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藏北流行一句民谣:年复一年藏羚按既定的时间严格来去,定下的时间一天都不会改变。自1987年至2005年,我们曾研究追踪了羌塘地区迁徙型藏羚的迁徙方向和规律,除了小群的迁徙群体外,大致可分为4个较大迁徙群体、5条迁徙方向:羌塘西部种群、羌塘中部种群、羌塘东部种群、羌塘南部种群,西部1条迁徙方向,中部2条(中西、中东)迁徙方向,东部2条(东北、东北东)迁徙方向。藏羚每年雌雄分路的迁徙可以说是一种艰辛和不可思议的生命长旅。  相似文献   

2.
<正>藏羚也称藏羚羊、长角羊、独角羊等。从动物分类学上讲,藏羚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羊亚科藏羚属。它个体较大,体长约为140厘米,肩高80厘米~85厘米,体重达40公斤。它与野牦牛、西藏野驴合称"羌塘三大家族",而比另外两大家族更加著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20年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羊绒、麝香等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西藏很多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珍贵的植物物种松茸、虫草等正面临“断子绝孙”的挑战;外来物种正虎视眈眈欲入主高原……守护西藏种质资源安全,迫在眉睫!如果说高高耸起的西藏是地球的王冠,那么分布其上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则是令这个王冠熠熠生辉的璀璨钻石。号称“地球屋脊”的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目前,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各类脊椎动物798种,昆虫类近4000种,约有600余种高等植物、200余种陆栖脊椎动物为青藏高原所…  相似文献   

4.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缙云卫矛为重庆市特有濒危植物,本文对破碎化生境下缙云卫矛种群的数量统计进行研究,以探讨种群大小对该物种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年龄结构图反映出种群越小,幼龄个体的比例也越小;种群静态生命表反映出种群越小,其个体寿命有减小的趋势;Leslie矩阵分析表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均呈下降趋势,种群越小,其数量下降的越快。对该物种的保护应首先防止生境破碎化的加剧,其次要防止种群大小的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中游巨柏种群立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微立地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探索微环境对巨柏生长的影响,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经验总结和定量的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中国森林立地分类、西藏地貌、西藏自然地理及各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划分立地类型,共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岩石裸露地立地类型组、山麓坡地立地类型组、阶地立地类型组、河滩地(河漫滩)立地类型组和水线岸边立地类型组,以及15个立地类型。将雅鲁藏布江中游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与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相结合,得到了朗县巨柏种群立地类型,可为进一步探索立地类型对巨柏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西藏河谷地带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境内发生的盗猎藏羚羊犯罪案件既有其相同、相似点,也有其不同的地方,但总体说来以获取藏羚羊皮(绒)为目的的盗猎藏羚羊犯罪具有较多的共同性。一、盗猎的目的、动机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发生发展过程,从盗猎藏羚羊犯罪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看,盗猎藏羚羊犯罪的目的大致有三种情况,即:食肉;用藏羚羊头(角)做装饰品;获取藏羚羊皮张以牟取暴利。不容置疑,盗猎藏羚羊的主要动机还是非法牟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取藏羚羊绒就成为盗猎犯罪的主要目的。据报道,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妇女在青海格尔木市公开高价收购藏羚…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藏羚在中国已经是知名度很高的野生动物了。有人专门为藏羚设立了网站.有人为藏羚写了歌.有人为藏羚张罗专题晚会.有人要将藏羚搬上银幕.也有人要把藏羚请进电视连续剧,还有人为藏羚筹划保护基金。“藏羚受到公众关注”还曾被评为全国的十大“绿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养分变化分析*肖育贵胡震宇(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前言本文通过对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防护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及养分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型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年动态变化及养分含量均表现出差异性。在紫色土中...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全球仅有15个滇金丝猴离散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狭长的云岭山脉。其中,云南省境内的12个滇金丝猴种群受到高度关注,而西藏芒康的3个种群人们了解不多。滇金丝猴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之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滇金丝猴野外种群主要分布地涵盖滇西北和藏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有利于阐明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物种共存机制,对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荒漠河岸林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关联性,2017年在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设置1 hm2典型样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的K函数、L函数)对灰胡杨、柽柳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仅有9科11属11种,灰胡杨种群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柽柳呈倒金字塔型,两者均为衰退型种群。2)灰胡杨与柽柳种群有极强的尺度依赖性,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减弱,逐渐趋于随机分布。3)灰胡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负关联性随径级增大,种内竞争逐渐增强。研究尺度内灰胡杨幼树、小树、中树与柽柳幼苗,柽柳成株与灰胡杨幼苗空间上呈相互排斥,影响群落更新与发展。4)灰胡杨死树与其幼龄、大龄个体及柽柳成株在空间上呈相互排斥,而与柽柳幼苗互不干扰。高盐生境与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不利于荒漠河岸物种生长发育、更新及群落稳定。【结论】荒漠河岸林灰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格局受个体径级与空间尺度影响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进程与空间尺度增大而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为负关联,且个体差异越大负关联性越强。分析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得知,物种竞争、环境筛选是荒漠河岸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羚牛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受益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严格管护,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羚牛种群数量得以快速增长。2005—2008年,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分布及其时空动态调查表明:羚牛在保护区内的绝大部分(93.33%)区域均有活动痕迹;且年际间的总遇见次数和遇见率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该保护区内羚牛的种群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有所扩大的原因。羚牛夏季和秋季主要活动于海拔较高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冬季主要活动于该保护区山体中部的范围,拐棍竹林对羚牛的活动影响较小。保护区管理者需要控制当地村民到海拔较高的区域活动,以避免干扰羚牛的正常活动,或者被羚牛伤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4.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七子花的种群特征,在浙江中部3个七子花主要分布地设置500 m2样方10个,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七子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极少,大树也不多,种群主要集中在幼树、小树和中树阶段,显示出衰退的变化趋势,不同样地的七子花种群结构特征有所差异;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不同样地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格局,其中生境条件较差的种群集群程度较高,在人为干扰后,集群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而某些生境条件较好种群的集群强度较弱,甚至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总体上有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变化的趋势;不同区组大小的七子花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平陆县后其凹山南坡不同海拔油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显示:该地区油松种群随着海拔从882 m,975 m升高到1 035 m,种群密度不断增大,径级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种群存活曲线由D eeveyⅡ型过渡到D eeveyⅠ型,种群由稳定型过渡为增长型,说明油松种群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处于不同的演替和发展阶段,且随着油松径级的增大,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结合生境条件可得出结论,土壤层厚度及水分是引起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三明莘口青钩栲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1600m^2样地5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通过对青钩栲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青钩栲种群结构呈中部缢缩两端大的形状,幼苗贮备十分丰富,约3523株/hm^2,大树较多,约145株/hm^2,但小树和中树株数明显偏少,合计约73株/hm^2,这种现象经10余年发育变化不大。种群结构片断化明显出现于演替到  相似文献   

18.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9.
长鞭红景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第二批确定的二级保护植物,处于近危状态。该文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丛生指标Ⅰ、扩散型指数16及其检验、Cassie指标、平均拥挤度与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 M^*对的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P1、P3和P5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P2、P4和P6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各群落中聚集强度差异明显,其顺序为:P5〉P3〉P1〉P6〉P2〉P4;通过Iwao M^*对的回归模型分析和Taylor幂指数法检验也得出相似结果,即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为聚集分布与随机分布的临界状态但偏向于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能对野生动物种群生存产生影响, 也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规划还没有一个十分可行的依据, 迫切需要对如何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今这也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中简要回顾了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的关系; 归纳总结了野生动物的空间需求及其类型, 并分析了影响不同类型需求空间的因子和确定方法; 最后,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现状, 提出了依据保护目标种实际需要的空间大小来确定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方法, 以期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