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先后采用20多种药物,经过对蜜蜂球囊菌进行实验室抑菌试验和生产上防治试验,从中筛选与组配出了对蜜蜂白垩病防治效果好,对蜂群使用安全的“复方抗白垩”药物,并对蜂群的抗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蜜蜂白垩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白垩病的防治对策,包括创造适宜的蜂场小气候、做好预防工作、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及时换王、合并弱群,提高蜂群清巢能力、增强蜜蜂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杀螨、药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在患病蜂群中,蜂球囊菌可快速蔓延,导致大幼虫和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虫尸失水干燥,慢慢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色逐渐变成黑色或白色,故该病又称石灰子病。白垩病对蜂群危害较大,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一个蜂场的全部蜂群灭亡。转地养蜂,由于蜜蜂过度劳累,其抗逆性下降,蜜蜂患白垩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蜂群极易患病。2014年吉林省养蜂所在本省范  相似文献   

4.
洪学 《农家科技》2007,(1):25-25
<正>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蜂群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蜜蜂安全越冬工作。蜜蜂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是: 1.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的越冬适龄蜂群。在培养越冬蜂前期,要抓紧时间治螨和防治白垩病。每年秋天在最后一个蜜源后期,蜂王所产的卵都是越冬蜂。这个期间,要根据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蜜蜂繁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大量幼虫死亡现象,给养蜂业造成很大损失。研究证明,此种现象是由于白垩病所致,但发病后很能很难控制。目前国内外对白垩病的检测和防治,都没有规范的标准。本次实验,主要是对白垩病的检验标准进行探讨,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蜜蜂子囊球菌孢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土豆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温度以31℃为最佳,以20%的二氧化碳对菌孢子的活化效果最好。并就菌的生长情况、孢子形态进行观察,制定了蜂蜜中子囊球菌孢子的检验方法,为诊断蜂群白垩病提供了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6.
蜜蜂白垩病病原观察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尸体分离出了病原菌-蜜蜂球囊菌,经马铃薯酵母汁培养基培养,观察到蜜蜂球囊菌的生长过程其形态,并对蜜蜂白垩病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蜜蜂性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本文对蜜蜂性比由谁操纵(蜂王还是工蜂)、影响蜜蜂性比的因素以及蜜蜂性比对蜂群生产力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蜜蜂性比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蜜蜂患病与自然环境、蜜源条件、蜂群管理、传染源等有密切关系。牡丹江地区常见的病害有蜂螨、欧洲幼虫病、美洲幼虫病、囊状幼虫病、白垩病和下痢病等。  相似文献   

9.
蜂群越冬是蜜蜂生存的一大关口,蜂群冬季均处在休眠状态之中,生命极弱,加之外界气候多变,给蜜蜂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养蜂者应根据当地、当时的天气变化,科学地对蜂群进行观察分析,采取可行措施,保护蜂群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0.
不少养蜂户往往把蜂群安排过冬后就放松了对蜂群的管理,尤其对蜜蜂晚冬和早春生活的管理更是草草了事,致使蜜蜂在晚冬或早春生存困难,甚至造成蜜蜂死亡、春季不采蜜等后果,直接影响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应重视晚冬早春的蜂群管理,认真做好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种胚生长发育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难以打破,一般情况下种子出苗率很低的难题,对当年生刺五加种胚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生长发育表现出S形生长曲线,即前期缓慢生长期,中期快速生长期,及再次缓慢生长的生理后熟期.各个时期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各不相同,在种子处理的各个阶段及时调整好适宜温度时,裂口率可达70%以上,裂口籽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5具双峰驼后肢骨骼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单峰驼、马、牛的后肢骨骼做了比较,发现双峰驼后肢骨骼的特征如下:髋结节薄而窄小,荐结节厚而宽大;坐骨结节粗大,坐骨弓呈深“V”字形;转子窝很深,约3.5cm,无第三转子;膝盖骨呈上下行的椭圆球形;胫骨很发达,其骨干的外侧部较内侧部锐利;腓骨退化,近端只残留一痕迹,远端退化成胫骨远端外侧部下伸的踝突,无骨干;跗骨有6块排成3列。后肢其余的脚骨(跖骨、近趾节骨、中趾节骨和籽骨)较前肢相应的脚骨细、长,亦无远籽骨。  相似文献   

13.
刘艳红  张德刚  刘杰  全舒舟  田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12-13314
[目的]研究云南某锡矿区周边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情况。[方法]对云南某锡铅矿区周边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矿区周围不同区域玉米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Cu〉Pb〉Zn〉Cr,Cd属于重度污染,Cr在各采样点均未受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区域采集玉米植株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Pb〉Cd〉Cr〉Zn〉Cu,其中除cu大部分样品污染较轻外,Pb、Cd、Cr和Zn均为重度污染。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叶〉茎〉果实,玉米各器官中重金属富集系数总体上也表现为:叶〉茎〉果实。[结论]锡矿区周边土壤及玉米植株均受到重金属污染,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香  邹杰  黄芳英  丁晖  徐海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74-10876
[目的]了解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变化。[方法]采集广西柳州马尾松林及马尾松砍伐后种植桉树林下土壤,通过室内分析和比较,研究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保持不变,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有所提高,土壤pH有所改善。桉树林下土壤综合肥力没有降低,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结论]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没有发生退化,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方法]在辽宁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品1 920个(包括9个蔬菜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蔬菜中20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我国农药产业结构、蔬菜种类和月份分布相关。农药种类主要集中在杀虫剂,尤其是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叶菜类、茄果类和豆类是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的蔬菜种类,2月是农药检出的高峰期。[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降低辽宁省蔬菜农药残留水平的对策,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张良  王展  纪明山  曹松屹  曹冬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766-5767,5770
采用气固分离方法,使得木霉孢子与固体发酵培养基彻底分离,以完成收集木霉孢子的目的。固态发酵方法得到的木霉孢子附着在固态发酵培养基表面,用自然干燥除去培养基中水分,在搅拌器内将结块的培养基打碎,并利用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使其在加速管内加速,通过惯性分离器,培养基的固体物质首先被分离出来,而孢子和气体进一步加速,在旋风分离器中的离心场作用下完成两者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短体副鳅繁殖群体的结构特征,积累副鳅属鱼类的生物学资料。[方法]对采自嘉陵江的208尾繁殖季节的短体副鳅成熟个体年龄、体长、体重及雌雄生长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繁殖群体的性比为♀∶♂=5.71∶1.00。繁殖群体由1~5龄鱼组成,以2~3龄组为主。短体副鳅的体长范围为49.0~84.0 mm,体重范围为2.6~11.0 g。最小性成熟年龄是1龄;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长49.0mm,体重2.6 g;雄性体长55.5 mm,体重3.7 g。群体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雌+雄为W=0.000 2×L2.477 2;雌为W=7.0×10-5×L2.753 5;雄为W=0.002 1×L1.896 4。生长系数雌性大于雄性;繁殖群体(雌+雄)的生长系数b=2.477 2〈3,说明短体副鳅个体发育正常呈异速生长趋势。[结论]短体副鳅的生长峰值均出现在性成熟后1~2年内,最佳捕捞期应该在3龄以后。  相似文献   

18.
潘德芳  吕杨  陈伟民  任凤莲  陈龙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90+5795-5790,5795
[目的]测定九华山地区所产不同育成年份黄精中多糖含量,为九华山地区黄精的产品分级和种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对九华山地区产不同年份黄精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年份的黄精中多糖含量变化较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多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其中,1年生黄精中多糖含量最少,为13.02%;9年生多糖含量达到最大,为18.44%;10年生多糖含量出现下降,为15.64%。[结论]可以在实际采收中,通过不同育成年份对黄精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9.
梁冠豪  范秀萍  江敏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37-5939,5965
[目的]研究菲律宾蛤仔全脏器提取物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其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DPPH反应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菲律宾蛤仔提取物体外对羟自由基(HO.)、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以0.1 mol/L NaCl溶液为浸提液,料液比为1∶8,75℃水浴浸提100 min,提取液经透析浓缩,再以70%乙醇终浓度沉淀,提取物(RPS-0)的得率达到3.30%,总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2.40%和14.40%。RPS-0对HO.和DPPH.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3.100、3.500 mg/ml,对O 2-.的清除率可达到39.4%。[结论]菲律宾蛤仔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果中熊果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军  王静  刘孟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66-17567,17595
[目的]了解枣果中的熊果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了53个枣品种果实中的熊果酸,采用HPLC法对枣中熊果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熊果酸在不同枣品种的果实中广泛分布,含量范围变化较大(7.75~420.10 μg/g),平均含量为164.79 μg/g;筛选出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榆次团枣,含量达420.10 μg/g;熊果酸含量大部分集中在100~200 μg/g;平均含量最高的是鲜食品种,为109.61 μg/g。[结论]该方法为枣果的功能性产品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