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西南攀西大裂谷地盘松种群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南攀西大裂谷地盘松的典型地貌大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法O-ring函数,研究探讨了地盘松种群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种群在小尺度(1-3m)上表现为规则分布特征,这个尺度同地盘松种群邻体的平均距离相呼应,同时这一距离同地盘松发达的水平根系平均半径相吻合,这种种群固有的"种群邻体距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稳定种群的表观特征;地盘松在40-100m的大尺度上,分布格局从聚集性逐渐逼近随机分布,聚集程度大大减缓;整体上其他伴生种与地盘松呈正相关,在〈30m的尺度上表现为强相关,说明两者已经结成较为稳固的生态关系,从这个角度佐证了地盘松灌丛在该地区形成了稳定的群落,也是这一特殊演替阶段得以稳定存在的一种生态过程的保证。在随着尺度的增大其关系表现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的果实与种子为材料,对其性状多样性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球果大小、种翅大小与特征、种皮特征、果鳞开裂程度等性状均存在差异或明显差异。各植株的平均出种率均值为1.1%,变化范围在0.28%~2.65%之间;各植株种子的成熟粒百分率的均值为82.7%,变化范围在56.5%~94.0%之间;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6.6~11.5 g之间,均值为8.3 g,株间差异极显著(F0.01=550**),主要由遗传差异所造成。长白松野生种群不同植株间的种实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其发生期划分为3个时期并构建时间动态模型,利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对景观信息进行提取划分和景观指数计算,分析斑块类型与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同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松褐天牛139 321头;埔上镇始盛期(T)结束的时间最早,双溪街道始盛期结束时间最晚,高峰期(P)与盛末期(L)结束时间最早,而大干镇在这2个时期上结束最晚;斑块类型水平上,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林地斑块面积及道路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959,与农田斑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963),与道路斑块分离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0.968);景观水平上,景观总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R=0.970),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景观丰富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为-0.958;林地斑块的密度和聚合度对成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有重要影响,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与道路斑块的密度和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的密度与面积均与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期呈负相关,而景观总面积与成虫的不同发生期呈正相关。【结论】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林地与道路斑块的密度与松褐天牛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结束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类型的密度及面积则呈负相关。景观格局不仅能够影响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还能够影响其种群发生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4.
掌叶木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了解掌叶木种群结构与及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本文以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中的掌叶木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对掌叶木种群进行调查,并对该种群的小生境状况、起源方式、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掌叶木以萌生方式为主,以石缝为其主要的小生境,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呈集群型分布,种群幼龄木株数比例少而中、老龄木株数多、树高级不连续,从总体上看种群结构不连续,呈衰退型趋势。  相似文献   

5.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种群结构、存活曲线、扩散系数、最近邻体指数及Ripley's K函数等分析了云南哀牢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 hm2样地内记录到胸径≥1.0 cm的乔木2 894株,隶属于22科38属48种.普洱茶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排名第一,木果石栎重要值排名第二,但具有最大的相对优势度.该群...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负二项分布公式法和Iwao的m-m分析方法、Gerrard和Chiang的阈限密度估计方法,以及经验曲线拟合方法,对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 llenette越冬蛹种群密度与零频率的关系作了研究。制作了P_0-m相关表,在林间抽样调查中只需记载抽样单位中有虫或无虫的资料,求出样本的零频率,即可从相关表中求出相应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赛罕乌拉蒙古栎种群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对样方内个体定位并测定其树高、胸径等指标,采用年龄大小级划分方法对研究区内蒙古栎个体进行等级划分,使用ADE4对定位数据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蒙古栎种群在0~20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1~25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峰后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蒙古栎种群各龄级间关联性不显著,但龄级Ⅰ与龄级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种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林业试验场的5.5年生湿加松子代测定林和产量表证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子代测定林中,湿加松的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46 m、2.28 cm,生长量明显大于省内其它地区试验林的水平,表明湿加松在当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生长优势突出的F1杂...  相似文献   

11.
滇中地区地盘松林凋落物燃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中地区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地盘松林连续分布区设置样地,通过外业调查、采集样品,并在实验室测定相关燃烧性指标,包括地表枯枝、凋落物上下层的含水率、灰分含量、点着温度和热值等.结果表明,在地盘松林地表可燃物中,最难燃的是凋落物下层,含水率最高,达(70.00±30.73)%,点着温度最大,为(288.9±5.3)o℃,载量最大,达到(2.54±0.59) kg/m2,灰分含量也最高,为(15.00±3.80)%,但热值最低,仅(15 636.44±1 090.05) kJ/kg;枯枝最易燃,含水率最低,只有(18.67±1.15)%,点着温度最低,为(273.0±4.4)℃,灰分含量也是最低,只有(2.78±1.30)%,非常容易被引燃.尽管枯枝载量最小,只有(1.35±0.88) kg/m2,但热值最高,达到了(19 108.30±1 410.48)kJ/kg.  相似文献   

12.
广西百色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木法,对广西国有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中林(23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3年生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40.06 t/hm^2。(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布为,乔木层127.75 t/hm^2,占总生物量91.21%,其中细叶云南松生物量124.01 t/hm^2,占总生物量88.54%;灌木层5.21 t/hm^2,占3.72%;草本层2.56 t/hm^2,占1.83%;枯枝落叶层4.54 t/hm^2,占3.24%。(3)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为,干材生物量57.61 t/hm^2(46.46%),皮9.97 t/hm^2(8.04%),枝23.25 t/hm^2(18.75%),叶9.26 t/hm^2(7.47%),根23.92 t/hm^2(19.1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考察 ,从影响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因素 ,小蠹的生活史、蛀干蛀梢期、种群动态、生命表、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虫情预测预报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种群生态的研究进展状况。以此对松小蠹的综合治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Pinus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 is an important species of timber and grease in southern China, b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P. yunnanensis var.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a fumigation-extraction method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alysis, we study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topsoil (0–10 cm) of three types of secondary forests (PYI, PYII, PYIII) dominated by P. yunnanensis var. to varing degrees.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total PLFA, and PLFA contents of bacterial, fungal,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YI than PYII or PYIII,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nounsaturated/saturated fatty acid ratio among the tested fores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tested fores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The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pH,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Seas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u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SOM, and TN, which were higher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wet season.  相似文献   

15.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目标树优势群体的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为15~45年,此期间应加强抚育措施,促进其快速生长;50年生云南松开始进人数量成熟阶段,可以采伐利用.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中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林分中云南松优势木材积生长量是平均木的3~4倍,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全林改造为目标树经营,大幅提高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彰武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樟子松实生苗及其与彰武松的嫁接苗生长对照,研究了樟子松嫁接彰武松的可行性,表明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成活率平均为77.3%,嫁接苗在嫁接后1a、2a高度生长分别高于樟子松实生苗36.0%和44.0%,在嫁接后9a,高度和地径生长分别高于樟子松82.0%和47.0%,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彰武松可以在北方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思茅松主产区的思茅居群为参照,对景洪大渡岗居群的校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为;(1)二者的间期核构形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核型公式均为K(2n)=24=24m,核型不对称性都属于1A型;(2)二者在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思茅居群仅有1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位于第3对染色体长臂上,景洪大渡岗居群有4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分别位于第1、3、6对染色体短臂和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综合前期对思茅松4个不同居群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建议研究思茅松各居群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从等位酶位点和DNA水平上深入研究思茅松居群的遗传结构与分化。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野生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密度母树、单株母树和火烧迹地等3种类型的样地,调查了樟子松天然更新苗特征。结果表明:母树密度不同,天然更新苗数量和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年龄结构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天然更新苗密度因林分类型的差异明显不同,并且和母树立地条件、树龄、空间分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依据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生苗造林保存率比扦插苗高,但两者均高于90%;2)扦插苗的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实生苗大;3)扦插苗及实生苗高生长和径生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扦插苗表现出“高胖”的形态特征,而实生苗倾向于“矮胖”。  相似文献   

20.
满文慧 《森林工程》2008,24(3):10-13
天然长白松仅见于长白山北坡海拔630~1 400 m之间,是我国特有的松科松属植物,因其特殊的分类地位,被列为国家Ⅲ级珍稀濒危树种,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第一代天然长白松的生产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给出长白松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及估测参数,指出生物量在长白松天然林中的分配规律,为经营长白山这一特有的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