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蜂生物学基础(三)——中蜂蜂王的发育和生活·杨朝环蜂王的体格在蜂群中是最大的,它的体长有19~22mm,体色有纯黑的,也有深褐色和枣红色的;腹部特别长,因此它的翅只能遮住它腹部的一半;足有3对,比工蜂的足长,但没有工蜂足那样粗壮,后足1对,上面没有...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的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平原地区,早期新法养中蜂完全是套用意蜂的管理方法。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已在原有意蜂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进。目前巳初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克服中蜂缺点、发挥中蜂优点、符合中蜂特点的管理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中蜂的生产能力。1965年龙眼花期,作者在莆田看到了蜂管会谢兆令饲养的中蜂单王14  相似文献   

3.
产卵中蜂蜂王的重剪翅效应陕西扶风县城关中学(722200)张建国为了防止自然分蜂时老王带蜂飞走,我常对爱分蜂的中蜂王,进行剪翅处理。有一次,我采用“行进剪翅”的方式,对一只正在爬行着的产子中蜂蜂王剪翅,由于不慎下剪过重,剪去蜂王翅膀总长度的六分之五左...  相似文献   

4.
伍易时 《蜜蜂杂志》1990,(5):17-17,16
本人业余饲养中蜂已30余年,长期实践使我认为,湘中地区中蜂饲养最困难的时期是夏末秋初。此时,蜜源少,敌害多,气温高,湿度低,风大干旱,泌蜜停止,蜂王大部份停产。即使产卵,又常常羽化成卷翅幼蜂,满地爬,群势下降快,秋季难以复壮,甚至逃亡。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云贵高原中蜂与滇南中蜂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对云南省各地的中蜂样本进行了形态测定分析。38个形态特征的测定结果表明滇南中蜂比云贵高原中蜂颜色较浅,体型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得出: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主要是滇南中蜂的分布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中蜂的分布区。由此可知,北回归线对滇南中蜂和云贵高原中蜂划分具有重要的地理分隔意义,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两个地方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蜂,其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因而在越冬过程中(特别是越冬期长的地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选取四川省万源市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内13个蜂场的65群中蜂样本,每群测定50只工蜂的形态指标,包括吻长、前翅长等12个形态指标。同时,将四川万源中蜂的10个相关形态指标数据与海南海口、海南文昌等33个地区已报道的中蜂形态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川万源中蜂的吻长、第四背板长等形态指标的均值比其他地区中蜂更大;四川万源中蜂的肘脉指数均值比其他地区中蜂更小,提示着四川万源中蜂的采集力可能更强。这些结果可为当地中蜂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提供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我地区中蜂多灾多难的一年,由于欧洲幼虫腐臭病(简称欧幼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50%~80%的中蜂群遭到毁灭,损失巨大。但老界岭蜜蜂园中蜂育种场及三门峡部分中蜂友按照我提供的方法处理,蜂群并未遭受任何损失(因我曾在该地区讲过课)。现仅将上述2种蜂病防治的方法简单向蜂友们介绍,总体思路是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提高养蜂经济效益。1场地的选择我的蜂场安置在山清水秀、紧邻小河沟的一大片  相似文献   

9.
中蜂在我国广大学者和养蜂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已确认为是具有前途的蜂种资源。据我们对中蜂外形特征的测定,初步认为它还是一个原始的种群,选育改良尚有广阔的前途(庄德安贵州不同地区中蜂(工蜂)外形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73年秋季以来,中蜂幼虫病(下简称中囊病)在我省沿海地区开始暴发流行,给中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据1974年5月份初步统计,龙溪、莆田、晋江、福州、厦门等地,因病损失的群数均达总数70%以上。中囊病在目前是我国中蜂产区蔓延的一种病害,农林部和江西省农科院养蜂研究所十分重视组织领导此病的防治工作。我省省、地、县以至公社各有关部门,在各级党委一元化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积极发动群  相似文献   

11.
1 “西蜂盛、中蜂衰 ,西蜂进、中蜂退”是个普遍现象周崧先生提到[1] :在最近的 2 0多年里 ,北京郊区中蜂的数量锐减 ,到了 80年代 ,竟然所剩无几了 ;李位三先生提到[2 ] :现在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却很难见到中蜂 ;葛凤晨先生也提到[3] :6 0年代以后 ,中蜂衰落 ,西蜂发展成为山区的当家蜂种。据我所知上海和上述地区一样。由此可见 ,全国除广东和边远山区外 ,“西蜂盛、中蜂衰 ,西蜂进、中蜂退”已是不争的事实。2 “西盛中衰、西进中退”多因说是共识叶志安先生认为[4 ] ,中蜂的衰落是由于受中囊病危害 ,管理落后 ,蜂产品种类少 ,单箱产量…  相似文献   

12.
自1975年起,我们先后三次对辽宁宽旬县,吉林集安县、安图县(长白山区),黑龙江省的饶河县(松江林区),伊春地区(小兴安岭林区)、加格达奇(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中蜂资源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到东北地区的中蜂只分布在兴长山自然区的长白山亚区、即包括长白林区、松江林区和小兴安岭林区。蜂群主要集中在长白山区的通化地区,延边地区,这二个地区群众土法饲养的中蜂约有4万多群。其余地方的蜂群都是零散分栖在野外林木中,偶而被伐木工人猎捕。其中虎林县,饶河县林区的野生蜂群较多,有时能猎捕到十多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华蜜蜂天敌进行调查,发现金龟子是造成中蜂逃跑、群势下降和产量减少的主要天敌之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龟子为害中蜂,从5月开始8月结束,以6~7月为主发生期;其种类主要有宽带鹿花金龟Dicranocephalus adamsi、黄粉鹿花金龟Dicranocephalus wallichi Keychain、铜绿丽金龟Anolam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赭翅臀花金龟Campsiura mirabilis (Faldermann,1835)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害过程是,以坚硬的体壁和鞘质的前翅为防护,强行进入蜂巢,破坏巢脾,偷食蜂蜜,干扰蜂群正常生活;其为害症状表现为,死亡金龟子堆积在蜂箱巢门口或箱底,中蜂工蜂因与金龟子的搏斗而死亡累累,损失惨重。蜂群群势因蜜蜂个体伤亡而下降,蜜脾被破坏,蜂蜜产量大幅下降,受害严重的蜂群甚至逃跑或死亡。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防治建议,可供中蜂饲养区防治金龟子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地区中蜂资源调查,初步了解晋中地区境内蜜粉源植物种类和中蜂资源状况,指出该地区中蜂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地区中蜂资源保护措施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育王实践,得出了一个道理:中蜂新王别折腾。一般讲在花期养中蜂王还是容易的。只不过为达个人养蜂目的总想把蜂王剪翅,以防逃跑。实践中对4只新蜂王剪翅,均遭失败:都是交尾待产新王,其中2只因手指触摸致使新王丢失,另2只可能因我剪翅的手法较粗野,新王受惊而被蜂群淘汰。  相似文献   

16.
中蜂群中经常出现交替王 ,常在不知不觉中蜂群就有了2只王。我近几十年就利用中蜂这一特性培育蜂王非常成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在没有分蜂热的蜂群中 ,先将老王剪翅 ,为的是新王出来以后好辨认 ,然后将1只一两天内即将出的成熟王台插在脾上 (插脾处的脾必须平整 ) ,插牢后 ,用自制或购得的王罩把王台罩住 ,注意 :王台出口不要被罩壁堵住。待新王出来几个小时后 ,将王罩取下 ,放出新王。待新王交尾产卵后 ,培育就基本成功。用此法换王分群都十分方便 ,即使成功率非常高 ,就是在新王刚开始产卵的蜂群中也能成功。蜂友不妨一试中蜂育王的小…  相似文献   

17.
我县气候温和,山大沟深,无霜期达二百二十天,蜜源广,花期长。春、夏、秋三季都有蜜粉源,具有大力发展中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解放后我县养蜂生产发展较快,特别是中蜂有很大发展。八二年全县养蜂达六千二百六十五群,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八二年全县中蜂产蜜量达七万六千八百五十斤。全县有意蜂场十一个,养蜂三百九十群。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养蜂户增多,外地蜂群来我县转场饲养,逐年增多,每年要接待十多个省,几十个地区,一百多个县市单位来我县放蜂,每年接待蜂群一万五千至二万五千群,七五年接蜂达二万五千群。由于外地蜂来我县放牧,没有相应采取  相似文献   

18.
郑元明 《蜜蜂杂志》2012,32(11):25-27
原稿《中蜂四季饲养技术》,篇幅较长,超过本刊《征稿启事》中1篇文章规定的8 000字,故分作3篇文章:《中蜂秋、冬季饲养技术》《中蜂春季饲养技术》《中蜂夏季(生产期)饲养技术》,分3期刊出,请作者见谅。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发现几只中蜂工蜂在巢门口全身抖动,还有些蜂用腿在这些工蜂的翅下蹬弹。我捉住一只工蜂细看,发现其翅下有一只小螨,尔后又捉了全部抖动的工蜂细看,同样翅下有螨,有些快被抖掉了。“难道这就是中蜂抗螨的方法吗?”我带着疑问,继续观察了3天,情况完全一样。第3天还发现有的工蜂好象累极了,浑身无力,四肢松软,想休息,又怕蜂螨咬住,不休息又累了,无奈何,只好稍停片刻,就腾空而飞。我于是  相似文献   

20.
张明高 《中国蜂业》2009,60(5):26-26
1970年我开始业余养中蜂,1980年改养西蜂。退休后小转地养蜂。2008年4月,将蜂群搬回家定地饲养。4月7日中午,突然飞来一群中蜂,钻进一个开着巢门的空巢箱里,在纱盖下面结了蜂团。因事发突然,家里没有中蜂巢础,就放了2张意蜂老脾和1张未繁殖过的新脾。第二天检查蜂群见蜂王翅尖已破损,才知是个老王飞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