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过程中,根据不同品种公牛的冻精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牛犊的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出生时的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牛犊的繁殖成活率也具有相同的结果。但各组杂种牛犊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值,并且F1 (西门塔尔×黄牛 )和F1 (荷斯坦×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1 (皮埃蒙特牛×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牛犊额头宽度与牛犊的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 830 4)。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品种杂文组合及选育研究”课题实施期间所产生的大多数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繁殖率、增重率、成活率、抗蜱性能、肥育增重能力等)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并以同群饲养的纯种(莫累灰、婆罗门和云南黄牛)的相应指标作为参照,综合考虑我省养牛业的整体饲养管理水平,我们认为,婆莫云杂(BMY)、莫云杂(MY)及婆云杂〔BY(含沙云杂SY)]这三种杂交组合的综合经济效益较高,其公牛可以作为种公牛对云南黄牛进行杂交改良。跟踪调查也表明,过去几年中在峨山、巍山、元阳、思茅、临沧等地用上述公牛改良本地黄牛后,后代的生产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建议将这些杂文组合作为育成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新品种品系的基础群体加以利用。课题执行期间为社会提供杂交公牛184头,合理使用后可为社会增加产值280.00万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肉用牛基础母牛繁殖成活率对肉牛生产的影响,以及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从品种选育、繁殖控制、饲养方式转变、牛群结构调整、繁殖疾病的预防和犊牛的定向培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稳定肉牛繁育基地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分析了长白×撒坝、长白×大约克、长白×汉普夏、皮特兰×杜洛克4个二元杂交287头经产母猪共604胎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断奶窝重、断奶头重及断奶时仔猪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长撒杂交组合较长大、长汉、皮杜杂交组合在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抗病性能上有较大的优势,仔猪成活率差异不明显,而洋洋组合较洋本组合有较大的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经济效益则以长撒杂交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7.
对杨彭种猪场丹系 (长白公×大约克母 )、加美系 (长白公×美系大约克母 )、加系 (长白公×大约克母 ) 3组二元杂母猪分别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的后代生产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加系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明显高于丹系和加美系。  相似文献   

8.
邓亮  夏攀洁  高宁  朱琳  周玉  赵云翔 《养猪》2021,(4):40-42
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严重不足,现存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占了相当比例.文章以广西某公司下属猪场2020年共计35925窝分娩数据为材料,统计9种杂交组合仔猪初生窝重、窝均总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健仔数、窝均死胎及木乃伊数,分析各组合母猪繁殖性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YX10...  相似文献   

9.
高纬度地区毛丝鼠繁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纬度地区饲养的毛丝鼠进行了繁殖规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线鼠全年都可繁殖,相对集中在3 ̄11月份;胎平均产仔1.92只;年产2胎母鼠占48.46%;1 ̄4岁龄母鼠在繁殖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配母鼠的繁殖率33.79%;仔鼠断奶活率92.3%,育成率81.3%。  相似文献   

10.
繁殖障碍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畜牧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牛群繁殖障碍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饲养管理因素、人为管理因素、自身疾病因素等。在不同地区环境中造成繁殖问题的原因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影响因素进分析,掌握新疆褐牛母牛的发病原因。现主要对新疆褐牛母牛繁殖性能及繁殖障碍进行分析,并对提高牛群繁殖率的途径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改善母牛的繁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杂交组合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犊牛的初生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杂交组合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其中西门塔尔×黄牛F1和荷斯坦×黄牛F1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皮埃蒙特牛×黄牛F1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犊牛额头宽度与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8304)。  相似文献   

12.
不同繁殖月份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本地放牧山羊的繁殖现状;定量分析了不同产羔月份对山羊生产力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繁殖率”和山羊“商品生产力”概念。研究提出:外界生态条件对山羊有很大的影响、其商品生产力随正月至腊月呈“M”波形变化,其峰值在2—3月和10月。年产一胎,故应选择在10月配种。年产两胎应在5月配种,产羔后尽快配种。争取在最佳产羔月间产羔。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扬州大学农牧场979头第1胎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及其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年龄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产犊间隔、妊娠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年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长短(P0.05),18月龄配种母牛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均最低,初配年龄对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初配月龄的不断增加,奶牛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对进口牛肉不断开放,未来的牛养殖业必将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我国畜牧业跟随时代一起进步。目前,我国母牛繁殖率以及犊牛成活率普遍较低,畜牧业市场为了改变现状,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的建立与完善十分重视。本文主要对影响母牛繁殖率与犊牛成活率等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的针对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初产母兔、1.5岁以内经产青年母兔、1.5~2.5岁壮年母兔以及2.5岁以上老龄母兔共113只的繁殖成绩,探讨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因素对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兔均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其中经产青年母兔繁殖性能最好,老龄母兔繁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7.
经产奶牛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产母牛完成第一胎妊娠、产犊后(通常为23~25月龄)即称为“经产母牛”。大多数母牛分娩后具有10个月的泌乳潜力,其后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只有使经过第一胎产犊后的母牛适时再受胎、产犊,才能获得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如此循环,才能获得该奶牛应有的终生产奶量,并繁殖较多的新生犊牛,获得产奶产犊的双重经济效益。 1.母牛的产仔间隔。母牛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牛两次分娩之间间隔的天数,又称胎间距。产仔  相似文献   

18.
选择适合我区的四个优良品种及五个杂交组合,探讨不同组合的产仔数、初生窝重,30天断奶窝重、75天成活率、75天个体重、100天个体重及屠宰测定等技术指标,选择最优杂交组合,指导生产实际。结果表明:最优杂交组合为比利时(♂)×大耳白(♀)、新西兰(♂)×大耳白(♀)、加利福尼亚(♂)×大耳白(♀),其成活率提高16—19%,100天个体重量提高22—29%,平均重量增加518克,通过不同品种杂交,肉兔屠宰率和胴体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比较了497头西门塔尔母牛及其后代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自第4胎以后,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妊娠天数在胎次间差异不大,一般在285d左右。在出生犊牛性别方面,除头胎外,2~5胎之间差异不大。头胎到第5胎,双胎率较高,6胎以后几乎没有双胎。有些公牛的后代性别差异不大,有些公牛的后代公母比例相差很大。母牛与公牛一样,对后代的性别同样产生类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杂交后代之间进行横交,分析统计了3种杂交方式及其后代的发情、分娩及繁殖率方面的数据,目的是观察不同杂交方式后代繁殖规律及性能。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与杜泊、德克赛尔杂交后,随着小尾寒羊含血量的减少,横交后代母羊繁殖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