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科学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创建和谐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延伸,逐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
田慧 《农业考古》2006,(3):68-71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涉及到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刻变革,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历城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定要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积极培育农村文化的“造血”机制,实现文化活动品牌化,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有多种有效路径可供选择,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政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农村将使农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农村要发挥好民主法制的支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时,把民主法治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要索中的首要地位,充分反映出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互相促进、协调配合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思想虽已被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崇尚和接纳,但广大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认识又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存在差距,对民主与法治在和谐农村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过程中。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才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富足、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期制约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障碍性因素的探讨.就如何以农村为依托,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农业教育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必然联系决定了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霞  周秀梅 《油气储运》2009,(11):45-4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问题是农村社会的和谐。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亿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实现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沈中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41-19942
乡村旅游发展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范畴并阐述了和谐新农村的内涵,继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互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二者的互动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农村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村的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30a来,虽然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城市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初步阐述了和谐农村的内涵以及构建和谐农村的理论依据,并从物质基础、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培育新型农民以及制度创新5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行农村环保的必要性,就实现和谐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创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从农村环保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4个方面对农村环保工作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要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走农村环保创新之路。要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通过对激励、监管等多种机制创新、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农民环保主体意识、推广传统技术并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彦丽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2-11264
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农民由于医疗保障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均偏低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等原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为此,应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卫生防疫系统建立,规范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项目,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杜晓华  李倩青  李梅  王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52-7154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的重要任务。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完善居住功能,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规划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彰显新村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创造人文、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按南北主路为轴线划分规划区,以"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乡土树种为主"为植物选配的原则,营造出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村风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务输出对湖南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务输出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等正面效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可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纠正认识偏差、科学规划农村劳务输出、创造条件和环境、强化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保护体系诸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务输出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分析了中国目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改变执政观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支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助推,同时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弱化转移农村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阻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思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