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优湘晴     
寒优湘晴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1983~1984年在海南以6366(寒丰)A与恢复系湘晴配组育成。其母本不育系6366(寒丰)A属BT型,1981年用上海市大面积推广的早熟晚粳6366(寒丰)为父本,与BT型农虎26A测交转育而成,1983年定型。现为B13F1。恢复系湘晴为湘T302三2377的简称,其组合为湘虎7号/TBX//77302///晴三2377。1984年在嘉兴通过组合鉴定。1产量表现该组合由嘉兴市农科所与上海县种子公司协作开发。1987年在上海县作单季晚稻种植6000多亩,经170…  相似文献   

2.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的中粳新组合。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现为B18F1,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9,(4):93-94
嘉优中科13-1是嘉兴市农科院联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诸暨市越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BT型粳稻不育系嘉81A与籼型恢复系中科嘉恢13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8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HL型粳稻恢复系与更多HL型不育系复测,并进行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HL型和CL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十分一致,测交F1小穗育性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HL型和CL型粳稻不育系的可恢性虽不如BT型不育系,但明显优于WA型粳稻不育系;以测交F1小穗育性达到85%以上作为选择标准,从BT型恢复系和广亲和恢复系中筛选出25个HL型(CL型)粳稻恢复系。3)不育系的核背景对杂种育性有影响,HL型六千辛A可恢性最好,其次为HL型陵香A,HL型珍5A可恢性最差。4)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相比,HL型和C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育性稳定性相对较差。5)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与BT型、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在播种至抽穗历期、株高、产量及品质性状上均无明显差异;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粳稻结实率正常,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说明HL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BT型粳稻不育系8006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06A是用BT型不育系863A与优质早熟晚粳稻品种8006杂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不育系,具有米质较优、不育性稳定、较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丰产性好、米质较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8006A及其与恢复系湘晴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苏粳优2号(原名T优011)均于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高产中熟杂交稻新组合五丰优31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五丰优316系汕头市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五丰A与自育恢复系汕恢316配组育成。该组合在丰产性、适应性、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合华优8830和中九优207,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省各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7.
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杂交、回交转育成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A(HFwxA),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糯恢2号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糯杂2号。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介绍了糯杂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8.
杂交晚粳寒优湘睛在上海郊区作单季晚稻种植获得成功,并已大面积在上海县及上海郊区推广应用。杂交粳稻制种是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几年来重视对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寒丰A×湘晴)组合的亲本特性,制种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大面积制种亩产150公斤的技术经验,经大面积实践验证比较符合上海郊区的实际情况,获得连续三年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15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1990年制种面积1648亩,平均产量179.39公斤,总产295634公斤。现将寒优湘晴制种技术综合如下: 一、亩产超150公斤的穗粒结构 根据三年来汇总资料,亩产超过150…  相似文献   

9.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 8号与 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表现好的早熟组合之一。 “汕优125”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公斤,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公斤,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15公斤,日产量4.25公斤,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幅度为2.2—14.3%,1984年参加湖南省杂交…  相似文献   

10.
协优982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用协青早A与优质恢复系金恢982配组而成的中熟晚籼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2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T优10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T98A与自育恢复系湘选恢109配组育成的一季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07037;被列为2008年度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亚恢671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多系1号与籼爪交恢复系亚恢420杂交,经多代稻瘟病抗性和株型、叶态鉴定筛选,培育而成的籼爪型恢复系。用该恢复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特优671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较优,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盐优1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优1号系江苏省盐都县农科所用自选不育系盐粳5号A与自选恢复系盐恢93005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产量高,分蘖性强,穗大粒多,米质较优,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4.
特优6355系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自育恢复系漳恢6355(明灰63/献党恢/2R205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示范,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盐161S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人工配置"广占63S×盐229(本所中间材料)"杂交组合,2006年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2008年利用盐161S与自育两系恢复系盐恢888测配成功育成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51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1511系信阳市农科所利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信恢151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倒抗病性强、稻米品质好等特点,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特优6355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优6355是漳州市农科所用自育的稳定恢复系漳恢6355(明恢63//献党恢/IR2055)为父本,与龙特甫A组配的高产、抗病、米质较好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试验,2004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  相似文献   

18.
绵香3优725是绵阳市农科所用香型优质不育系绵香3A与高配合力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饭清香、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5年3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陕审稻2005002)。  相似文献   

19.
中禾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BT型早熟晚粳不育系嘉禾316A为母本、以恢复系NP0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禾香1A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嘉58与秀水134杂交,后代与秀水134A测交、回交育成的BT型三系粳稻不育系,具有抗稻瘟病、抗倒伏、配合力较高、稻米有香味等特点,201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与恢复系TD47配组育成的禾香优1号于2020年分别通过了国家及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