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养蜂业由于蜜蜂为作物授粉而对农业生产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中国的蜂产业政策还十分欠缺,政府没有为养蜂业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因此为了提出完善中国蜂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国蜂业较快发展,本研究使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和借鉴了美国相对健全的蜂业支持政策体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的蜂业支持政策可分为以下几类——以稳定养蜂者收入为目标的蜂蜜价格支持政策;以保护国内蜂蜜生产者利益为目标的蜂蜜贸易保护政策;以减轻养蜂灾害损失为目标的蜂业保险和紧急援助政策;以解决蜂业病虫害和蜂群消失问题为目标的科研支持政策以及以监管养蜂生产环节为目标的养蜂注册与检疫政策。结合中国蜂业政策现状,中国蜂业支持政策体系要从开发政策性蜂业保险并辅以养蜂风险救助,加大财政对蜂业补贴力度,加强对蜂业科研的支持,加强养蜂生产环节控制几个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国家级蜂学专业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国家级蜂学专业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  相似文献   

4.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其与生长季(6—9月)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的关系,统计了2001—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夏玉米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河南省不同纬度18个台站2001—2013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6—9月不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旱、渍涝和风灾;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在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一直处于5550 kg/hm2;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期(8月)遭受阴雨寡照(低温)、高温干旱是造成玉米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导致减产主要是在玉米灌浆中后期(8—9月)遇到大风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玉米抵御自然灾害性天气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玉米单产和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2月16日,国家林业局发出《关于切实抓好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防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据专家紧急会商预测,由于持续干旱和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次生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冰雹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占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12-220
掌握山西省冰雹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能为本区域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工农业生产,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基于1960—2010年山西省71个国家观测站的冰雹资料,通过求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山西省冰雹天气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冰雹总日数分布呈东部多、北部多、西南部少的格局;1960—2010年71站冰雹总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山西大部分站点年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夏季6—8月是冰雹的高发期,约占全年冰雹的67%。各月冰雹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五台山是冰雹极易发生区,山区冰雹日数月际变化量明显大于盆地。一天中93%以上的冰雹开始在11—20时,结束在11—20时。99.6%的冰雹持续时长不超过1 h;80.6%的小时内冰雹持续不足10 min。  相似文献   

7.
雷暴大风、冰雹天气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郝莹  鲁俊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299-304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雷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提高这2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笔者在统计安徽省2000-2005年4-9月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样本的基础上,利用1×1格点NCEP资料计算了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的43个参数,对比分析了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时的物理量极值、归一化平均值等,并基于分析结果选取雷暴大风、冰雹的消空、预报指标,逐月逐时次的确定预报指标的阈值。最后,利用指标叠套法生成安徽省雷暴大风、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产品。用该方法对2007年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检验,2007年6-9月共有28个雷暴大风、冰雹过程,全部报出,空报9个过程,无漏报,过程TS为30.4%。从检验效果来看,指标叠加的数值越大,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的概率也就越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掌握山西省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为该区域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更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工农业生产,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基于1960—2010年山西省71个国家观测站的雷暴资料,通过求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山西省雷暴天气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雷暴总日数分布呈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1960—2010年71站雷暴总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无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山西大部分站点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年雷暴日数呈增加趋势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仅有4个,主要分布在忻州市的西北部。夏季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约占全年雷暴的76%;4—5月、9—10月出现的雷暴约占24%;11—3月雷暴发生率很小。各月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3—4月雷暴日等值线由纬向转向径向,呈北少南多、西北少东南多的格局;5—6月雷暴日等值线主要以径向分布为主,呈东北多、西南少的格局;7—10月主要以纬向分布为主,呈北多南少的格局;11—2月雷暴日很少,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雷暴过程的日变化显现80%以上的雷暴过程开始在12—20时,结束在13—21时。各时次结束的雷暴次数变化曲线呈现出副峰型,主峰点在16—17时,副峰点突增在20—21时,21—22时陡降。约60%的雷暴持续时长不超过1 h;约39%的雷暴持续时长在2~6 h;1%的雷暴会持续6~19 h;超过19 h的雷暴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9.
《科学种养》2013,(12):63-63
农业部近日印发《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方案》提出,要探索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病死猪收集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育肥猪保险1:作,防止病死猪流向餐桌引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方案》要求,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牛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必须对养殖过程中的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而年出栏5000~10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必须建设一座存放病死猪的小犁冷库;年出栏1000~5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必须配舒l台存放瘸死猪的低温冰柜;乡镇或村根据生猪饲养情况设立1个或几个病死动物集中收集点,建设冷库,购置冰机以及短途运输设备等,作为牛猪散养户病死猪的临时存放点,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3,(4):31-31
据悉,河南省粮食局2012年共争取国家支持河南省粮食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投资2610万元,许昌、周口两市粮油质检中心先后被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鹤壁市粮食质检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粮食局专家组的现场考核验收,至此全省共有13个省辖市和3个县(市)粮油检验机构获得国家粮食局挂牌。同时,河南省粮食局编制完成了《2012年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报告》,为粮食生产企业采购优质原料提供了参考。河南省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建立。河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150家重点主食产业化企业全部具有常规监测能力,91.3%的企业具备品质监测能力,重点企业共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27.9万公顷,带动农户94万户,有力地保障了主食产品的原料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11.
白银市玉米春霜冻害精细化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权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6):97-103
基于玉米春霜冻害等级指标,建立地温与气温间的统计关系,拟合乡镇地温资料,进而对白银市玉米春霜冻致灾因子开展精细化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春季白银市霜冻出现越晚,则霜冻强度越强,造成作物的受灾程度也越严重;研究期内地温与气温、区域站与本站温度之间相关性显著,拟合出乡镇地温资料可靠性较高;从各等级霜冻强度分布看,景泰西北部始终存在高值区,中部的白银、靖远海拔相对较低,加之地形因素,霜冻强度较弱。从概率分布看,会宁和景泰春季轻霜冻害发生概率较高,白银区和平川区主要以中霜冻害为主,而靖远重霜冻害出现概率较高。从风险指数看,白银市春霜冻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在景泰西部和白银区,风险指数超过了0.32,会宁中北部相对较低,大部分乡镇风险指数在0.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蜂业生产、贸易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了解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养蜂业的影响,笔者对全国193户养蜂户和30多家蜂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家访谈和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文章从生产、贸易和企业发展等多角度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地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蜂产品出口整体形势较好,但蜂王浆制剂产品的出口受到影响较大,出口锐减;中国蜂蜜也暂时退出美国市场;金融危机对养蜂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专业养蜂户的影响更大,挫伤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此外,内销型企业受影响程度也要高于内外贸型企业。鉴于上述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周期性,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持专业养蜂户、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赣湘鄂三省荷花授粉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授粉现状,2012年7月5—11日在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对采收荷花粉蜂农以及当地荷花种植户进行了采访调查,针对蜂农放蜂和蜂群管理方式,蜂农和荷花种植户收益,蜜蜂为荷花授粉的必要性开展调查,同时在三省进行了荷花野生传粉昆虫数量和种类的资源调查。调查表明:三省荷花野生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匮乏,经鉴定,荷花野生传粉昆虫主要为膜翅目昆虫,包括中华木蜂(Xylocopa sinensis Smith)、紫木蜂(Xylocopa valga Gestaecker)、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 Smith)、铜色隧蜂(Halictus aerarius Smith)、尖肩隧蜂(Halictus subopacus Smith)等,莲籽高产增收必须依靠蜜蜂授粉才能实现,蜜蜂授粉更有利于蜂农和荷花种植户获得更高收益;蜜蜂采集荷花粉的最佳时间为5:00—8:00,温度和风力是影响蜜蜂采集荷花的主要因素;荷花花粉价格波动受自然灾害、销售渠道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养蜂蜂农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利用寿光市2016年冬季的气候资料,通过对冬季温度、降水、光照等要素的统计分析,科学评估了寿光市2016年冬季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寿光冬春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农业灾情调查资料,结果表明:寿光2016年冬季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并存:一方面,初冬气温偏高,冬小麦未得到抗寒锻炼,不利于安全越冬,以至于后期寒潮强降温天气导致部分地段出现冻害;同时,因冬季雾、霾、阴天等寡照日数偏多以及1月下旬强寒潮天气的影响,导致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寒潮低温天气有利于杀灭虫卵,减少害虫越冬基数,减轻病虫害;2月中旬一场罕见的雨雪,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有效缓解了旱情,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较好基础。总体上看,冬季出现的寒潮、雾霾、低温寡照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5.
笔者着眼于中国实际,提出要提高蜜蜂授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注重蜜蜂资源的保护和推动蜜蜂授粉服务的市场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户对保护蜜蜂的意愿较高,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较低,66.83%的农户愿为保护蜜蜂资源支付一定的费用,44.56%的打算在农业生产中租用蜜蜂授粉。“当地是否有开展蜜蜂授粉推广或蜜蜂资源保护项目”显著影响农户保护蜜蜂资源和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相比而言,有蜜蜂保护工程地区农户蜜蜂资源保护支付意愿要比没有的农户增加19.05%,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要增加32.04%;蜜蜂资源的可获得性对促进农户租用蜜蜂授粉也具有正向作用,所在村有养蜂户的农户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要比没有的增加21.94%。此外,农户对蜜蜂及蜜蜂授粉的认知也对农户保护蜜蜂资源和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有正向作用。因此,应大力宣传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开展蜜蜂授粉推广或蜜蜂资源保护项目,同时大力扶持养蜂业发展,提高养蜂在农村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实现初霜冻灾害风险性管理,并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IS技术将气候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分析了水稻初霜冻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水稻初霜冻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初霜冻灾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下,可划分为5个等级区域,每个等级区域因影响因子的不同,划分区域类型也有所差异;气候变暖使初霜冻灾害出现的概率有所减少,但气候条件的不稳定以及人类的适应性行为使得霜冻灾害的潜在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县域单元的降尺度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西苹果产业;同时促进县域苹果种植布局优化,健康、可持续生产,依据5个苹果种植代表县县站与其境内区域站花期气温的关系,进行概率移植,借助各代表县县站1971—2012年花期气温数据,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苹果不同等级花期冻害的发生概率。根据对100多个历史灾害个例的分析结果,分别赋予苹果花期轻度、中度、重度等级冻害0.1、0.3、0.5的灾损系数。依据气候致灾风险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计算获得各代表县县站及其境内区域站的花期冻害风险指数,并基于GIS系统制作了各代表县的降尺度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两种类型的低温对广西玉林冬季免耕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玉林市从200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冬种免耕马铃薯以来,连续遭遇2008年初的平流型寒害和2009年初的霜冻,通过实况调查并根据玉林市的气候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2008年初的寒害虽然是玉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但对冬季免耕马铃薯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这种平流型寒害天气的最大特点就是北方较强的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而使玉林长期处于大范围冷气团的控制之下,各地的温度比较均匀,因此灾情的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各种地形地貌和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别。而2009初的霜冻天气虽然只达到了中等强度的级别,却对冬季免耕马铃薯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并且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栽培方式之间灾情明显不同,地域差异也很大。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寒害和霜冻天气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首先要注意选择在避寒环境良好,又不利于霜冻形成的地方种植,其次是栽培技术的灵活运用,另外还要注意收看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寒防霜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