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房刚 《现代渔业信息》1993,8(12):29-30,28
日本国东京山本紫菜研究所所长、农学博士大房刚氏,是中国藻类栽培工作者的同行朋友,曾多次访问我国,对中国海带产品的消费、坛紫菜的加工提出建设性意见;1988年1月11日至23日曾到上海水产大学作为期两周的讲学。讲学后考察了江苏省的启东、如东两县的紫菜养殖和加工现场,和有关人士进行了座谈。回国后笔者寄了一份《访问中国江苏省紫菜产地考察报告》,对两县紫菜的栽培和加工提出了:关于养殖技术;紫菜的采摘和鲜菜保存;加工;菜饼的分级和质量险查;两次干燥;扩大消费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设,本人在《浙江海水养殖》杂志上,摘要进行过介绍。最近,大房刚氏在日本《紫菜和海藻》杂志1993年42号上发表了題为《日本、韩国、中国的食用海藻生产量以及世界海藻资源量和中国海藻制品产量》的报告,经作者同意,推荐给贵刊转载,供我国藻类栽培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参考。中国藻类学会理事林增善  相似文献   

2.
大型海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是海藻储存、加工、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海藻脱水效率、能耗和品质影响很大。本文对藻类传统干燥和新型干燥技术的特点、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太阳能干燥技术能够充分做到干燥过程中绿色、环保,与空气热泵构成组合干燥模式,可解决太阳能不连续的问题;过热蒸汽干燥效率高、能耗低,藻类干燥后复水性好;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品质好,能最大限度保持藻类的营养和功能性成分;远红外加热技术对海带进行干燥,与同风速的热风干燥相比,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降低能耗;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江蓠,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干燥时间较热风干燥减少70%。本文同时对藻类干燥技术与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国内藻类干燥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类利用海藻及海藻产品的范围比起通常所了解的还要广泛得多。本文着重讨论海藻的生物产品,并首先简要地介绍海藻在作为人类的食品和动物的饲料以及化学资源等方面的梗概。海藻作为人类的食品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海藻作为食品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在远东人们广泛养殖海藻并直接作为食品。其中,大部分是在日本、中国和朝鲜对于红藻(紫菜)和褐藻(海带及裙带菜)的生产和利用。据报道,总共约有170种海藻(包括淡水及海洋单细胞的微型藻和大型藻类)可作为食用的经  相似文献   

4.
海产品中砷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广西省检出紫菜(Porphyra)中无机砷"严重超标",引发了海藻能否安全食用的讨论,造成藻类生产企业难以为继,严重影响到海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藻中无机砷超标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成业 《水产学报》2008,32(4):644-650
我国是海藻生产大国,藻类是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但新的海藻制品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无机砷检测方法标准实施后,依照该标准检测发现海藻中的无机砷超标问题十分严重.为探讨其原因,调查了国内外的紫菜、海带等产品总砷、无机砷含量,分析了不同收割期的鲜紫菜及其加工制品以及养殖区域水质中无机砷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按新的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检测,海藻中无机砷普遍超标;紫菜中的无机砷与养殖区水质中无机砷含量的变化并非成线性关系;GB/T 5009.11中的两种测定方法对海藻中无机砷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不适用于海藻中的无机砷检测.  相似文献   

6.
我省海藻养殖,除紫菜、海带已有多年的历史及较多的产量以外,还自然生长着多种海藻,有的数量相当可观。近几年,对沿海的一些内湾、岛屿进行了藻类资源调查。现在谈谈对几种主要海藻今后发展的意见。 1.石莼:据分析,此种藻类通常含蛋白质8.4%,含碳水化合物0.4%,并富含维生素。可药用、食用,也可做饲料。山东、辽宁沿海渔民常采嫩石莼做菜,广东群众有用石莼泡凉茶喝。大量的则是作猪禽的饲料。石莼多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和石沼内。浙江省沿海生长的主要有孔石莼和花石莼,分布较广,资源  相似文献   

7.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2):90-93
“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等完成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包括大型经济海藻、水循环设备、搅拌装置和藻类栽培平台,其中大型经济海藻栽培于藻类栽培平台中,水循环设备与藻类栽培平台连通,搅拌装置安装于藻类栽培平台。利用大型经济海藻吸收无机营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和比微藻容易收获的特点,将富营养化海水流经大型藻类处理系统,去除使海水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主要是无机氮和磷),达到在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藻对近海环境的生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型海藻是一类能依靠基部固着器固着在水底基质上生活,含有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放氧的多细胞海洋植物~([1]).为了区分方便,目前一般将漂浮水中的微细藻类统称为浮游植物,而将大型海藻称为海藻.  相似文献   

9.
<正>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百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两大类型。人们将栖息在海底的藻类称为底栖藻类。它们在退潮时能适应夏天暂时的"干旱燥热"和冬季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9月对青岛崂山湾两个人工礁区大型底栖海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初步探明了两个人工礁区大型底栖海藻的群落特征、月际更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崂山湾两个人工礁区内及礁区间不同水深的水流强度差异极显著,不同月份温度差异显著;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26种,隶属于3门17科21属,其中红藻15种,褐藻7种,绿藻4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7.69%、26.92%和15.38%;不同月份的大型底栖海藻种类更替差异显著,酸藻(Desmarestia viridis)、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分别是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第一优势种;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三亩前礁区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黄山口礁区,温度变化是造成不同月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大型底栖藻类月际更替的主要因素,对变量的解释率达到37.64%;水流强度和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藻类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变量的解释率分别为26.54%和19.13%。研究结果表明,崂山湾人工鱼礁为大型底栖海藻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基;礁区建成5年后大型底栖海藻群落已经发展至顶级群落,群落的季节更替较稳定,具有一定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紫菜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菜养殖是中国水产养殖业中的代表产业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引进外资,开发新品种,创新养殖技术,推动出口,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经过30多年的发展,紫菜养殖产业逐步趋于成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数的紫菜养殖及出口大国。但是,分析研究发现紫菜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高效率生产及稳定供给、原藻质量保证、市场开发、行业协会建设以及政府管理投入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政策对中国紫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亚洲区域紫菜标准的背景、制定进程以及中日韩三国针对紫菜标准争论的焦点问题,重点分析了亚洲区域紫菜标准对我国紫菜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合我国紫菜产业发展现状,作者提出了持续性跟踪和积极参与紫菜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对紫菜产品中重金属和扑草净等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估等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紫菜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制修订紫菜产品标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针对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尚不完善,建立罗非鱼质量安全评价标准、评估影响罗非鱼食品安全的因素,对于建立罗非鱼安全防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罗非鱼的质量安全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苗种培育、养殖环境及水产品流通等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建立罗非鱼质量风...  相似文献   

14.
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是水产品质量检验中主要的安全卫生指标。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对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优化了提取剂、提取时间及其仪器条件,建立了HPLC-HG-AFS联用技术检测海藻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方法。用1.2 mol/L HCl在70 ℃水浴下提取1 h,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pH 6.0的15 mmol/L (NH4)2HPO4溶液为流动相,HPLC-HG-AFS上机分析。样品加标量在0.10 mg/kg和1.00 mg/kg时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方法精密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海藻中的无机砷较为准确、可靠,为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海藻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水产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进入“十二五”新阶段,福建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防患于未然,持续不懈地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福建省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包括政府、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全面关注和高度重视。鉴于渔业产品在我国农产品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为解决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本研究基于我国特殊的渔业国情,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出发,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国海藻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浅海区,已报道的海藻种类的800种,其中有直接经济价值的种达百种之多,目前,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和麒麟菜等已成为大农业范畴的栽培种类,不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有很大发展,但养殖技术尚有待改进,许多其它经济种类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已养种类的养殖技术,加强对新经济种类的开发利用,本文从食用海藻,饲料海藻,藻胶海藻,美容保健海藻,药用海藻,农用海藻和单细胞海藻等方面对中国海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别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2018年10—12月采集于浙江、山东和辽宁沿海海域的铜藻样品中5种常量元素、14种微量元素以及16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铜藻中As的形态,以阐明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和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5种常量元素中,K的平均含量最高,为6.95×104 m...  相似文献   

19.
Seaweeds are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alternative to land-grown products in food and feed applications. Interest in production of seaweeds in temperate waters is rising, in particular in combination with offshore wind energy gener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seaweed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Sea using economic modelling. Often, an overly positive picture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seaweed production is sketched. Based on current available information, offshore seaweed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Sea is not economically feasible.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revenues would have to increase by roughly 300%, all other things equal, to make a profit.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a North Sea seaweed value chain are identified.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sign of systems that enable multiple harvests per year can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Successful marketing of seaweed as human foo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refinery concepts can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produced seaw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