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带食蚜蝇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禾谷缢管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型反应 ,其数学模型为 :Nα=0 .2 80 4N / (1 0 .0 460 N ) (1龄幼虫 ) ;Na=1 .45 3 5 N / (1 0 .0 5 5 5 N ) (2龄幼虫 ) ;N a=1 .1 62 8N / (1 0 .0 0 71 N) (3龄幼虫 )。食蚜蝇幼虫捕食禾谷缢管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3 6头和 7.1 6头 (1龄幼虫 )、2 3 .1 0头和 9.41头 (2龄幼虫 )、1 0 0 .2 8头和 40 .5 5头 (3龄幼虫 )。黑带食蚜蝇 3龄幼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E=0 .442 6P- 0 .4 72 8;其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度 P的关系为 :I=-0 .0 91 8 0 .7662lg P。  相似文献   

2.
使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蚜饲喂黑带食蚜蝇的幼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结果表明:黑带食蚜蝇以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幼虫和蛹历期最短,分别为8.91和8.31 d,其他的幼虫历期为9.1011.60 d,蛹的历期为8.8311.60 d,蛹的历期为8.839.52 d。此外,以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成虫期最长,达47.18 d,单雌产卵量最多,为404.82粒;以饲喂取食菊花烟蚜的成虫寿命最短,为33.14 d,单雌产卵量最少,为274.08粒。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黑带食蚜蝇成虫获得率最高,达67.00%,其余依次为小白菜、桃树、菊花,其黑带食蚜蝇的成虫获得率分别为60.25%、53.00%、48.50%。由此可知,寄主植物可以通过烟蚜进一步影响黑带食蚜蝇,因此,在饲养黑带食蚜蝇时,应选择合适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3.
使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蚜饲喂黑带食蚜蝇的幼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结果表明:黑带食蚜蝇以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幼虫和蛹历期最短,分别为8.91和8.31 d,其他的幼虫历期为9.10~11.60 d,蛹的历期为8.83~9.52 d。此外,以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成虫期最长,达47.18 d,单雌产卵量最多,为404.82粒;以饲喂取食菊花烟蚜的成虫寿命最短,为33.14 d,单雌产卵量最少,为274.08粒。饲喂取食烟草烟蚜的黑带食蚜蝇成虫获得率最高,达67.00%,其余依次为小白菜、桃树、菊花,其黑带食蚜蝇的成虫获得率分别为60.25%、53.00%、48.50%。由此可知,寄主植物可以通过烟蚜进一步影响黑带食蚜蝇,因此,在饲养黑带食蚜蝇时,应选择合适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4.
在恒温条件下用烟蚜饲养黑带食蚜蝇,得到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同时记录不同温度下各发育阶段的死亡情况及蛹重,分析了温度对黑带食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食物含水量及饲养密度对家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含水量的豆渣饲养家蝇,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期、化蛹率、幼虫体重等均有明显差异,在供试食物含水量为50%~90%时,以食物含水量70%~80%最有利家蝇的生存和体重增长。在不同的饲养密度下,幼虫体重、幼虫期、化蛹率等均有明显差异,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幼虫体重体长减小、幼虫期延长、化蛹率降低,体重与饲养密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方程W=K/e^a-rp(W为幼虫重、P为饲养密度,K为环境容量)。以豆渣和麦麸为家蝇幼虫培养基质时,最佳养殖密度范围分别为18~35头/g和20~30头/g。  相似文献   

6.
影响黄粉虫生长的环境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东  刘苗  汤军芝  采克俊 《农技服务》2010,27(5):610-610,627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等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30℃左右,相对温度60%~70%,饲养密度6头/cm2时,为最佳饲养条件,化蛹时保持温度可提高羽化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二化螟人工饲养效率,满足试验需求,在前期饲养二化螟的基础上,采用等差优化法对二化螟人工饲料含水量及饲料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加低龄幼虫饲料的含水量,二化螟的化蛹率和蛹重随饲料含水量的升高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含水量84.8%(较对照增加3.3%)时,其化蛹率和雌蛹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7%和4.3mg;降低高龄幼虫饲料的含水量,二化螟的化蛹率和蛹重随饲料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含水量79.3%(较对照减少2.2%)时,其化蛹率、雌蛹和雄蛹重分别比对照提高9.9%、3.5 mg和1.7mg。二化螟化蛹率随饲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用量为179.0g时化蛹率最高,达63.1%,雌蛹和雄蛹重分别为66.2mg和48.7mg。利用优化配方饲养二化螟能够更好地完成室内规模化和连续饲养二化螟。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采用田间详细调查和室内饲养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De Geer的生物学特性和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该虫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在7~8月间,第3代幼虫则形成休眠蛹,各龄幼虫对蚜虫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随着幼虫的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文中还报道了其产卵行为等习性及其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种类饲料、饲养密度对大麦虫体重、死亡率、化蛹率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2.0头/cm2时,大麦虫幼虫生长发育好,其饲喂大麦虫幼虫的体重和死亡率与其他组差异显著;老熟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1.0头/cm2时,大麦虫生长发育效果最好,其饲喂大麦虫老熟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  相似文献   

11.
以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和欧洲型舞毒蛾为供试虫,研究了不同人工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经蒸汽锅煮制后,能显著减少幼虫的感病率,其化蛹率和蛹质量也显著增加。此外,纱布分离绒毛覆盖物法处理初孵幼虫,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成活率,并降低感病率。在供试的3个种群中,以老熟幼虫羽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蛹质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器皿饲养条件下的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钻孔果冻杯饲养的幼虫生长情况较好,其化蛹率和蛹质量显著高于方形培养皿及气窗式果冻杯。舞毒蛾经室内人工饲养3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大灰食蚜蝇以多种蚜虫为食,是控制蚜虫发生的优势天敌种群之一。在通化县每年发生3~4代,每一世代25~30d。蛹在朝阳的平地和杂草覆盖的地块越冬,成虫羽化有两个高峰期,羽化率与土壤温度关系密切。成虫产卵量高,幼虫取食量大,且种类广泛,化蛹多在肥沃而松软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时用烟叶和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进行比较,探究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烟叶饲养的棉铃虫相比,人工饲料饲养1代后,幼虫发育历期由15.24 d缩短为12.45 d,历期的天数也较为集中;蛹重有了显著的增加,由216.69 mg增加到307.33 mg;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分别由36.39%,69.47%增加到66%,84.84%;每头雌虫产卵量也有显著的增加,由607.5粒增加到1 174.4粒.但是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后的棉铃虫,蛹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产卵量下降最为严重,下降到了122.8粒,而幼虫的历期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人工饲料能够满足棉铃虫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工饲料饲养会出现种群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实用饲料和复合饲料在0.6、1.2、1.8、2.4和3.0头/cm3等5种饲养密度下饲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高龄幼虫,观察了在不同饲料条件下不同密度对黄粉虫幼虫死亡率、幼虫增重、蛹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因子对黄粉虫高龄幼虫有显著影响,在两种不同饲料条件下饲养黄粉虫,低密度饲养时幼虫存活率、幼虫增重、蛹重及羽化率明显高于高密度饲养,但各指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1981年,在延津县对食蚜蝇的生活习性及其对麦蚜的控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取得初步结果.一、麦田食蚜蝇的种群结构麦田食蚜蝇种类较多,已知成虫有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月斑鼓额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等,据1981年4月23日网捕成虫分类观察,主要为前三种:大灰食蚜蝇占80%,斜斑鼓额占11%,黑带食蚜蝇占9%.但在麦田是否是大灰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低温处理对蝙蝠蛾老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低温处理(4、6、8、10℃)与常态饲养(15℃)蝙蝠蛾老龄幼虫的体重、预蛹时间及化蛹率。结果表明,适合老龄幼虫的预蛹温度为6~8℃,高于10℃时预蛹存活率降低;化蛹期适宜温度为6~10℃,湿度宜设置为70%。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食蚜蝇访花传粉和控制蚜虫种群的作用,摸清其种类资源和田间动态,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经多年调查,已知麦田常见食蚜蝇有10属23种,其中大灰后食蚜蝇、黑带垂边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为优势种群。麦田早春的4月中旬和5月中旬是出现成虫的2次高峰期。根据食蚜蝇周年转移规律,实施保越冬、保虫源、保转移的区域性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19.
田间收集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e),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菜蚜茧蜂Diaeretella rapae M’Intosh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蚜虫宽缘金小蜂寄生菜蚜茧蜂的蛹,是体外寄生蜂,其对处于预蛹期前的菜蚜茧蜂不会有寄生行为.随着菜蚜茧蜂蛹龄的增加,蚜虫宽缘金小蜂的发育历期由15.22d逐渐缩短为12.21d,重寄生率也由15%逐渐降低为3%,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工龄幼虫、Ⅱ龄幼虫、Ⅲ龄幼虫、预蛹、蛹等6个阶段,文中对各发育阶段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应的图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的虾夷马粪海胆与仿刺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温为13.0~23.0℃、盐度为32~34、容积为50 L的塑料水箱中,分别放养体重为(1.7±0.7)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0、20、30个,每周过量投喂海带1次,再分别混养体重为(1.8±0.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0和5头,不投喂。151 d的饲养结果表明,混养时海胆的特殊生长率(SGR)和成活率依次比同密度单养时高28.46%、2.86%,33.99%、10.35%,25.52%、23.13%;饲料系数降低了1.50%、7.99%和1.85%;刺参的生长及成活率随海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组(30个/箱)刺参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海胆的密度对刺参的生化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