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多糖类化合物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三大类。其不仅具有高效低毒、来源广泛的特点,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人们已成功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以及微生物细胞壁中提取了大量多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中。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多糖类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拟通过对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以及主要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多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开发出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饲料端禁止抗生素的使用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已迫在眉睫。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镓离子不仅对肿瘤治疗有积极作用,且具有抗菌活性,此外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高钙和镇痛的作用,各种镓制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抗菌和临床的研究。镓与铁的相似性使得镓可以代替铁被细菌所摄入,从而干扰细菌含铁蛋白的功能与正常的生长代谢。本文综述了镓离子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感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一些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的情况。为了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菌药物的攻击,细菌聚集后会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进一步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生物被膜感染是细菌性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广谱、高效的抗菌和抗生物被膜的抗生素替代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菌及抗生物被膜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DNA损伤、氧化应激等,抗生物被膜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聚集黏附、阻断群体感应等。论文综述了纳米银抗菌及抗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2,43(2):23-27
对抗菌药物具有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对人和家畜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广泛、高频使用种类有限的抗菌药物治疗人、家畜以及宠物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源。寻找现有常规抗菌药物的替代品或增强剂是当前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抗菌特性。理论上,MSCs有可能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对MSCs影响细菌存活的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药物可能对MSCs功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MSCs抗菌作用机制、挖掘MSCs作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新方法的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在防治疾病上作用,是以调动机体一切有利因素,调动机体的反应性、提高免疫功能和防御功能而法除病邪,康复机体[1]。抗菌中药作用机理也是如此,少数是其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菌体,大多数抗菌机理是激发调动动物机体内在的抗菌积极因素,以及降低细菌毒力和减轻细菌对组织细胞的 相似文献
9.
杨树花的饲用及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花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或同树种植物的干燥雄花序。中国杨树种植面积大,杨树花产量较高。杨树花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无机元素、蜜糖可以弥补部分饲料中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的缺乏;通过乙醇回流从杨树花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杨树花可替代部分日粮,降低禽畜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其制剂对家畜肠道疾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黄连抗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机制。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连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转化成相应靶点基因,将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再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黄连抗菌相关靶点,将核心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黄连9种有效成分作用于105个抗菌靶点参与22条生物学过程(生物过程18条、分子功能3条、细胞组成1条)和19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氢化小檗碱、氧化小檗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等;抗菌作用靶点为IL2、VCAM1、STAT1、NOS2、TGFB1、CASP9、MMP1、NFKBIA和CXCL10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节、细胞黏附等;主要作用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可能通过槲皮素、小檗碱、巴马汀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L2、VCAM1、STAT1等关键靶标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联合发挥抗菌作用,充分体现了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黄连抗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发现是人类医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约15年,尤其是在抗生素发现和应用的早期,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皆较易治愈。但是,这种乐观的局面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而很快改变。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耐药病原菌逐年增加,使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表明,美国近年来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58%。在动物中大量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使用那些人兽共用的抗菌药物,容易诱导产生各种耐药菌株,这些菌株在人兽之间的传递导致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硝唑尼特(NTZ)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个抗寄生虫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隐孢子虫或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用于治疗犬绦虫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硝唑尼特不仅能抗多种寄生虫,而且对多种危害严重的人或动物病原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活性,但是研究发现硝唑尼特对各种病原体的活性作用机制却各不相同。本文主要综述了硝唑尼特对多种病原体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硝唑尼特的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15.
<正>目前,植物提取物添加剂的抗菌作用机制仍没有彻底明了。由于植物提取物所用的植物种类繁多,其活性成分也很多,因此,植物提取物添加剂抗菌机制可能有多种机制。这些作用机制包括,1)破坏/降解细胞壁。2)破坏细胞质膜。3)破坏细胞膜蛋白质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