几个世代和每个亲本表型的20个植株进行。将每个世代和每个亲本品种的幼苗移栽在土钵中,并且接种4000个线虫卵;28天之后洗净每株的根系,收集并计算雌虫数。在两个杂交的敏感基因型中接种形成了较多的雌虫数,这证明出现了小种4^+。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获得稳定抗细菌性斑点病种质和挖掘有效抗病基因,本研究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与‘绥农14’构建的全基因组回交导入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喷雾法接种丁香假单胞杆菌Psgneau001进行细菌性斑点病抗病性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进行细菌性斑点病QTL定位,并针对定位区间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相关抗病基因的筛选和预测。结果表明: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位点与抗病相关(qbsd-D1a-1,qbsd-A1-1,qbsd-C2-1,qbsd-A2-1,qbsd-D2-1,qbsd-D2-2);分别位于1号(LG D1a)、5号(LG A1)、6号(LG C2)、8号(LG A2)、17号(LG D2)染色体上。经基因注释和筛选共获得41个候选基因,它们多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蛋白(LRR protein)相关。本研究通过QTL初定位明确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相关区间,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在美国南部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White) Chitwood,以下简称Mi]是大豆品种(Glycine max L.)的一种严重害虫。过去几十年间美国育成了许多具有Mi抗性和很高生产力的大豆品种。为了鉴定在连锁群O(LG—O)顶端附近的且赋予根结线虫抗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位点(QIL),已使用了DNA标记。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LG—O上遗传了根结线虫主要抗性QTL的优良根结线虫抗性品种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穗粒腐病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已构建的包括88个AFLP标记和15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和230个F2植株用于抗病QTL定位研究,在四川雅安、绵阳对F2株系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复合区间定位法进行抗病QTL检测。在雅安检测到位于第2、3、4、6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6个,解释表型变异的8.3%~25.7%;在绵阳检测到位于第1、6、7和9染色体上的抗病QTL 4个,解释表型变异的11.3%~26.4%。在10个抗病QTL中,位于第6和第9染色体上的2个同时在两点被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15%,表明玉米穗粒腐病确实存在遗传抗病性。利用2个环境抗病指数的平均值进行抗性QTL检测,共检测到位于第1、6和7连锁群上的3个抗性QTL,单个QTL的贡献率在8.9%~17.2%之间。结果有助于了解玉米穗粒腐病的抗性机制,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以前用源于与G.soja PI 468916杂交组合的F2衍生系群体构建了2个控制胞囊线虫PA3种群扰陛QTL的图谱,因为这两个QTL的座位与大豆中抗孢囊线虫QTL的不同,所以它们为新的抗性基因。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在驯化大豆背景条件下证实G.soja的大豆孢囊线虫抗性QTL,并对其进行定位。本试验采用AFLP标记和混合分离体分析法在含大豆孢囊线虫抗性qrL的区域鉴别出了其它分子标记。通过培育和测试几个回交群体来对各个QTL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LS)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基因/数量性状位点(QTL),为培育水稻抗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生育期表现高抗BLS且抗病性稳定的栽培稻品系‘HD10’与全生育期高感BLS且感病性稳定的籼稻品种‘9311’为亲本,构建了F2定位作图群体,筛选双亲本间多态性分子标记,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结合SSR和InDel分子标记对群体的苗期和分蘖期抗性位点进行初步定位。分子标记B03021、B03045在双亲及苗期、分蘖期的抗感基因混池之间都存在多态性,并将抗性QTL位点初步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分子标记B03021和B03029之间的7 cM区域内,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3.1%和17.5%。表明‘HD10’在第2号染色体该区间稳定存在一个主效抗性QTL位点,此位点效应值较大,值得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1病原菌种类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种类国内外报道不一,已见报道的有20余种.绝大多数报道表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是一个致病菌的群体,各地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病原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16.
选用感丝裂病的玉米自交系R08与抗丝裂病的自交系Es40组配F2群体共348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15个SSR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2 178.6 cM,平均图距为18.9 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4家系丝裂病数据进行抗性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QTL,分别位于第1、2、4、5和7染色体,贡献率为4.22%~37.95%。其中在第1、3染色体上检测到主效QTL,贡献率均大于30%,基因作用方式均为显性,其余10个QTL的作用方式多为加性或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17.
当在大豆种子发育和成熟期间出现潮湿和湿暧的条件时,种子褐腐病(PSD)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品质。采用遗传抗性控制PSD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在已报道的抗PSD的基因型中,科技工作者对PI417479和PI80837基因型的研究最多。抗PSD和NO/PSD-0259品系的抗性来自PI417479。本研究旨在研究PI80837基因型中PSD抗性的遗传,并弄清其是否与MO/PSD-0259中的抗性不同。将PI80837与PSD敏感的hgfipm 350(AP350)、PSD敏感的PI91113、以及MO/PSD-0259基因型杂交。在田间进行群体和品系筛选。通过在培养皿中培养种子来评价褐色感染。 相似文献
18.
在抽雄期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低,且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研究还表明,植株原生的木质素对玉米的抗性贡献不大,而诱导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抗、感品种,其组织诱导提取液对镰刀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丝核菌引起的立枯根腐和轴腐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减少该病害损失的一种有效和环保的策略。为了促进抗病品种的培育,本试验研究了中抗大豆PI442031和4个中感品种立枯根腐和轴腐病抗性的遗传,并筛选了与该病害抗性相关的SSR标记。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大豆立枯根腐和轴腐病抗性属于数量性状,它由具有加性基因效应的主效和微效基因控制。抗性的广义遗传力估计值为低到中等大小。通过与适应性好的中感大豆品种杂交,本试验得到了抗性增强了的超亲分离体。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据在全国18个省区的调查,常年发病率在10%~20%,严重年份可达50%以上,减产25%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是玉米生产中继大小叶斑病、丝黑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