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各国生产的红茶,依原料形状可分为条形红毛茶和碎形红毛茶两大类。我国依其精制成品种类,通常分别称为工夫红毛茶和分级红毛茶。前者在初制阶段保持了完整的芽叶而紧卷成条,是适于精制工夫红茶的原料;后者则在初制过程中,经重复揉切使芽叶碎断成颗粒,为加工分级红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王成燕  崔宏春  黄海涛  赵芸  肖元 《茶叶通讯》2022,(3):292-297+368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具有滋味甜醇、香气高长等独特风味。本文综述了红茶色、香、味风味品质的化学物质及其形成的单一与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茶加工与品质控制等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茶和乌龙茶色素与干茶色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b+Cd a、b)/Car、(Chl a、b+Cda、b)/(Py a、b+Po a、b)和(Py a、b+Po a、b)/TR 能较合理地解释红茶与乌龙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也是我省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货源是出口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有了货源才能有出口。反之,没有出口,则货源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出口与货源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促进、制约的关系。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认真分析和掌握好商品流通领域这个  相似文献   

6.
红茶加工中物质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茶制造与绿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萎凋提高鲜叶中酶系的活性,并在揉捻和发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茶叶中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和儿茶素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在此同时,一系列激烈的化学变化还使其具有特别鲜爽和强烈的滋味和芳香。最后烘焙的目的则在于终止发酵和发展香气,便于贮运。  相似文献   

7.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茶叶科学》2000,20(2):105-109
比较了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品质差异 ,结果显示悬浮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黄素 (TFs)含量均比传统红茶高 ,茶汤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表现出浓强爽的特征。悬浮发酵液经适当后熟处理 ,可增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明显改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8.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特征工艺,是红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发酵前萎凋方式及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通氧量、发酵时间和程度等环境因素是影响红茶发酵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设备,控制干燥的温度、时间、速度和初烘的程度等,可更好的发展红茶的品质。本文就红茶发酵和干燥技术等方面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桂义 《茶叶》2000,26(4):228-228,233
对我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的化学成化与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信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味特征;信阳毛尖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优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翠绿、叶底嫩绿的色泽特征。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学》1966,3(1):46-48
分级红茶是一个新品种,过去我省是生产传统工夫红茶的,对分级红茶制造,缺乏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贸易的需要从1963年起,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派员共同参与下,以宜兴芙蓉茶场为试点,组成了工作组,结合生产进行了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1.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陈义 《茶叶》2010,36(2):93-95
本文利用标准方法对无锡毫茶和毫毛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检测,探讨无锡毫茶白毫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毫中的内含成分与茶叶中基本一致,除粗纤维外其它成分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64年参加了云南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对分级红茶的工艺作了各种比较试验,针对云南大叶种鲜叶原料特点及云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结合勐海茶厂分级红茶生产实践,在制茶工艺上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为了便于共同来研究分级红茶的制茶工艺,特将初步资料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一般红茶及绿茶都经过筛分切断的过程,精制成品茶是由片段茶叶拼合而成,而原料都是整枝整叶。因此,整枝整叶的叶片部分,并不能代表商品茶的真实品质。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叶尖品质较好,而叶基部品质较差,例如,在同一级的红茶中,叶尖是红艳的,叶基部是  相似文献   

14.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机性能较好。进一步以6CW-120型单层萎凋槽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自动萎凋机的红茶加工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萎凋机制得的红茶在香气、叶底和总体品质方面均优于萎凋槽萎凋的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高于萎凋槽样品。试验结果说明,利用自动萎凋机生产红茶的品质达到并部分超过萎凋槽生产的红茶。  相似文献   

15.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的温暖地带一般是采摘至三茶为止,再行秋整枝以使采摘面整齐一致,但目前三茶价格低廉,就改进品质和价格而论,应该考虑三茶采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华苦茶叶色类型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翔 《茶叶通讯》1991,(2):13-16
本文通过对江华苦茶中的青叶苦茶、白叶苦茶、金叶苦茶、紫芽苦茶等四种类型芽叶色泽、叶绿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生化成分特性的研究,阐明了它们具有不同的代谢状况和特点,并提出从青叶苦茶中选育绿茶品种,在白叶苦茶、金叶苦茶中选育红茶品种,品质选育的把握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林铭  姚信恩 《福建茶叶》2011,33(5):32-36
中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工夫红茶。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除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外,四川、浙江、湖南、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普遍推广发展工夫红茶生产。  相似文献   

19.
1.原料 (1)主料:鲈鱼1条500g,红茶粉3g。 (2)调料:红椒丝、姜丝、葱丝、美极牌酱油、花雕酒少许。 2.制法用花雕酒将洗净的鲸鱼全身抹一遍,然后装盘,倒上预先配制好的美极牌酱油和茶粉,再撒上红椒丝、姜丝、葱丝,用旺火猛蒸10min即可上席。 3.特点色泽红亮,茶香味浓,肉质细嫩,人口鲜美。味香色美之茶菜(七)──红茶蒸鲈鱼@刘秋萍  相似文献   

20.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